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庙导游词

2020-03-03 01:25: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三 教 庙(欢乐旅行社)

一、概述

三教庙座落在通州旧城北部区域大成街北侧,儒教的文庙(学宫)、与佛教的佑胜教寺(塔庵),道教的紫清宫(红孩儿庙),这三座独立存在的庙宇,近距离成“品”字形组成。在佑胜教寺左侧耸立着燃灯佛舍利塔,因而形成了“三庙一塔”的古建筑群,今人概括为“三教庙”。

三教庙宇中,文庙在前,规模最大,位于右后面的佑胜教寺和左后面的紫清宫,东西并列,均一进院落很小,文庙最大,突出了封建社会统治者的思想儒家学说。道、佛教庙宇很小,且置于文庙左右,封建统治者将道、佛两家思想放在辅助位置上,三教思想在封建社会中既对立又统一的列在州治之侧,这在全国各省、府、州、县是唯一独有的人文景观,反映了大运河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二、景点介绍

(一)、文庙 文庙坐北朝南,长150米、宽50余米,创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比现在北京孔庙尚早建4年,历经元、明、清三代 重修扩建。至光绪九年1883年,已形成除北京孔庙之外最大的文庙。通州县学所在地仅存的州县级孔庙。所有主体建筑一色歇山脊。1935年12月此庙是日伪政权“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所在地,拆改较大。1949年8月河北通县专署设此,亦有所拆改。1958年9月,北京花丝镶嵌厂迁占后,按工厂功能拆改更大,2004年开始修缮,并在原文庙殿宇遗址和形制上,修复了棂星门,戟门与东西配房,从建成之日算起,至今已有近二十次重修扩建和翻修。

1、棂星门 文庙的大门,棂星又称“天田星”,汉代为农神、古代帝王祭天时,首先要祭棂星,取“主的土庆”之意,以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诏告天下通祭,祭祀规格如同祭天,喻孔子的才学通天,地位至高无上,此棂星门始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一般棂星门为牌坊式,但它被挖掘时发现了门墩、柱础,现为2004年重建。

2、泮池泮桥 进了棂星门之后,我们会发现面前地面上铺上了玻璃,原来这玻璃下面是泮池上的栏杆桥板已当热无存,日本占领时给拆走的,桥体部分在清理中被挖掘出来,以前现上面覆盖高强度玻璃,清晰可见过去泮桥的样子。以前平时泮桥封闭,不许一般人跨越,须状元及第者方可从此桥跨过,故又称“状元桥”。古时新进生员进县学,都要经过泮桥入宫拜孔子叫入泮或游泮。

3、左名宦祠 现为通州老胡同展,如东关后街、大寺胡同、东塔胡同、马家胡同、回民胡同等。如今大部分已不见踪影,被现在的高楼大厦所替代。

4、右乡贤祠 现为漕运篇。通州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北端起点,在古时京畿城市中距离首都最近,在漕运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一时在码头出现了“万舟骈集”的景象,漕船所带的物资与商船运来的货物,给当时的通州、京城的经济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戟 门 坐北朝南,为文庙的出入口,儒学建筑的标志性建筑,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6、孔子像 原孔子像曾毁于八国联军之手。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字仲尼,名丘、鲁国 人。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工作。相传收弟子达到三千,教育出不少优秀的学生。自汉武帝以来,儒学就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与推崇,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大成殿 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殿内主座设有孔子牌位,主位两侧分设有颜回、子思、曾参、孟轲四大弟子的配享牌位。

8、左东庑 现为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殿内展示着精美的牛骨雕,枯木雕,面人汤,还有通州有名的小吃,大顺斋的糖火烧,小楼的烧鲶鱼等传统名吃介绍等民族风俗,充分展示了通州人民的智慧。

9、右西庑 现为奇石馆。馆内展示了七亿年内的新疆和田玉,上亿年的钟乳石,黄腊石等等,馆内所有奇石,书画均为我国著名书法家、赏石收藏家、理论家张源先生所提供。在通州建制2200周年而简称的“通州运河赏石艺术馆”。

10﹑东朝房 现为奥运回顾展,2008年8月8日的奥运会,让我们每一个人终身难忘。运动健儿的优异成绩,志愿者脸上的笑容,细微的服务,为世人呈现出一场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世。

11、西朝房现为曹雪芹墓石展。 殿中可见一块墓碑。上面写有“曹公炜霑墓”五个字。这块漠北是张家湾一村民发现的。 1978年,红学会为拍纪录片《曹雪芹的足迹》来到张家湾村,据记载,曹家在这里曾经有当铺数家。此碑是不是文学家曹雪芹的墓碑?这个问题在红学界和文物界里掀起一阵波澜。

(二)、皇木 在殿后空地的西边会看到三个大的柱子。这是大运河出土的皇木,大小不一,皆十几米多。木料不但没有腐烂,在边缘处还能清晰看到当年刻上去的“顺太”等字样的标记。经文物部门鉴定,该古木残长10.7米,正方截面。边长约60厘米左右,这3根皇木于2005年4 月挖掘出土。其中最大的一根为格木,重约3吨多,与金丝楠木同等质量,长成这种规模需要千年。此木在河底埋藏里近500年。其余两根重2 吨,是“硬合欢”木头。三根皇木质地坚硬,均为当时建造北京故宫的皇木。

(三)、碑刻 在大成殿外有一块残碑,上面写着“奥田重信君之碑”日本人的碑刻怎么跑到这里来了?据有关人员介绍,1937年7月28日,日伪政权的驻通保安队万余人举行了抗日起义。当夜击毙了包括日伪政权顾问奥田重信在内的500多名日军和汉奸。其以后的第三天,闻讯赶来的日军血洗通州城,抓走700 多名青年劳动力,强迫他们为日军收尸,立碑。于是,就有了这块碑刻,而此后,这700多人也被日军活埋致死,成了罄竹难书的日军日本罪行的见证。在空地的东侧会看到有大大小小残缺的碑刻,石块很多,这些都是在通州各地挖出的文物。

(四)、古井 文庙后有一口古井,文庙生活用水之源。年代久远,后来挖掘重修是发现的,现古井内仍有水源。

(五)、紫清宫 始建于明代中期,原供奉太上老君,又叫“道德天尊”,为道教天神,在道教宫观“三清殿”中,其塑像居右侧,手执扇子,相传其原型为老子,俗称红孩儿庙。原因是墙壁上所绘的哪吒。在传说中可以呼风唤雨,每逢干旱,百姓烧香拜佛,络绎不绝。清光绪年间有过大规模的修缮,东山墙上出现一块精美碑记,记载着光绪年间复建紫清宫的始末。现为民俗展,展示着一些农耕时的用具,结婚时的轿子,女子的刺绣等。

(六)、佑胜庙 俗称“塔庵”。修建较早的古寺,早于燃灯佛舍利塔,正中大光明殿内供奉着燃灯佛。燃灯佛为释迦牟尼的老师,又叫“定光佛”,属于过去佛之一,是在过去世为释迦菩萨授记的佛陀。经书记载,此佛出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复不为用,以有此奇特,故名普光,死后有珍珠舍利。

(七)、燃灯佛舍利塔 1979年公布为重点保护文物,是大运河的标志。其创建于北

2 周,唐贞观、辽重熙、元大德、明成化、清康熙九年间曾予以重修,康熙十八年,震圮塔身,三十五年在原须弥座上按原样重建而成。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通州时,洋炮击断塔利,洋枪射掉铜铃。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通州,塔利莲花砌座半塌而落,1987年按原样重修塔刹。塔为八角形十三层,砖模结构实心塔,分须弥座、塔身、塔刹三大部分。结构全高56米,围基38.4米,对面直径11.4米。砖雕,斗拱,佛像,纹饰非常精美,每椽端,仔角梁皆悬挂铜铃,共计2248枚,塔悬铜铃之多为世界之最。每枚风铃外壁镌刻捐献者姓名,还有祈语,诗谣等。在第十三层正南面正中灶门间置砖刻古诗一首,有“巍巍古塔镇潞陵,时赖周唐人建立”等句,表明此塔为镇河塔。创建于北周,唐代修建。今古建专家鉴定为辽。通州八景之一“古塔凌云”即指此处。据说,塔影垂映在200米外的大运河中,是一种奇景。塔身第十三层西北面上,生长一株榆树,高3.7米,冠阔4.2米,干径0.17 米无主根,一条须根最长2.5 米,整体根系似一折扇面,为保护此塔安全,已将此树植于塔下公园处,如今已枝繁叶茂,被通州人称为“塔榆”,象征通州人顽强拼搏的性格。

舍利塔里有舍利子吗? 据传里面藏有佛舍利。清康熙18年,通州地区发生了七八级的大地震,塔也被震倒地。据县志记载,当时很多人看到了塔里藏着的十几颗舍利子和一颗佛牙。后来重建时,舍利和佛牙又被重新放置于塔身的“天宫”内。现在哪层,无人知晓。

“猪八戒”藏身燃灯塔。

王维珍的“一支塔影子认通州”,这个塔就是燃灯塔。古时,各种物资顺着大运河由南方运往京城,通州燃灯塔就是船夫心中的目标。于是,人们把风调雨顺、船运顺利的心愿汇聚在塔上。在1987年,修缮时,人们惊讶发现塔上的154尊神像中居然有一座是猪八戒的形象。《西游记》小说是明万历年间出版的,而猪八戒的神像是在明成化二年建成的,可见《西游记》出版前民间就有“猪八戒”了。

则天庙导游词

赵云庙导游词

谭公庙导游词

孟庙导游词

伏羲庙导游词

孟姜女庙导游词

伏羲庙导游词

伏羲庙导游词

岳飞庙导游词

孔子庙导游词

《三教庙导游词.doc》
三教庙导游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