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2020-03-03 02:35:0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调查结果

■大学生关注就业从高年级蔓延至低年级

45%的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关注就业;大二占31%;大三占20%;到大四才关注就业的只占4%。反映出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焦虑情绪已经从高年级蔓延至低年级。

同时说明高校就业培养意识逐渐增强,注重引导大学生从入学就开始做好职业规划。

建议高校进一步丰富大学职业规划内容,完善就业指导体系,从大学生入学就开始为就业做好未来规划。

■只要有工作不挑选用人单位

目前大学生对工作单位的选择,29%选择了无所谓,占比例最高。说明大学生首先渴望有一份工作。其次是,选择国企人数最多,占26%;外资企业22%;事业单位16%;民营企业7%。回访中也印证了国企对应届毕业生的吸引力已超过外企。大学生对国企的印象是待遇好,工作稳定。

■大学生的求职渠道仍以传统招聘会为主

大学生对求职渠道的选择依次是人才招聘市场(69%)、校园招聘会(66%)、网上投简历(57%)、父母亲戚朋友介绍(37%)、毛遂自荐(29%)、报纸广播媒体报导(18%)。

在回访中我们发现,虽然传统求职渠道依然是大学生的主要选择,但大学生利用网络求职发展很快,利用微博成功求职的人数越来越多。

■认为缺乏实际技巧与经验是就业困难的最主要原因

大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依次是,缺乏技术与经验(79%)、就业人数太多(51%)、就业期望太高(46%)、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30%)、企业的要求太高(19%)、金融危机带来的企业倒闭(3%)。

■只有10%大学生坚持专业对口

大学生在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是否对口方面, 66%认为“可以与专业有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对口”;17%表示“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行业”;10%认为“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7%表示可以“专业与工作性质无关,先找一份工作再说”。

回访中发现医学、工学、土建等专业的大学生对口意向较明确,法学、文学、旅游类等专业的大学生对口意向不明朗。

建议高校建立毕业生供求关系分析机制。主管部门根据社会需求,通过专业预警等方式进行宏观调控。

■大学生注重单位发展前景和个人成长空间

大学生选择就业单位的意向,80%选择“公司发展前景”和“个人发展空间”;51%看重公司重视人才的程度;45%把薪水的高低作为标准;

17%看重公司的名气。

■就业困难导致薪金期望值下降

在“对第一份工作薪资期望”的问题上,56%的大学生选择了2000元以下。其中,1000元以内(1%),1000-1500(22%),1500-2000(33%),2000-3000(31%),3000以上(9%)。

尽管大学生愿意从基层做起,从零做起,但在缺乏实践的压力下,就业形势对他们更显得严峻,大学生对自己的劳动价值缺乏自信。

■吸引大学生在北京就业的原因

大学生选择在北京就业的原因由高到低依次是:提供再学习的机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75%);工作待遇好、收入可观(68%);良好的人才政策(49%);看重创业环境(28%);国际接轨(23%);岗位多元化(20%)。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doc》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