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文化产业推进跨越式发展

2020-03-02 07:50: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做大文化产业 推进跨越式发展

肖旭明

2011年第6期 ——文化建设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对于“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和全国先进自治州,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恩施州文化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恩施州民族文化绚丽多彩,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近几年来,文化资源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文化产业发展具备了一定基础。但是,由于基础差,开发起步晚,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恩施州巴楚文化交融,民族文化、抗战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是距今200万年左右的最古老的人类——“建始直立人”以及古代巴人的发源地,有土司皇城、抗战时期临时省会等历史遗址,自治州首府——恩施市被列为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民族文化绚丽多彩,以哭嫁、跳丧、摆手舞为代表的民间艺术独具特色,是列为世界25首经典民歌之一《龙船调》的故乡,是名副其实的民族艺术之乡;红色文化弥足珍贵,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战斗足迹,有叶挺将军囚居地、红三军政治部旧址等革命遗址。

文化开发初见成效。近年来,恩施州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关于加快民族文化大州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文件,文化不断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进一步增强。一是文化精品不断涌现。以“五个一工程”项目建设为龙头,推出一批具有恩施特色和较高艺术水准的民族文化精品。电影《沉默的远山》、大型歌舞《比兹卡》、地方戏曲《西兰卡普》、民族歌曲《巴山谣》等众多艺术门类的优秀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来凤《土家摆手舞》获得全国广场舞“群星奖”,“土苗兄妹”、巴东“土家撒叶尔嗬组合”先后获得中央电视台青歌赛原生态组金奖,歌舞《山乡春来早》走进央视2009年春晚。二是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更加紧密。以利川“龙船调民歌节”和恩施“土家女儿会”、来凤“土家摆手节”、巴东“三峡纤夫节”等“一歌三节”为代表的旅游节庆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丰富了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内涵。利川腾龙洞景区大型歌舞《夷水利川》历经三次改造,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展示恩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三是文化产业逐步壮大。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全州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个,民间职业剧团5个,歌舞等娱乐场所136家。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出宝石花竹筷、西兰卡普织锦、土家绣花鞋等一批市场前景好的文化产业项目和旅游工艺产品。积极推动国有文化单位体制改革,恩施报业集团组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湖北民族歌舞团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湖北民族歌舞团代表中国艺术团赴巴基斯坦进行为期10天的文化交流活动,受到巴基斯坦总统、总理及三军参谋长等政要的亲切接见,赢得巴基斯坦各界一致赞誉。

产业发展刚刚起步。恩施州文化产业发展前景较好,势头良好。但是,与全国、全省发展差距较大。一是文化体制改革不够。体制机制不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还没有彻底分开,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不足。乡镇综合改革后配套管理没有跟上,基层文化干部积极性受到影响。二是文化资源深度开发不够。文化精品少,特别是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文化品牌还不多。三是文化市场发育不够。书报刊、电子音像、演出娱乐、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市场规模小、实力弱。全州现有文化企业不足1000家,文化产业发展与先进市的差距较大。综合分析,我州民族文化产业整体上处于起步、培育和探索的初级阶段。加快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既不能超越特定阶段,提不切实际的目标,又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发挥资源优势,抢抓历史机遇,走出一条符合恩施实际的发展新路子,推进跨越式发展,使文化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二、妥善处理恩施州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几个关系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好恩施州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几个关系,以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推动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妥善处理广泛借鉴与因地制宜的关系。在恩施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还是一个全新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既要自我探索,积累经验,又要增强开放意识,拓宽发展视野。把世界的拿到恩施来,把恩施的拿到世界去。向国内外发达地区学习,把他们的先进经验与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既融入现代理念,又彰显民族特色,在更大的空间,以更高的标准,谋划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思路,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妥善处理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传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对传承的扬弃。没有创新,传承就难以延续;不注重传承,创新就失去了根基。要以建设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目标,加大民族文化保护抢救、开发利用和传承力度。一方面,以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为抓手,挖掘、整理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发掘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通过艺术表现形式和现代传播手段,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永久传承和延续。另一方面,要体现时代要求,推陈出新,以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创造出更多的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紧密融合、相得益彰的文化产品。

妥善处理产业升级与突出特色的关系。针对我州文化产业“软、小、散”的状况,坚持转变发展方式,把产业结构升级与突出民族特色统一起来,在更高层次上体现个性特色,增强文化产品市场竞争力。研究制定政策,引导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业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积聚文化要素,整合文化资源,培植壮大文化市场主体。组建文化产业集团,探索建立文化产业园区,提高文化产业的集中度,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由数量型向素质提升型转变。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改变文化产业发展层次低的状况,促进可持续发展。

妥善处理内部搞活与扩大开放的关系。把文化产业放在国际、国内产业发展大格局中去谋划,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坚持“引进来”,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解决资金、技术、人才等瓶颈问题。坚持“走出去”,发挥开放的“倒逼”作用,推进文化产业市场化进程。认真总结推广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到巴基斯坦等地演出的经验。大胆“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市场分工合作,有效宣传推介恩施,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妥善处理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把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统一起来,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加大文化资源的抢救和保护力度,建立文化资源永续利用保护机制和法规体系,把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在牢固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三、积极探索恩施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恩施文化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国家对民族地区、西部地区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支持恩施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和湖北武陵山试验区,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我们要抢抓机遇,抓住关键,着力推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植市场主体。以湖北省民族歌舞团为龙头,加快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培养一批更具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抓好文化招商,吸引外来资本;鼓励全民创业,激活民间投资;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形成多方投入、共同发展的局面。重点培育广电传媒、文化旅游、演艺娱乐、新闻出版、印刷发行、网络信息、体育休闲等文化企业,组建州广播影视集团、恩施日报报业集团、恩施新世纪电影院线集团、恩施印务集团,扩大文化产业的集群效应。扶持培育民间文化传人成为文化产业“专业大户”,在继承民间艺术绝活中开发文化产品,成为民间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引导和支持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寨、乡镇作为文化产品生产“专业村镇”走向市场,带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办好民俗节庆活动,让文化与旅游融合。巩固发展“一歌三节”等旅游文化节会品牌。以腾龙洞、大峡谷、神农溪、坪坝营、龙船水乡、仙佛寺等旅游景点为基础平台,以正在建设的“恩施旅游港”、“中国女儿城”、“中华茶城”、“三峡纤夫文化旅游公园”等旅游文化项目为延伸载体,整合节会资源,创意发展以“女儿会”、“龙船调”、“摆手节”、“纤夫节”为重点的民俗节会,挖掘文化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发展商业会展,延伸旅游链条,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扩大旅游文化的经济社会效应。传承传统工艺,继承开发土家织锦、刺绣、竹编、藤编、石雕等民间工艺产品,加强“民族特色购物街区”建设,发展旅游文化商品。打造民族饮食品牌,发展民族餐饮业。加快特色民居建设,构织旅游文化“风景线”,促进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

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着眼于我州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生态文化等优势文化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文化艺术创意,打造一批彰显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加强文化旅游示范县(市)、旅游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组建“恩施州民族民间文化演艺集团”,发展有品位、有特色、大众化的歌舞娱乐节目。打造民族歌舞精品,借助国内外巡演,展示推介民族文化。大力推广宣传《直尕思得》、《比兹卡》、《撒叶尔嗬》、《土家女儿会》、《黄四姐》等具有广泛影响的民族文化演艺节目。依托清江流域,策划山水实景演出《神话恩施》;依托重点旅游景点,建设民族歌舞演艺场所,打造摆手舞、堂戏、撒叶儿嗬、傩戏等具有土苗风情的商业演艺队伍。加大影视作品创作力度,与旅游发展相结合,推出《大水井》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电视、电影作品,打出恩施文化名片。

完善文化市场,引导文化消费。科学把握文化市场消费的新趋势,拓展群众文化消费新途径,引导文化消费朝健康时尚的轨道发展。坚持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文化市场体系。科学合理布局,发展文化产品专业市场;繁荣中介机构,发展文化服务市场;积聚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发展文化要素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营造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吸引更多的文化投资者到恩施创业发展。■

(作者系中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书记)

科技创新引领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推动全市旅游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定稿]

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跨越式发展推进会领导讲话稿

奋力推进沙市水利跨越式发展

着力推进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

继续解放思想加快推进跨越式发展

推进兵团跨越式发展难点分析

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关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

《做大文化产业推进跨越式发展.doc》
做大文化产业推进跨越式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