毛概第十二章

2020-03-03 15:54: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选题

1.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悠久的中华文化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A.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B.统一与分裂并存

C.侵略与反侵略不断

D.停滞不前、贫穷落后、被动挨打

3.造成近代中国局部地区的分离状态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集团内部尖锐矛盾的结果

B.封建割据、军阀混战的结果 C.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结果

D.集权与分权斗争的结果

4.台湾问题的实质是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中国同美国的关系问题 C.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

D.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

5.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见之于

A.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

B.周恩来关于台湾问题“一纲四目”的政策和主张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D.中共中央发表的《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

6.美国政府与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是在

A.1949年12月

B.1950年12月

C.195年1月

D.1954年12月

7.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

8.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一纲四目”的政策和主张,“一纲”是指 A.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B.炎黄子孙、爱国一家 C.和平解放、互不破坏

D.既往不咎、立功受奖

9.中国共产党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是 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1982年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 C.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

D.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10.1981年,叶剑英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 A.“九条方针”

B. “六条构想”

C.“八项主张”

D.“四点意见”

11.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中央 C.全国政治协商大会

D.中共中央统战部

12. 实现台海两岸的“三通”是指

A.通商、通邮、通航

B.通商、通行、通关 C.通邮、通航、通关

D.通邮、通行、通商

13.1983年,邓小平阐述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 A.“九条方针”

B. “六条构想”

C.“八项主张”

D.“四点意见”

14.在各方的压力下,台湾当局首次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是在

A.1984年11月

B.1987年11月

C.1988年10月

D.1997年11月

15.“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A.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一个中国

C.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共存

D.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

16.“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将和平共处原则用来处理

A.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B.一个国家的不同区域的平等互利 C.一个国家的民族矛盾问题

D.一个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

17.中英两国政府领导人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三个附件是在

A.1978年11月

B.1982年1月

C.1982年9月

D.1984年12月

18.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

A.香港问题

B.国际争端问题

C.台湾问题

D.国民党政权的合法性问题

19.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

A.1984年4月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B.1989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C.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D.1995年4月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20.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在 A.1990年7月1日

B.1993年7月1日 C.1997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21.1987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正式签署地方是

A.澳门

B.香港

C.北京

D.里斯本

22.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在 A.1997年7月1日

B.1999年7月1日

C.1999年12月20日

D.2000年1月1日

23.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的授予者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4.1992年1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A.国共合作、爱国一家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D.和平统一,不使用武力

25.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B.港、澳、台地区保持高度繁荣

C.坚定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D.港、澳、台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26.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7.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反“台独”斗争的总方略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C.绝不承诺放弃武力

D.文攻武备

28.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是在 A.2002年3月

B.2005年3月

C.2005年10月

D.2006年3月

二、多项选择题

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

A.祖国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B.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C.中国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2.关于台、港、澳问题的性质,以下哪些提法是正确的是

A.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B.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C.都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D.都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3.关于台湾问题,以下哪些提法是正确的

A.我国政府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实现两岸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B.我国政府允许台湾“完全自治”,但反对搞“一中一台” C.我国政府对台湾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D.台湾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4.台湾问题是

A.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的内政问题

C.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D.“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5.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多次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政策,概括起来主要有

A.省亲会友、来去自由

B.既往不咎、立功受奖

C.国共合作、爱国一家

D.和平解放、互不破坏

6. 195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轰金门是为了打击美国 A.划峡而治的阴谋

B.“两个中国”的“事实上的存在”的阴谋 C.美国侵占台湾的合法化的阴谋

D.策划台湾当局进攻大陆的阴谋

7.20世纪80年代,对“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当局作为回应的“三不政策”是 A.绝不接触

B.绝不谈判

C.绝不妥协

D.绝不认同

8.“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包括

A.以“一个中国”为基础,实行“两种制度”

B.台、港、澳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台、港、澳地区实行完全自治

D.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9.香港、澳门等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它们享有 A.独立的外交权和防务权

B.立法权

C.行政管理权

D.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10.中国政府所主张的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指

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B.台、港、澳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D.参与国际组织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1.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

A.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性贡献

B.是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C.彻底结束了殖民主义在港澳的统治

D.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港澳的终结

12.在解决两岸关系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

A.使两岸“三通”有了实现的牢固基础

B.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

C.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的图谋

D.是针对搞“台湾独立”的图谋

13.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新世纪的三大任务是 A.现代化建设

B.完成祖国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D.反对和遏制“台独”

14.2005年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意见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15.2005年4--5月间,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邀请台湾主要政党的党主席率团访问大陆,开展两岸政党交流与对话。他们是

A.国民党主席连战

B.亲民党主席宋楚瑜 C.民进党主席游锡堃

D.新党主席郁慕明

三、思考题;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答: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

一、推动我国是和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把捍卫民族尊严、实现祖国完全统

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并带领中国人民为之英勇奋斗。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答: 20世纪 60年代初,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第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

20世纪70年代,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随后,逐步形成了“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1981年,叶剑英代表中国政府阐述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标志 “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开始明晰化。

1982年1月,邓小平指出:“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31条规定所载明的“设立特别行政区”,指的就是实行“一国两制”。这表明,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证。

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后来被称为“邓六条”。“邓六条”使“一国两制”的构想更加完备、充实,更加具体化、系统化。

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澳门回归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现实,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正确、可行的。

1995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

进入21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1)具体来说,“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十个方面内容。

① 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

② 两制并存。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③ 高度自治。高度自治是“一国两制”内容本身所要求的。需要明确的是高度自治权不是特别行政区所固有的,而是中央政府所授予的。

④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⑤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⑥ 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⑦ 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⑧ 坚决反对任何“台独”的言行。

⑨ 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⑩ 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这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2)重大意义

第一、“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二、“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三、“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

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四、“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五、“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4.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答:(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围绕台湾问题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重要论断和主张。

第一、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二、在坚持和平统

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

三、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

第四、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第五、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第六、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2)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一、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二、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

第三、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

四、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

五、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1:

台湾的李登辉1999年7月9日在接受德国电视台采访时,就中国和台湾现在的关系明确地说:“是国与国的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总统迄今对中台关系用过“是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分治的现实”的措施,而表明“是国与国的关系”的认识则是第一次。可以认为,以往用的“政治实体”和“分治”的措辞太暧昧,外国很难理解,所以进一步表明了明确的认识。

——(《读者新闻》1999年7月11日报道)

材料2:

2002年8月3日,陈水扁在“总统府”以视讯方式向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第29届年会上称“台湾不是人家的一部分,不是人家的地方政府或一省,也不能成为第二个香港或澳门,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与对岸是一边一国„„公投是基本人权,大家应认真思考公民投票立法的重要性与急迫性。我们要坚持走自己的路,最后替台湾走出一条民主自由的路”。

(1)结合材料

1、2,请说明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台湾当局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 (2)请结合本课程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3)请结合本课程的知识和上述材料,说明“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

答:(1)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台湾当局一直不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直企图谋取独立的地位,从李登辉到现陈水扁都对大陆持敌对态度。这实际上是否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基本立场是: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不能允许有什么“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坚决反对“台湾独立”。“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主张并一贯致力于和平统一,但同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一国两制”的构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一国两制”是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途径;“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对和平共处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一国两制”的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毛概第十二章

毛概第十二章辨析题

毛概第十二章练习题

毛概第十二章练习题

毛概第十二章备课笔记

毛概题库整理 第十二章

修订版 毛概 有答案 第十二章练习题

金陵科技学院毛概题库答案第十二章

毛概论第十二章教案

毛邓三第十二章

《毛概第十二章.doc》
毛概第十二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