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智渊∣绘本是用来干什么的?

2020-03-02 00:15: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魏智渊∣绘本是用来干什么的?

绘本热已经持续数年了(可以想象,还会继续热下去),许许多多年轻的妈妈,还有不少幼儿园及小学低段的老师,都很努力地将孩子引到绘本的天地中。

于是,网站上,尤其是微信中,关于绘本的信息铺天盖地。除大量的绘本推荐外,绘本的功能被说得神乎其神: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孩子的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培养孩子的色彩敏感、培养孩子的情绪能力、增加孩子的识字量„„这些形形色色的诉求,一方面反映了绘本本身的良莠不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对绘本理解的偏差。绘本不是万能膏药,绘本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这是摆在父母和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追问绘本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实际上就是追问:绘本的本质特征究竟是什么?

绘本的核心是故事。

注意,不是文学性或艺术性(只有极少数绘本强调了文学性或艺术性,例如《一片叶子落下来》),而是故事。绘本的读者主体,是0-8岁的儿童(适合成人看的绘本当然也是有的,例如《爱心树》、《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等)。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还是以象征性的方式来理解外部世界的,文学艺术本身的复杂性(更不用说形式化)特征无法成为他们的合适的营养。而绘本的故事(与《红楼梦》的故事有本质的区别,所以《红楼梦》才是真正的文学艺术),突出的特征在于象征性(多数故事还适合自居),从而成为孩子理解世界、理解他人、理解自我的一把钥匙,或者说最好的营养。

换句话说,以故事为本质特征的绘本,就像儿童的精神奶粉,均衡地作用于儿童的精神发育,同时地促进儿童的认知、道德、心理、情感以及社会化水平。

那么,绘本是用来做什么的?

有不少妈妈或老师,喜欢用绘本来进行“道德教育”或“习惯教育”,讲一个绘本,总喜欢总结其中的“道理”,或者在讲绘本的过程中,就不断地讲“道理”,结果,有趣好玩的绘本,往往成了道德教育的工具,这是对绘本本身的异化。

有不少妈妈或老师,习惯用绘本来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通过绘本来教朗读,教识字,活生生地将绘本折腾成“看图说话”,颠倒了绘本的图文关系,这也是对绘本本身的异化。

有一些专家,将绘本当成发展孩子美术鉴赏力的手段,并且乐此不疲地推广所谓的“鉴赏方法”:封面如何如何,里面的画如何如何„„这是将绘本当成了美术作品。实际上,绘本更远离绘画,更接近故事,或者说,绘本的本质就是故事,色彩、线条只是讲述故事的手段,作用和文字类似。因为低年级及学前儿童识字较少,所以这就成了非常重要的讲述方式,更何况用色彩和线条讲故事,有用文字讲故事所达不到的效果。讲绘本误当成美术作品来鉴赏,是对绘本本身的异化。

……

绘本是用来做什么的?最切近绘本本质的答案或许是:绘本不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不是用来做道德教育的,不是用来做心理疏导的,不是用来教美术的,不是用来识字的,不是用来促进智力的,不是用来培养习惯的,不是用来承载知识的„„绘本本质上是“无为”的,但它因为“无为”而才能“无不为”。

绘本的“无为”,是指绘本不宜用来直接地达成某个明确的目标,那种精确的训练是学科学习的目标,而绝不是绘本阅读或教学的目标。将含义丰富的绘本窄化为某种指向明确目标的用件,是对绘本的异化或误用。

绘本的“无不为”,是指可以同时达成数个目标,它对于生命是一种综合的丰富的有机的促进。但是,这种“为”是潜意识中完成的。而要在潜意识中渗透这些目标,唯一的可能,是讲好故事,让故事本身发挥力量。

所以对绘本来说,故事才是伟大的。绘本阅读的关键,是让故事活起来;绘本教学的关键,也是让故事活起来。一个妈妈,从孩子还在摇篮中的时候,坚持不懈地给孩子讲述精彩的故事(包括大量的绘本),坚持亲子共读;一个老师,在教室里让故事活灵活现;这些,都是最好的绘本教育。

这并非说绘本不可以用于精确化的教育(无论妈妈还是老师),而是说,对绘本来说,真正伟大的是故事本身,在保持故事本身的完整和鲜活之时,真正的高手也会有精确的点染:适度的停顿、合宜的问题、亲密的交流„„这涉及到另外的艺术,不是本文的话题。

最后,还想补充的是,我们讨论的绘本,是真正意义上的符合绘本本质的绘本,至于以绘本之名出现的大量知识读物(包括数学绘本)、将习惯规则培训形象化的所谓绘本,都不在讨论之列。

(原载《温州教育》2015年第1期)

魏智渊∣绘本是用来干什么的?

魏智渊《召唤》读后感

智绘鱼百米长卷策划

协调眼、脑、心、手智绘儿童速写

凝心聚智绘宏图 开拓奋进谋发展——我院召开二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

千锤百炼纳民意 凝智聚力绘宏图——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

《魏智渊∣绘本是用来干什么的?.doc》
魏智渊∣绘本是用来干什么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