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事迹

2020-03-03 05:05:3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先 进 事 迹

曾明福,男,于200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专科文化程度,2005年10月至今在大余县南安镇新华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曾先后获得“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县优秀党务工作者”、“县优秀共产党员”、“县优秀人大代表”等荣誉。

坚持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知识水平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曾明福经常引用这些关于学习的名言教育村干部和村里的党员要坚持学习,多读书,多学理论知识,这样在工作的时候思路才会更加清晰、眼界才会更加宽广。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曾明福坚持把学习贯彻始终,用学习搞好实践活动。坚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深学一点。他坚持每天阅读一小时党报党刊,坚持每周开展一次全体村干部集中学习,坚持每月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一次学习心得交流会。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曾明福学习了《理论热点面对面》、《半月谈》和《时事资料手册》等书籍资料,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提升思想境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党和国家的政策理论知识,为今后党务和村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敢闯新路,与村民同奔小康致富路

出生于农村、艰苦的环境造就了曾明福坚韧不拔的性格。从学校毕业回到家里后,他看到许多农民在一成不变地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靠天吃饭,日子毫无进步,他觉得这样下去不行,要想富裕起来,必须开拓新的途径。经过认真研究考查,根据本村的村情,他觉得种植大棚蔬菜是一项前景可观的项目。1996年,他筹集了一笔资金,在村中第一个开展了大棚蔬菜种植。两年下来,盈利多达几万元。可是在自己致富以后,他也不会忘记要带领其他村民致富,利用自己的种植园,建立培训基地,向其他村民传授致富经验,不厌其烦的帮助其他村民上项目,为他们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带动了一大批老百姓共同致富。

经过种植大棚蔬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曾明福又瞄准了花卉市场,从1999年开始,他开始尝试着种植大余县的特色花卉,金边瑞香,并向当地最有名的瑞香大师钟书纯拜师学习。虽然金边瑞香在大余已经不算新兴的产业,种植的人也很多,但他却发现了商机,大多数人种植的规模都不大,质量也不是很高。看准这点之后,曾明福认真学习最新的先进技术,租下了十多亩的农田,开始了金边瑞香的种植之路,经过三年的种植,曾明福种植的金边瑞香已小有名气,如今,他种植的金边瑞香总是供不应求,即使在花卉行情不太好的年份,曾明福的瑞香也能比别人的卖得更快和更好的价钱。

自2005年在新华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虽然不能像之前一样全身心的投入到花卉种植,但丝毫没有影响曾明福的花卉产业,他合理安排自己工作和发展产业的时间,

并充分利用自己村支部书记这个职位优势,广泛向村民宣传致富道路和方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际行动感化和影响村民。今年5月份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以来,曾明福时刻牢记“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活动宗旨,提出“建设更加和谐富裕的新华村”的活动口号,在活动中把自己的创业理念与致富经验更加生动的向党员展示。

村企联建,携手共谋得“双赢”

2008年,南安镇提出了关于“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这一课题,曾明福在经过积极探索,广泛调查研究后,认定可以与悦安超细公司开展村党组织与非公企业党组织“1+1结对联建”活动。一方面,充分挖掘利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村党组织的比较优势,积极探索在党建工作中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促进的实现形式;另一方面,统筹调配党建资源和要素,通过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长效机制,实现村企共谋经济发展、共创和谐社会、共育文明新风、共建基础设施,扎实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上水平,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2008年,新华村共为悦安超细公司输送31名员工,悦安超细公司也投资十多万元,为新华村寨足下新农村建设点修建了一个休闲小广场,尽力改善村民人居环境,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求真务实,真正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担任新华村党支部书记后,曾明福把给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他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带领两委成员走家窜户,收集群众意见。自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共向上级部门争取各种扶贫资金50余万元,完成村组道路硬化10公里,有效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新建了一栋四层的村委会办公楼,极大的改善了村委会的办公条件;开发山林2000余亩,实现村民就业200余人;发展种养殖专业户25家,培养了致富能手10名。为了更好的为村民创造创业环境,渡过经济危机,2009年3月,曾明福及时与县农村信用社联系,争取农户贷款30万元,为村经济稳步发展,群众收入大幅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方法灵活,巧解各类矛盾与难题

千难万难,征地工作最难。由于征地补偿标准和失地农民安臵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合理的解决,农村征地工作存在很大的压力和困难。今年3月,由于新华工业小区标准厂房建设用地的需要,需征用新华村石井里300亩土地,并且要在8月底前完成征地任务。接到征地任务后,村两委立刻召开了会议,分析任务特点,讨论有效的工作方法,将全体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分成三个组,把征地任务细分到各个组的工作方法,将责任落实到各个组的具体成员。按照这个方法开展工作以来,征地工作有一定的进展,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争先创优”活动开展以后,曾明福意识到,应该充分发挥本村党员的先进性作用,通过先做需征地农户中党员的思想工作,进而让党员发挥其先锋模

范作用再做其他需征地农户的思想工作,这样,既能更有力的做通需征地农户的思想工作,又能有效推动本村党员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的开展,同时通过向上级争取更多失地农民的安臵和补偿优惠政策,仅仅一个月,就完成了总征地任务的80%。

稳定是发展的基础。针对前任村班子不团结、村情不稳定的现实,曾明福上任后首先大胆地调整了村两委干部,建立了一套长效发展机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分工,村两委成员人人有责任、有目标、有事做,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他还经常找老支书,老党员谈话,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他们对村里各项工作的支持,使他们团结在村两委的周围。他时常告诫自己:作为支部书记,不单是党员的书记,也是全村父老乡亲的书记,密切联系群众,关心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人心齐了,矛盾少了,经济才能发展,群众才能富裕。

虽然在新华村担任支部书记还不到五年,现在的新华村和五年前相比着实有很大的不一样。以前人们提到新华村总是会皱起眉头,而现在一说到新华村人们都是津津乐道。这其中的功劳很大一部分归功于曾明福的有力领导和英明决策。

典型事迹

典型事迹

典型事迹

典型事迹

典型事迹

典型事迹

典型事迹

典型事迹

典型事迹

典型事迹

《典型事迹.doc》
典型事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