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8 “捐款门”引发万科的形象危机

2020-03-02 06:17: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捐款门”引发万科的形象危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地震当天,万科集团即捐款人民币200万。王石作为中国地产界的领军人物,去年万科地产销售额排名内地地产行业第一,超过523亿元,净利超过48亿元。与此惊人利润业绩形成鲜名对比的是,万科地产对灾区捐款却是区区200万元,不足其净利润的万分之四。一些网友对这个数字很不以为然,大呼和万科形象不相称。不少帖子举出捐款超过1000万的企业名单,呼吁万科再多捐点,不要显得寒酸、抠门。

面对指责,一向敢想敢为、崇尚自我的王石开始自己的网络博客上撰文辩解称:“对捐出的款项超过1000万的企业,我当然表示敬佩。但作为董事长,我认为:万科捐出的200万是合适的。这不仅是董事会授权的最大单项捐款数额,即使授权大过这个金额,我仍认为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成为负担。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慈善成为负担。”

此言既出,引起更多的声讨甚至谩骂之声,连万科的员工也拒绝接受其董事长的表态。 “在这次灾难后,万科所遇到的危机,让万科员工也成了意外受害者。”万科一名员工无奈地说,“我们也不甚清楚董事长说‘10元钱’的初衷所在,但这仅是一种建议,并不是一种限制。”对于王石的表态,即使万科的员工也认为“情感上很难接受”。

连日来,王石以及“万科人”都承受了从未有过的压力、质疑,甚至是谩骂与羞辱。而与万科类似,更多的房地产企业也在同时遭遇全国人民的指责,以王石的言论为导火索,最终演变为一场全国人民对整个行业的声讨。

从企业形象公关的角度而言,王石在此次抗震救灾中的表现(尤其是言论)是最明显的败笔,王石的形象在数十年不遇的巨大自然灾害面前与广大踊跃救灾的人群形成强烈反差,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他多年处心积虑积累起来的硬汉形象,还会给他的后半生带来巨大的人格阴影。

在舆论的压力下,王石道歉终于道歉了,他说:“我现在认为在当时这种情况下,我所说的那句话还是值得反思。这段时间,我也为我这句话感到相当不安!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引起了全国网民的分心,伤害了网民的感情。二是造成了万科员工的心理压力。三是对万科的公司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这里对广大网友表示歉意!”但人们的愤懑并未就此平息。

为了缓解舆论压力,万科终于以公告的形式表示,将无偿投入1亿元参与灾后重建。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批准公司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的临时安置、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并以绵竹市遵道镇为重点;该项工作为纯公益性质,不涉及任何商业性(包括微利项目)的开发;批准公司在净支出额度人民币1亿元以内参与上述工作;上述费用将在未来3到5年内,根据实际需要逐年支出。公司将在每年的年度报告中披露具体的支出情况。

第1页,共2页 事实上,捐钱不多的企业不在少数,为什么舆论的矛头会直指王石和万科呢? 问题:

1. 你认为王石及万科在这次危机中存在哪些问题? 2. 如果你是王石,面对这种局面,你将如何进行危机公关?

万科捐款门的公关案例分析

专题万科“捐款门”事件

王石成功脱身“捐款门” 危机公关保住万科招牌

王石成功脱身“捐款门” 危机公关保住万科招牌

万科捐款

营销伦理 万科捐款案例分析

形象危机

万科案例

企业伦理课程论文——万科与王老吉捐款企业伦理案例分析

形象危机作文1000字

《案例8 “捐款门”引发万科的形象危机.doc》
案例8 “捐款门”引发万科的形象危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