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救援志愿队抗洪救灾总结 4

2020-03-02 00:09: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长江救援志愿队抗洪救灾总结

自从进入汛期以来,我们长江救援志愿队就一直关注着湖北汛情通报,内部积极练兵提高自身作战能力。从六月起全队进入备勤待战状态,队员24小时开机,有紧急命令一小时之内可以集结到总部。

抗洪一线争当急先锋

1、驰援新洲三店街溃堤口

2016年7月1日湖北省举水流域受梅雨期第四轮强降雨袭击,突发特大洪水,引发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举水凤凰西堤溃口 70 米。 灾情告急,7月2日长江救援志愿队接到消息,17名队员分三批驰援溃口一线,快速到达现场投入到抗击洪魔救援行动中,誓将被困群众全部安全救出。3日又有11名队员参加救援行动,队员们两天时间多次进入淹水区域,用三艘冲锋舟转移受灾群众132人,保障了当地受灾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此次救援行动救援志愿队充分发挥了水上救援专业性强的特点,所使用的冲锋舟船体小机动灵活便于搜救,和部队以及武警消防官兵协同作战,是大规模救援的有力补充。

参加救援行动的队员是救援队骨干精英,有老队长俞关荣这样全国闻名的救援专家现场指挥。所有队员都参加过救援项目培训,平时苦练兵战时显身手,这次救援行动是对长江救援志愿队一次大考,我们圆满的完成任务,给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京山杨浲镇救援显身手

2016年7月18日至7月19日9时,荆门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强降雨集中在天门河流域和沙洋黄荡湖流域,沙洋县马良镇降雨量最大达505.5毫米,屈家岭管理区罗汉寺办事处降雨量达408.3毫米。降雨导致天门河流域和黄荡湖流域内多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根据气象部门最新预报,后续仍有较强降雨发生。

7月20日上午,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11名队友在郝振海队长的带领下,携带三艘冲锋舟奔赴荆门市受灾最严重的屈家岭杨浲镇。救援往返要经过三个豁口,这里的水流达到每秒8 米,水深3米,船很难靠近建筑物,稍不留神船就会被冲走。队员们用自己的肩膀当梯子,接下二楼受困的群众,每次往返都惊心动魄,是最艰难最危险的一次救援。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苦战,队员们在激流中转移群众230多人。

我们就像救火队,哪里有险情我们就出现在哪里,只要有人求助我们就会伸出援手,除了转移受灾群众我们还冒着更大的危险,给当地学校、医院、银行运送救援物资。当同行蓝天救援队遭遇险情,我们主动伸出援手,在我们帮助下他们转危为安。当地灾情突发后勤没有跟上,我们队员连基本的饮食都没有保障,到夜里12点才结束救援任务,队员们席地而卧蚊叮虫咬坚持到天亮。

3、天门市黄潭镇运送救援物资

受连续强降雨和西河水位上涨影响,湖北省天门市10多个乡镇被淹,25万人被困。天门市委、市政府组织多部门形成合力,增加救援力量,有条不紊地开展防汛救灾和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工作。

受天门市团市委邀请,我们长江救援志愿队,郝振海、袁国华、易尽忠、高明一行四人携带一艘冲锋舟驰援天门重灾区黄潭镇,7月24日下午到达天门汉北一桥现场,到达现场后立即组装冲锋舟,当地陈老师做向导,我们的任务是运送救灾物资饮用水到黄潭镇罗口村。到罗口村有16公里水路,船装了16箱矿泉水,总重240公斤,加上三人共载超500公斤。天门河水流速很快,逆水而上船速度慢,跑一趟得两个小时。我们跑了两趟,每趟返程都带三个灾民出来。最后一趟回来已是晚上8.00,因视线不好船挂在水中电线上,一小时后救援队伍过来处理完险情,回到汉北一桥已经是22.30分。

25日上午骄阳似火炙烤大地,太阳下温度急剧升高,我们继续运送救灾物资大米等到黄潭镇肖家口村,返程时转移受困群众3名。每个队员都挥汗如雨却咬牙坚持着,郝振海队长的腿上被船舷划开一条口子流血不止,伤口稍作处理继续驾驶冲锋舟战斗在抗洪第一线。

城市内涝做好排头兵

1、赶赴五金堤梅花苑

7月6日接到武昌区武装部指令,长江救援志愿队民兵连赴白沙洲五金堤梅花苑转移受灾群众,当天早上八点,第一梯队8名队员赴武泰闸转移受困群众;约十点半钟,接武装部指令第二批队员十五名分成三小组乘三辆车赴白沙洲武金堤,15名队员于十二点左右替换第一梯队轮换。下午约一点钟,蔡甸3名队员带一条冲锋舟驰援白沙洲,另王冰协调溯源户外俱乐部朋友2名,携带3条皮划艇支援白沙洲转运行动。共计出动48人,5条船只,转移群众335人。

2、一进南湖雅园转移居民

2016.07.07,位于南湖的南湖雅园小区属于南湖里地势比较低的小区,每年大暴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渍水,而今年的特大暴雨让雅园渍水尤其严重,车库完全被淹,小区渍水深度已经达到80厘米,小区1700多户居民已经两天两夜无法进出,加上6日凌晨停电停水,特别是老人、小孩需要物资支援和转运。

长江救援志愿队江滩支队夏肇敏队长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带领8名志愿队员前往武昌区南湖片区雅园小区展开救援行动,积极转移当地受灾居民。经过一天努力搜寻和转移到下午5:30,8名队员2艘船共成功转移出151名受灾群众。

3、二进南湖风华天城

受连续几轮强降雨影响,江城武汉南湖片区成为一片泽国,积水深处达1.5米,有8个小区因为渍水导致停水停电,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风雨过后,所有人为“七月七日晴“开心雀跃,在艳阳高照的武汉街头,你几乎看不见前几天那场大雨留给这座城市的痕迹,眼下武汉城区渍水片已基本褪去,而天气转晴四天后的南湖风华天城却依然是一片泽国。

7月10日清晨7.30分,长江救援志愿队民兵连再次出动队员40人和冲锋舟5艘,在队长张建民的带领下赶赴风华天城小区展开抢险救援工作。该小区共住有1788户4000余名居民,目前水下情况复杂,鱼池、深坑、排水沟、下水道等无法辨清,居民私自涉水出入小区十分危险。在高温炙烤下,这里的积水已经发绿,并散发出明显的臭味,到处有垃圾漂浮,蚊虫肆虐。为防止出现疫情,救援队员们耐心劝离住户。

今天救援队员选择用水中推行橡皮艇的方式进出,这样不仅方向更为精准,速度也快了很多,差不多10分钟就能进出一趟。临近正午,气温陡升,救援却仍在持续,其中多名老人和穿球鞋皮鞋的居民,救援队员们都是采取背的方式,生怕他们沾了一点水。从早上开始到下午3.30分,他们差不多已经运出了420多人,剩下不愿离开的业主,他们也会确保对方饮食得到保障才会离去。由于小区积水里暗藏一些水泥桩,救援队员袁国华在推行橡皮艇时双腿不慎撞伤,两膝盖淤青红肿,经过简单的处理仍然战斗在第一线。

在短短的24天时间内,长江救援志愿队出勤7次,出动队员128人次,调配动用船只31艘次,共安全转移群众1277人。

常规值守不忘初心

从7月2号开始,闸口就封了,除了防汛人员,其他人员禁止入内。我们15个值守点中,5个因江水猛涨、闸口封闭等原因暂停值守。其他值守队伍仍坚守在江边,有的队伍扩大值守范围,加强劝阻,有的队伍主动加入防汛,防汛、值守合二为一。

在汉江古田桥江堤,进入江滩的闸口全部关闭,禁止非防汛人员进入。但有少数人翻墙进入江滩游泳,为了保证这些人的生命安全,长江救援志愿队古田支队队长王兆汉仍在古田基地江边巡视。

在武昌平湖门、汉口江滩等值守点,志愿队员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值守。其中在汉口江滩,志愿队员在微信群“接龙”,在市民亲水高峰时段,自发增加值守人员。

汉口江滩支队原本只负责值守江滩大舞台到武汉关大概1.2公里的区域,为配合防汛,沿线大部分闸口封闭,只有三阳路闸口还开着,附近市民都涌向此处,值守任务更重了。该队140多名队员,过半是上班族,为保证值守人员,队员们每天在微信群里轮流“接龙”报名参与值守。每天下午5点半到晚上9点半,原来2个人值班,现在安排4个人在沿线提醒、劝阻市民。

汉口江滩管理办公室也出手相助,安排志愿队员乘坐装有警示灯的电瓶车,在“加长版”的值守区域内戴着袖章、拿着扩音器来回喊话提醒。

长江救援志愿队总队长张建民说:“常规值守暂停,不代表志愿服务暂停。”6月15日常规值守以来,志愿队员从两江救起11人。

滔滔洪水,见证英雄本色。灾难面前,彰显救援精神!

面对生命呼唤,我们义无反顾,风雨来袭之际,我们同舟共济!

当人民需要时,我们紧急动员、闻令出击; 面对生命呼唤,我们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我们迎洪水而上,用大爱托起生命之舟!

此次救援一直战斗在第一线的郝振海队长说:救援是种境界,当你深知生命的可贵时,便不再会漠视生命,就会用自己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项艰巨而神圣的使命,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救援行动一直在进行中,我们的心情无法立刻平静。生命还会延续,我们的救援行动也一直会进行下去,无论是平凡的江边值守,还是面对灾难时的勇往直前,长江救援志愿队的大爱无疆精神将一代一代传承,面对灾难我们时刻准备着!

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 袁国华

2016.08.02

长江救援志愿队抗洪救灾总结

抗洪救灾救援预案

1998年长江抗洪救灾纪实资料

沈丘县抗洪救灾掠影4

党员志愿队活动总结

志愿队工作总结

抗洪救灾先进个人总结

乡镇抗洪救灾总结

抗洪救灾

抗洪救灾

《长江救援志愿队抗洪救灾总结 4.doc》
长江救援志愿队抗洪救灾总结 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