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贵州十大人物事迹介绍

2020-03-01 20:41: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感动贵州十大人物

踏着嶙峋的山路,贵州省长顺县敦操乡的34个乡镇的政府官员,每周都会背着装满生活物资的背篼到分布于敦操乡10至20公里外的村民组为村民们送上生活必需品,当地居民都亲切地称呼他们为“背篼干部”。敦操乡3个行政村1737户、7673人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9%。全乡62个村民组,有17个村民组未通公路,涉及到344户、1497人。敦操乡党委副书记寇唐虎告诉记者,从乡政府到最远的村民组,要走8个小时山路,有的路段坡度极大,必须攀着岩石、拉着藤蔓才能通过。十年前,敦操乡便有官员背着帆布口袋为一些村民送东西,时间长了,来访的官员与农民渐渐熟络,希望得到帮助的村民也越来越多,敦操乡便将为村民运送物资发展成为制度,将62个村民组划分为34个点,由34名干部每周四,用背篼帮村民送去生活用品。“背篼干部”用双肩背出了与百姓的“鱼水情深”,他们坚持从小事做起,从实处着手,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为群众服务中实现,生命的意义在为群众服务中升华。

在一个没有行人、没有监控的雨夜,他骑车撞倒了一位老人。他带伤将老人送到医院,为救治老人,他变卖了老家的口粮,他叫成永生,一位到江苏常州打工的自贡荣县人,大家亲切地称他为“仁义哥”。

梁俊男,女,出生于 1997年 7月,桐梓四中九( 12)班学生。梁俊男从小失去父亲, 8岁开始学着照顾因糖尿病并发症而双目失明的母亲。她像妇人一样精打细算、讨价还价,日日穿梭于菜市场;因为母亲病况需要每天打两针胰岛素,她从护士那里学会了打针;因为要耽搁课业陪母亲做透析,她学会了在生命的缝隙里挤时间来补习功课;因为不想母亲受失明痛苦,她一度提出将自己的眼角膜给母亲,她学会了奉献„„就像她的名字一样,优异俊秀中透露出一股男子般的刚强,“他”是我们年轻人的榜样。

肖兴英,49岁,贵州安顺人,“西秀区残孤幼儿家庭寄养中心”创办人。 从2001年肖兴英创办残孤中心以来,十多年间,她一共助养60余名残孤儿,用大爱撑起了一个家。十多年前,肖兴英在街头看到一个残疾弃婴,便下定决心要办一个残疾孤儿院。2002年起,她的爱心之家便开始有被遗弃残疾儿入住。

肖兴英抚养的残疾弃儿有智残、盲、聋哑、癫痫、脑瘫、兔唇、软骨症等, 10 年来,肖兴英共助养 60 余名残孤儿,大的 10余岁,小的只有几个月。为了悉心照料好这些孤残弃儿,她动员亲戚做护理人员。经过她的努力,现在,寄养中心已收留近20 个残疾弃儿。这些孩子中,除智障、脑瘫的儿童外,其余的孩子肖兴英都让他们去上学。肖兴英说,除去伙食、水电、医疗费等开支,当地民政局补助的生活费没有结余,有时还贴进丈夫的部分工资。但她从没抱怨过,“是孩子们的微笑让我觉得一切都是快乐的”。

孩子们也没有令他们的妈妈失望,有的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有的成为身残志坚的青年,自食其力。逢年过节,他们总是忘不了问候他们的“最美妈妈”。

彭文军,男,汉族,1960年6月生,贵州省开阳县黔顺公司驾驶员。 2011年9月20日,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00年,彭文军从中铁建设五局辞职,回到老家贵州省开阳花梨乡,跑起了个体客运。不久后,他就发现在花梨至开阳县城的客运沿线,有不少

六、七岁的小孩要走很远的路去上学。每次碰到这些孩子们,彭文军就会叫他们上车,并承诺以后上学都可坐他的车,不收钱。 从此,每天早上7:20左右,在花梨乡清江村旁通往县城的公路上,总会有11个孩子准时在这里坐上一辆牌号为贵A70757的金龙大客车;7:40左右,在翁昭村大湾路段,有23个学生上这辆车;7:50左右,在翁昭村中院路段,又有6个学生上车……于是,12年过去了,孩子们换了一拨又一拨,许多免费坐他车上学的孩子已经离开本地、外出求学了,而他一直信守当年的承诺——免费送沿途的孩子上学。彭文军说:“我既然说得出,就要做得到,而且要做到底。”

2006年,彭文军为了可以多带几个乘客,就往与开阳县城反方向的花梨乡建中村建溪组去接乘客,这样,附近的30多个学生又坐上了他的车。为了保证既送孩子上学,又能接到乘客,他每天早上都是先送学生到学校,再返回去接乘客。2011年,花梨乡中院小学教学点撤销,部分学生转到开阳县城关镇南凉小学和顶兆小学读书,这样,彭文军客运沿线上的“免费乘客”又增多了。为了安全行车,每天早上,他都推掉了沿途乘坐短途的乘客,尽量让孩子们坐上车。

彭文军12年始终如一的“爱心送学”行为,让不少家长深深感动,“没有彭文军的热心肠,咱们的娃娃不知要多走多少路啊!”有朋友为他算了一笔帐,每个学生带一趟至少2元车费,11年来,他起码少赚了10万元。对此,他只是一笑了之:“哪个开车不想多赚点钱?可顺路带学生,这是我的一点爱心,这也是我当初向孩子们和家长的承诺。做人要讲说话算数、说到做到,我也希望孩子们懂得这个道理,更希望他们长大后能回报社会。”

杨美学, 54岁,农民工,贵州农民工慈善助养院“院长”,感动中国2012人物候选人。杨美学曾每天起早贪黑走街串巷靠卖臭豆腐讨生活。却用卖臭豆腐的钱,办了家慈善养老院,接纳的大多是别的福利院或者养老院不愿接收的孤残老人。6年时间里,他先后收养了94位老人,亲自为50多位老人送终。

2000年,杨美学带着妻子孩子来到贵阳,做起了卖豆腐的生意。

2005年,靠着卖臭豆腐杨美学存了8万元,他不顾家人反对,决定开家慈善养老院。2006年3月8日,养老院开始运转。杨美学是院长,养老院所有员工都是自己一家7口人。

在杨美学的养老院里,有一位老人,在家里受到儿子媳妇的虐待,让老人异常孤僻。送到养老院的时候,老人一声不吭。晚上睡觉时不睡床而睡地上。杨美学说:“我和他同吃同睡了三个月,才消除他的戒心,后来才逐渐正常。”

因为是自己掏钱办的养老院,杨美学的“办院经费”一直很紧张。但是住在这里的老人收费很低,特别困难的不收钱,并且来这里的老人通常也是其他养老院不愿接收的。

除了免费收留老人外,对于养老院里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去世时全是杨美学操办葬礼。每次在养老院的院子里举行葬礼时,杨美学都会把其他老人送进屋子里,并只说去世的老人是被家人接走了。

尽管养老院的未来困难重重,但杨美学还是充满希望,“我的子女会将慈善助养孤老的路继续走下去。”杨美学说。

姚少军(1949—),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大路乡后硐村龙颈坳组人,1949年11月23日出生,汉族,小学文化,200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4月转正;姚少军同志长期保持自力更生、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担任村民组长期间,未有以权谋私现象,品行良好,受人尊重;2012年4月12日中午时分,一场大雨后,一块重达千斤的巨石滚落在渝怀铁路铁轨上,阻断了铁路交通,由上海南开往重庆北的K74次旅客列车将马上从此路段经过,情况十分危急,关键时刻,姚少军同志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躯将这块石头推出铁轨,阻止了一起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男,六盘水煤机厂退休工人;角膜、骨髓、器官、遗体捐献的志愿者;57岁(至2007年)的程德忠只有中学文化程度,是中国红十字会3000例建立骨髓档案者中惟一一位来自贵州的移植者,贵州第三例自愿死后捐赠遗体的人。

他10年前就将自己所有能捐的器官都交付于一纸“合同”,百年后将全部捐献,从被大家看成“疯子”到“感动中国”的候选人,程德忠经历了将近10年的时间。一个人要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就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执着地坚持着这个信念。这么多年来,因为程老的努力,贵阳的志愿者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事,两次捐献角膜且都成功,为深圳的白血病患者送去99份血样。2007年11月,在他的帮助下,患了结肠癌的水城农民工陈家祥捐献出自己的角膜使贵阳3位患者重获光明。

张槐乾,1990年生,织金县板桥白果村人,是贵州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专业2009级学生。2012年7月2日,一持刀男子冲入贵州师范大学校园,3名保安与歹徒搏斗,过路青年张槐乾挺身而出,飞起一脚将歹徒踢倒。与众人合力将歹徒制服。

张槐乾2012年刚满22岁。他告诉记者,事发时他正在校园内散步,一名歹徒手持一把约70厘米长、5厘米宽的尖刀撞入贵州师范大学校门,用脚踢翻“禁止停放机动车”的标牌,挥舞着尖刀,沿着校园主干道往里冲。学校保安石磊上前制止,歹徒用尖刀边向他乱刺边扬言“谁敢过来就杀死谁”。石磊用椅子挡开了歹徒的尖刀,歹徒继续向校园里冲,石磊一边在后面追赶,一边用对讲机呼叫队友增援。保安张至钢看到这一情况后,也提着一根木棒跟过来,并用手机报警和通知校保卫处。交班后正在附近吃午餐的保安倪兵、韩一民和孙凯立即放下碗筷,抄近路围追堵截歹徒。在离校门口约200米处,4名保安堵住了歹徒。他们便和挥舞着尖刀的歹徒搏斗起来,在搏斗过程中,倪兵、韩一民和孙凯先后被歹徒刺中倒地。此时,停靠在路边休息的校车司机卢吉荣和廖国纲迅速下车前来支援,化学与材料科学化学专业学生张槐乾奋不顾身,飞起一脚向歹徒背后踢去,歹徒随即倒地,刚爬起来,他又一脚将歹徒踢倒,歹徒倒地的同时,尖刀摔了出去。大家一起扑上去将歹徒牢牢按在地上,并用皮带捆住其手脚,将歹徒移交给接到报警赶到的警察。同时,学校迅速将受重伤的倪兵、韩一民护送上赶来的省医和贵阳医学院的救护车,分别送往两家医院进行抢救。孙凯则被文学院教师吴君婷等人用私家车送往省医抢救。倪兵和韩一民两位同志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孙凯经抢救,现已脱离生命危险。如果不及时将歹徒制止,前面

一、二十米就是师大学生二食堂,正值学生就餐高峰期,将严重威胁到师生生命安全,后果不堪设想。

4年前,从条件优越的省城贵阳到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龙场镇龙河村创办的村卫生所,为贫困山乡群众看病防病治病。她把自己当老百姓的“贴心人”,老百姓把她当自己的“家里人”。 个子娇小,皮肤白皙,一双眼睛大而明亮。

1982年出生于贵阳、被网民誉为\"最美乡村女医生\"的钟晶,前不久开通了新浪微博,

简介里只有一句简单的话:做农民的贴心人。

在偏远的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龙河村, 这个来自省城的\"80后\"女医生,独自坚守在茫茫大山中的村卫生室,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病痛,用水晶般的心,温暖着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父老乡亲。

2008年,她辞去贵阳长江医院的工作,跟随在乡镇工作的丈夫来到龙河村。由于贫穷闭

塞,当地农村妇女大都缺乏基本卫生知识,患妇科病后常拖到病情恶化;老人几乎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40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腰。

村民们最缺的就是能对症下药的好医生。于是,钟晶为当地百姓办起村卫生室,这也是龙

河村4000多名村民当时唯一能进行新农合报销的卫生室。

两个月后,丈夫被调至黔西南州委工作。\"走还是留?\"纠结之后,她决定:留下来为当地百

姓治病!

她从不多的积蓄中拿出2万元,购买理疗仪、妇科仪器等,还几次自掏腰包,请贵阳的妇科

专家为村民坐诊。又托均为医生的外婆和母亲寻找专治风湿的草药方。村里不少苗族群众不懂汉语,她就打手势,或请当地学生帮忙翻译。

\"病人多时一天看上百人,一天只吃一顿饭,一直忙到晚上11点,有时脸也不洗,倒在床

上一觉睡到天亮。\"钟晶说。

最初,许多村民也很怀疑这位年轻医生的医术。遇到不信任自己的病人,钟晶就先给他们配

一天的药,仅两三元钱,告诉病人有效再来。每个病人进门,她总是先端上一杯热水。 渐渐地,\"钟医生医术高、态度好\"的口碑越传越远,邻村的群众赶来找她看病,外地来的建

筑工人也把这里当成\"固定\"医疗点。

钟晶看病卖药十分便宜,钱不够也可赊账。村里一位78岁的空巢老人靠捡塑料瓶为生,全

是一两毛的零钱,这样的病人,钟晶不仅不收钱,还常留他们吃饭。

时间一长,村民们把钟晶当成朋友,平时来拉拉家常,赶集时来歇歇脚,还常为她送来自家

地里的蔬菜,逢年过节不约而同地送来糍粑、红米饭。村里的孩子们亲切地叫她\"姨妈\"\"小嬢\"。

一次,一个老大妈对她说:\"你一个城里的女娃娃,丈夫也不在这边,跑到我们山沟里来又

挣不了钱,何苦呢?\"这样的关心让钟晶倍感温暖。在她看来,在大城市,医生和病人多是纯粹的医患关系,但在农村,村民们把医生当成了一家人。

在病人面前沉稳干练的钟晶,也是典型的\"80后\",她是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

女,喜欢吃零食、逛街、跳舞、看电影。但在龙河村卫生室,衣柜是装药的纸箱,买不到爱吃的巧克力和奶茶,更没有五彩斑斓的时装。电力不足时还常停电,晚上只能靠蜡烛或应急灯照明。没有澡堂,只能用两个大桶提水到屋内,蹲在一个大盆里洗澡。农村简易厕所臭气冲天……

最难以忍受是寂寞。刚来时,没有电视和网络,也没有朋友,找不到人说话。

但她娇小的身体里有一颗强大的心。邻居徐显佳说,有一次钟晶得了重感冒,只能自己往脚

背上扎针输液。\"有人来买药,她就一只脚跳到药柜边拿药。\"

她坦言, 自己也打过\"退堂鼓\",朋友们都劝她离开,也有机会调到兴义市工作,和丈夫团聚。但乡亲们听说她可能离开时,纷纷跑来追问:\"钟医生你要走了吗?\"\"我们舍不得你啊……\" \"老百姓这样需要你,怎么忍心舍他们而去?\"钟晶说。

她对女儿和父母心怀愧疚,只能靠电话沟通,夫妻俩也很少在家里正正规规的吃顿饭。但钟

晶并不后悔。

近来天气渐凉,钟晶每天晚饭后,打着手电筒,挨家挨户为村里的老人和孩子送去免费的板

蓝根冲剂,帮助他们预防或治疗感冒。网络开通后,她又在微博上充当起网友的家庭保健医生。

\"人就算活150岁,如果没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那也是虚度了年华。\"钟晶说。

十大感动人物事迹介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介绍

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事迹介绍

感动十大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__感动中国人物_人物事迹_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感动贵州十大人物事迹介绍.doc》
感动贵州十大人物事迹介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