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民族宗教工作总结

2020-03-03 04:04: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某地区民族宗教工作总结

尊重宗教信仰,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之一。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委(宗教局)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以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睦、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获得了“河南省首届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展优秀组织奖”、“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单位”、“沙澧河开发建设先进单位”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扎实有效

宣传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基础。为广泛宣传贯彻民族宗教政策法规,今年我们点面结合、创新形式,扎实推进了对“三支队伍”和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工作。

1、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形式多样。7月份组织开展了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瑞红深入宣传活动现场指导工作;市政府副市长刘风山发表电视动员讲话;局长巴钦铭带领机关党员干部多次深入基层督导,送法律下乡,送政策入户,与少数民族及信教群众交流沟通;各级民族宗教干部分包民族聚

居乡、村和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直接面对少数民族及信教群众宣传政策法规。市、县(区)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密切配合,统一行动,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出动宣传车、集中组织展板、悬挂横幅、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宣传,据统计,宣传月活动期间共编发上报信息30条,省、市新闻媒体采用25条,出动宣传车80台次,展出版面200块,悬挂条幅150条,发放宣传单15000张,广泛深入地宣传了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

2、“民族宗教知识电视大赛”异彩纷呈。通过精心组织,成功举办了全市“民族宗教知识电视大赛”,不仅展现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而且宣传了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大赛实况录像在漯河电视台、漯河有线电视台多次向全市播放,使全市干部群众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的理解,加大了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三支队伍”培训教育内容丰富。我们利用培训班、座谈会、联谊会等形式,深入开展“三支队伍”的培训教育。一年来,共举办各种学习班11期,培训党政领导干部、统战和民族宗教干部、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2200多人次。一是与市委党校结合,组织全市县级干部培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科级干部轮训班、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和各县区的民族宗教工作干部400多人次,学习了民族宗教工作的基本

方针和政策法规。二是举办了全市民族宗教干部和市级宗教团体负责人培训班,学习了《宗教事务条例》和国宗局第

2、

3、4号令。三是举办了宗教界上层人士政策法规培训班。全市60多名宗教界上层人士参加了培训,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瑞红,市政府副市长刘风山参加了培训班开班典礼,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并邀请市委党校教授讲解了构建和谐社会相关内容。四是组织民族聚居乡村干部和民族宗教界人士学习十七大报告,邀请市十七大精神宣讲团成员重点宣讲了十七大精神,加深民族宗教界人士和基层干部对十七大精神和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五是充分发挥部门职能,指派业务骨干分别到临颍县、源汇区、召陵区,深入民族聚居村、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宣讲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和加强宗教团体与宗教活动场所建设以及发展民族经济的方法和经验,先后有1500多人参加了培训。六是与消防部门联合,深入宗教活动场所宣讲消防知识,落实消防制度,传授防火技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信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民族宗教界人士如沐春风。为增进同民族宗教界人士的感情,先后5次召开民族宗教界人士座谈会、联谊会,大家畅所欲言,互通情况,为漯河建设献计献策。尤其是今年7月,在刘瑞红部长的亲自指导安排下,我们组织召开了民族干部、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谈会,市委书记靳克文莅临会议,与大家亲切交流。他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民族宗

教界人士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寄予厚望,并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相信民族宗教界人士,依靠民族宗教界人士,支持民族宗教界人士”。与会人员倍受鼓舞,纷纷表示决不辜负党和政府的期望,要把党的关怀化作爱国爱教、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祁金立市长带领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宗教团体和部分宗教活动场所,调研民族宗教工作,与民族宗教界人士进行座谈交流,互吐心声,共谋我市发展大计。市领导张社魁、刘瑞红、刘树平、刘风山、刘桂梅等分别采取不同形式,多次看望慰问民族宗教界上层人士,送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进一步加强了沟通,加深了友谊,增进了感情,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5、大力促进调研成果转化应用。2007年,我局通过不同渠道,广泛宣传我市民族宗教工作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在市级新闻媒体发表稿件50篇,编发民族宗教信息68期(近150条)。我局上报的“创新工作机制,加快经济发展,积极探索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新路子”经验总结,在省政府《政务要闻》(重要情况专报257期)刊发,副省长徐济超、市长祁金立分别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对我市的民族宗教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加强了理论调研工作,撰写出《基层民族宗教工作探索》、《新时期加强宗教团体之我见》和《漯河市民族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等理论调研文章,在《统战工作》中发表,对今后的民族宗教工作实践提供了有效的理

论指导。

二、夯实基层基础,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睦

为了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睦,维护社会稳定,我们对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介入、依法规、快处理”,及时化解了涉及民族宗教的矛盾和纠纷,保持了我市民族宗教界的和谐稳定,实现了全市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处理率100%的工作目标。

1、探索新的途径,维护社会稳定。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在我局的具体指导下,舞阳县西街村成立了由村委会、寺管会和回汉代表人士组成的“回汉民事协调站”,发挥政策宣传职能、矛盾化解职能、发展促进职能,引导民族关系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探索出了基层群防群治、妥善处理民族矛盾的新路子,其经验在“河南省民族宗教稳定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得到了国家民委、省民委的肯定。

2、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民族团结。在穆斯林斋月期间,某通讯公司擅自为源汇区某清真寺管委会成员开通彩铃“猪之歌”,严重伤害了民族感情,引发当事人和回族群众强烈不满,一旦事态扩大,后果不堪设想。局长巴钦铭得到消息后,及时介入,亲自带领相关人员立即到清真寺和当事人家中做好回族群众的安抚工作,同时派人与通讯公司负责人见面,在宣讲民族政策的同时,向其通报了事态的严重性,并

责成其立即带领责任人亲自向当事人和回族群众真诚地赔礼道歉,得到了当事人和回族群众的谅解。通过市、区民族宗教部门的共同努力,圆满解决了这一可能引发民族纠纷的事件。2007年共处理“5.29凶杀案”等5起典型的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和纠纷,维护了民族宗教领域和社会大局的稳定。

3、围绕中心,做好沿河拆迁工作。沙澧河开发拆迁,涉及100多户回族群众和3个宗教活动场所,为保证这一全市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主动与有关部门结合,了解掌握相关政策,深入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中,摸清情况,宣传拆迁政策,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促使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对沙澧河开发建设的理解和支持,为沿河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4、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净化社会环境。2007年,我们主动出击,依法打击违法非法宗教活动。劝阻了1起未经批准的外地僧人计划在我市沙澧河的放生活动;取消了3起商场、超市拟在圣诞节利用基督教唱诗班举行的大型促销活动;临颍县制止了2起基督教非法聚会活动;源汇区阻止了3起假冒佛教之名到处招摇撞骗的不法僧人的活动;贯彻落实有组织有计划的朝觐政策,认真组织了年度穆斯林的朝觐活动,杜绝了零散朝觐事件的发生。通过进一步加强依法管理,有效净化了我市社会环境,巩固了抵御境外宗教势力渗

透的防线,维护了宗教领域的稳定。

三、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形势更加喜人

一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村的实际,以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地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培育民族经济增长点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少数民族聚居村的建设,促进民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强化服务意思,推动民族经济发展。今年,我们把发展民族经济作为全年工作的第一要务,积极为民族聚居乡、村争取政策性扶持项目资金,经过多方努力,为临颍县繁城回族镇、郾城区斗王村等4个建设项目争取上级扶持资金70万元;为漯河市永光电气有限公司和临颍县繁城回族镇天野牧野养殖有限公司等4家民族企业争得了“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使其享受国家贷款贴息政策。年底前,为永光电气有限公司170万元贷款争取到贴息,成为我市第一家享受国家贷款贴息的民族企业。指导召陵区常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社,积极为其牵线搭桥,促成了吉林长春皓月集团与常村合作建设万头肉牛养殖基地项目。该养殖基地占地150亩,计划投资1000万元,存栏量1万头。目前已投入资金800万元,建成高标准牛舍34座。

2、采取有效措施,深化帮扶活动。为进一步深化“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市局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伊始,就深入全市16个民族聚居村开展调研,听取帮扶工作意见和建

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深化措施,初步建立了机关干部对口联系制度,每个机关干部联系1-2个帮扶单位和民族聚居村,明确职责,落实到人,督促工作的进一步深化。结合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的召开,市政府对在帮扶活动中工作成绩突出的9个市直单位和16名帮扶队员进行了表彰,促进了帮扶工作的扎实开展。一年来,市直16个帮扶单位,累计为帮扶村修建道路近7300多米,建沼气池20多座,打井14眼,铺设自来水管道6000多米,捐赠电脑20台、水泥20吨、高低床120多套,挖土填坑1200余立方,为民族聚居村的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

3、全力招商引资,加快培训中心项目建设。民族宗教服务培训中心建设项目是2007年市委、市政府承诺要办的16件实事之一,也是我局承担的全市重点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采取招商引资方式建设服务中心,实现项目建设投资多元化,使服务中心建设的标准更高、功能更完善”的要求,我们成立专门的筹建机构,明确任务,全力招商引资。经过考察论证,选定与市恒涛贸易有限公司合作建设。12月21日,隆重举行了培训中心奠基仪式,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亲自出席,省民委发来贺电。

4、加大监管力度,规范清真食品市场。我们严格按照清真食品管理法规的要求,加强监督检查,采取年度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的规范管

理。不定期地会同人大、政协、工商、卫生等部门,组成清真食品联合检查组,对市、县(区)清真食品生产企业、市场商户、学校清真灶等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2007年共清理不合格牌证31个,限期整改经营户8户,取缔假冒清真牌证5个,进一步净化了我市的清真食品市场。11上旬,我局组织市、区民族部门、市伊协、双汇集团等有关人员,奔赴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实地考察为双汇集团清真食品生产厂供货的企业,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对不符合清真食品管理规定要求的企业,责成双汇集团取消其供货商资格,规范了双汇集团清真食品生产厂原料的采购管理。

5、主动督促协调,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我们积极与组织部门协调配合,把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教育列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5—8月,协助市委组织部举办了漯河市首期少数民族科级干部培训班,11名少数民族干部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学习培训。督促相关部门按规定配备少数民族干部,目前全市12个少数民族千人以上乡镇已全部配齐了少数民族干部,其中今年新配4名;16个少数民族聚居村也都按要求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年内我们会同组织、统战等部门开展少数民族干部及科技人才普查,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少数民族干部动态管

理档案;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舞阳县、召陵区民族宗教局增加了人员编制。

6、精心组织策划,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六联创”活动,营造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氛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我们经过精心筹备,隆重召开了“漯河市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了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40个模范集体和66名模范个人,省民委主任刘世军、市委书记靳克文、市长祁金立等领导亲临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大会的规模之大、规格之高、范围之广堪称我市历史之最,有效调动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挖掘展示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积极组织我市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工作者参加全省首届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展,收集上报摄影、书法、绘画、剪纸等115件作品参赛,参赛作品数量居全省第一。我市有24件参赛作品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和入围奖。我局荣获了“河南省首届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展优秀组织奖”。

四、宗教事务管理更加规范

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我们找准切入点,抓好结合点,把“宗教四争创”活动与加强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水平。

1、加强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我们有计划地安排

各县区对全市宗教活动场所进行调查、统计,全面掌握了每个宗教活动场所的教职人员、民主管理组织、信徒数量等基本情况,充实完善了我市宗教工作数据库,为全面掌握我市宗教工作的基本情况提供了详实资料。帮助指导各县区、各宗教场所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正措施,使我市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得到省宗教局的充分肯定。

2、指导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对宗教团体的组织、制度、思想建设及时进行跟踪指导,督促其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在对宗教界上层人士的管理上,注重思想沟通,时刻保持联系,把握思想动态,积极引导他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用政策和法规规范他们的言行,教育他们始终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

3、着力培养中青年教职人员,建立爱国教职人员后备队伍。年初,我们按照“千百万”工程的要求,分步建立了全市宗教教职人员档案,重点对中青年教职人员进行培养教育,积极推荐他们参加国家、省、市的各类培训活动,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增强才干,始终把他们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保证了各级宗教团体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人士手中。2007年,我市有8名教职人员参加了省级培训,2名教职人员参加了国家级的综合培训。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通过宗教工

作“四争创”活动的开展,把大部分信教群众的精力引导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来。舞阳县、临颍县、召陵区、郾城区民宗局,分别与当地宗教团体联合聘请相关专家,以宗教活动场所为阵地向广大信教群众讲授种植技术,带动了信教群众种植业的大发展;召陵区、舞阳县通过养殖技术的推广,带动群众积极饲养奶牛、肉牛,不仅鼓起了信教群众的钱袋子,而且也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

五、机关干部队伍更加廉洁高效

1、机关管理进一步规范。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了机关岗位、纪律等12项管理制度,充实了信息工作考评、文印管理、车辆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使机关工作逐步纳入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有效。我们以“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为契机,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组织机关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政策法规,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整理收集了50条廉政格言,撰写了18篇廉政建设理论文章,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打造了一支务实高效、勤政廉洁的民族宗教干部队伍,树立了民族宗教队伍的良好社会形象。

3、干部队伍素质有了新提高。2007年,我们狠抓干部队伍素质,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机关干部参加国家、省、

市各类培训班23人次,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带头学习,机关干部结合实际主动学习,增强了机关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机关干部驾驭民族宗教工作、依法处理民族宗教事务的能力,为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队伍已逐步形成。

六、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1、清真食品市场监督管理亟待加强。清真食品是容易引发民族矛盾的敏感问题。目前我市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商户达672家,但是各级清真食品监管队伍力量薄弱,机构不健全,建议尽快成立“漯河市清真食品管理办公室”,以适应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需要。

2、工作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随着工作任务日益加重,原有的民族宗教工作经费已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三支队伍”培训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07年取消了原有的教育培训经费10万元;同时民族工作经费仍停留在6年前人均不到2元的标准上,而周边地市民族工作经费分别增加到人均4-5元。建议:一是将2006年前每年固有的10万元培训经费列入常年预算;二是民族工作经费由现在的人均2元提高到人均5元。

3、基层工作机构不健全,人员编制不到位。县级民族宗教工作机构亟待加强,有的县区机构没有单列,有的县区

根本没有编制,有的县区虽然有编制但人员至今不能到位,少的只有2名工作人员,使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4、“三级网络”作用发挥不理想。虽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民族宗教工作网络,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特别是乡村两级,仍然存在兼而不管、疲于应付的现象,在思想深处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2008年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民族工作“两个共同”,紧紧抓住宗教工作“两个关键”,以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为目标,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适应新形势,立足高起点,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为我市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稳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某乡民族宗教工作总结

某县区的民族宗教工作总结

某地区教育委员会工作总结

某地区科技工作总结

某地区环境卫生工作总结

某地区街道办事处工作总结

某地区教育系统工作总结

某地区村务公开工作总结

民族宗教工作总结

民族宗教工作总结

《某地区民族宗教工作总结.doc》
某地区民族宗教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