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核心制度

2020-03-02 04:01: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目录

护理查对制度‥‥‥‥‥‥‥‥‥‥‥‥‥‥‥‥‥‥‥‥‥‥‥1 护士交接班制度‥‥‥‥‥‥‥‥‥‥‥‥‥‥‥‥‥‥‥‥‥‥1 分级护理制度‥‥‥‥‥‥‥‥‥‥‥‥‥‥‥‥‥‥‥‥‥‥‥2 护理文书书写制度 ‥‥‥‥‥‥‥‥‥‥‥‥‥‥‥‥‥‥‥‥3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4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 ‥‥‥‥‥‥‥‥‥

4护理查对制度

各项医嘱的正确执行和实施关系着病人的治疗和护理的效果及安全。因此,各项操作前、中、后均应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医师开出医嘱后,护士应及时、准确的输入电脑医嘱系统或转抄在执行单上。

2.每天查对医嘱两次,由一人口诵医嘱内容,1~2人核对各类治疗、护理卡,并由记录。

3.执行医嘱应严格“三查七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方法、时间),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4.下一班护士负责对上一班新入院、转入、转床、术后病人医嘱的处理情况。

5.转抄或重整医嘱时,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6.护士执行临时医嘱时应认真填写执行时间并签名。

7.护士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如遇特殊抢救情况执行口头医嘱时,需口诵医嘱两次,并保留安剖至抢救结束,做好记录。抢救结束6小时内督促医生据实补齐医嘱并签名。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领取和使用药品前,药仔细检查药品质量、标签名称、有效期及批号,有无变质过期。

3.多种药液同时使用时,注意配伍禁忌。

4.易过敏的药品,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按医嘱做药物过敏试验。

5.麻醉、放射、特殊精神类药品使用时必须两人核对,用后保留安PO24小时,以备查对并做好记录。

6.口服摆药后必须两人核对后无误方可发放。

7.严格按医嘱时间给药。

8.执行服药、注射、输液时,如有疑问应立即查询,核对无误方可执行,做好记录并签名。

三.输血查对制度

1.采集血交叉标本时必须仔细查对医嘱、输血申请单、标本标签。

2.领血时,认真做好“三查十对”(查血袋标签是否完整清晰、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凝块等异常;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血量及有效期)。

3.输注前,必须再次查对输血医嘱及执行单,严格经过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到病人床边核对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袋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并核对血液后,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进行输血。

4.输血过程中,出现输血反应时,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并保留血袋余血及输血器。

5.输血完毕后再次执行“十对”,并将配血报告单存入病历。

6.血袋保留24小时,以备必要时核查送检。

护士交接班制度

1.值班人员应严格遵照医院规定的上班时数与护士长安排的班次值班,不得擅

自减少或变动值班时间。

2.值班人员应该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医嘱和患者的病情需要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必须坚守岗位,遵守劳动纪律,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窗轻), “十不”(不擅自离岗外出、不违反护士仪表规范、不带私人用物入公共场所、不在工作区吃东西、不接待私人会客和打私人电话、不做私事、不打瞌睡或闲聊、不与患者及探陪人员争吵、不接受患者礼物、不利用工作之便谋私利)。

3.勤加巡视,了解病区动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与心理状态,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完成。

4.建立科室护理交班志和科室用物交接记录本。护理交班志内容包括:病室工作动态(包括患者总人数、入院数、出院数、手术人数、危重患者数、特殊检查、特殊治疗人数等),患者病情变化及处理结果等。凡另有护理记录的病例,护理交班志上只填写索引。用物交接记录本需记录器械,仪器,特殊药品,常用物品的数量和状态等。

5.值班人员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做好各项记录,处理好使用过的物品,

为下一班做好用物准备。做到“十不交接”(衣着穿戴不整齐不交接,危重患者抢救时不

交接,患者入院、出院或死亡、转科未处理好不交接,皮试结果未观察、未记录不交接,医嘱未处理不交接,床边处置未做好不交接,物品数目不清不交接,清洁卫生未处理好不交接,未为下一班做好物品准备不交接,交班志未完成不交接)。

6.交接班必须认真负责,接班者提前15分钟着装整齐上班进行接班。对所有患者进行床旁交接。需要下一班完成的治疗,护理必须口头、文字接待清楚。接班时发现问题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现的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是医生根据病情以医嘱形式下达的护理等级。级别为:特级护理、

一、

二、三级护理。要在床头卡设护理标记,一级为粉红色,二级为黄色,三级为白色标记。

特级护理

1、病情依据,合格率达到85%.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病人。

(2)各种复杂和新开展的大手术的病人。

(3)各种严重外伤和大面积烧伤的病人。

2、护理要求:

(1)病人安置在抢救室或重病室,设专人护理或责任护士,做好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根据病情需要定时测T、P、R、BP.

(2)对病人做到七知道(床号、姓名、诊断、治疗、病情、护理、饮食)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严防并发症,确保安全。

(3)设特殊护理记录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病情)。

(4)备齐抢救药品、器械,定量、定位放置,保持性能完好。抢救室整洁、安静、工作有序随时配合医生抢救。

(5)做好抢救室清洁消毒工作,防感染。

(6)准确执行医嘱,认真完成各项抢救措施,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7)制定护理计划,并根据病人病情变化,提出护理问题和措施,做出效果评价。

一级护理

1、病情依据,合格率达到85%

(1)病重、病危、心、肝、肾功能极度衰竭,需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种大手术、内出血、高烧、昏迷、休克或外伤。

(3)瘫痪、惊厥、子痫、晚期癌症的病人以及早产儿。

2、护理要求:

(1)严格卧床休息,做到七知道,解决生活上各种需要。

(2)注意思想、情绪上的变化,做好周密细致的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定时测量T、P、R、BP,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并记录。

(3)二十四小时内制定护理计划,做好各种记录。

(4)做好室内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整洁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5)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加强基础护理(口腔、褥疮等),无护理并发症等发生。

二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大手术后病情稳定、骨牵引、卧石膏床等生活不能自理者。

(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

(3)一般手术后,轻型先兆子痫。

2、护理要求:

(1)卧床休息,根据病人情况,可床上坐起活动。

(2)每1-2小时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特殊治疗和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3)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4)给予生活上的必要照顾,做到送水、送饭、送药、送便器到床边。

(5)注意营养调节,保证足够的热量,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三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轻症、一般慢性病、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正常孕妇。

(2)各种疾病恢复期,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

2、护理要求:

(1)每日测量T、P、R、BP二次,掌握病情和思想状况。

(2)督促遵守院规,保证休息,注意病人饮食,每日巡视两次。

(3)进行卫生宣传教育,产妇可进行妇幼卫生咨询。

护理文书书写制度

一、护理文书书写应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二、护理文书书写除特殊说明外,应当使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书写。

三、护

理文书书写应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

四、护理文书书写应做到书写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符号正确。书写过程中出现错时,应用原色在错字字体上划双线或作出修改并签名,不得采用刮、粘、涂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五、护理文书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书写,避免重复,并由相应的护理人员签名。

六、实习期护士书写的护理文书,必须经过本科室具有执业资格并经注册的护理人员审阅,双签名。

七、具有执业资格并经注册的进修护士书写护理文书。

八、上级护理人员有审查、修改下级护理人员书写的护理文书的责任。修改和补充时需用红色水笔,修改人员须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修改须保持原记录清晰、可辨。

九、因抢救急、危重病人未能即时书写护理文书的,须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十、护理文书书写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通用外文缩写。表格内已注明计量单位的,记录时只填数,不必重复写单位名称。十

一、护理文书纸张规格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一、临床抢救工作必须有周密、健全的组织分工。由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全力以赴、紧密配合开展抢救。

二、抢救器材及用品要力求齐全完整,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定量储存,用后及时补充。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设备性能及使用方法,做到常备不懈,做好交接班。

三、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应根据病情按级别抢救程序及时给予必要的抢救措施,如吸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包括电除颤)、配血、止血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以便进一步采取有效的诊疗手段。

四、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详细做好抢救记录,并注明抢救时间,对病情复杂、抢救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向医务科(节假日向总值班)汇报,必要时组织科、院有关人员会诊救治。

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核查制度,24小时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并做好记录。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下口头遗嘱,如确因情况紧急需下达口头医嘱时,护理人员执行时,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校对药品后执行,事后医师据实补记医嘱,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六、各种抢救器材、药品用后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

七、及时向患者家属或代理人讲明病情,充分履行告知义

务,以取得家属或代理人的理解配合。

八、抢救结束,医护人员应做好抢救小结,并写出抢救记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

为了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特制定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

一、不良事件定义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所以现以护理不良事件来进行表述。

二、上报范围

1、可疑即报:只要护士不能排除事件的发生和护理行为无关就报。

2、濒临事件上报:有些事件虽然当时并未成伤害,但根据护理人员的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患者伤害,也需要上报。

三、上报程序

1、一般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口头报告上级分管护士或护士长,并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当事者24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签字后上报护理部。

2、严重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必要时组织进行全院多科室的抢救、会诊等工作,同时汇报主管院领导、医务处、护理部、质量管理科等部门,重大事件的报告时限不超过6小时。当事科室应在6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护理部于抢救或紧急处理措施结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四、结果分析

不良事件上报后,由护理部组织多科室、多专业护理人员每月对上报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主要采用趋势分析和个案分析。趋势分析包括科室内部的纵向比较、与其他科室的横向比较、与科学标准及实践的比较。通过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严格实施,消除护理隐患及缺陷。

五、免罚及奖励

1、对于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科室或责任人,根据给病人造成的后果,经护理部讨论减轻或免于处罚。

2、对不良事件首先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科室或个人给予奖励。

3、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非责任护士给予奖励。

护理核心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doc》
护理核心制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