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案例学习

2020-03-03 06:11: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一起乙炔气瓶起火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

某化肥厂合成车间供水管线发生穿孔,需补焊。车间安排两名维修工配合焊工实施补焊作业,在焊接过程中,作业现场的乙炔瓶上部突然起火爆炸,将现场一名维修工炸伤。

现场勘察:动火部位在距地面2米操作平台上方的供水管道,操作平台有一个长3.5米、宽3米,电动葫芦起吊预留孔,乙炔气瓶与氧气瓶放置在操作台下地面上,距离该水平距离为1米,动火部位在预留孔上方偏北处,二者水平距离为0.5米,预留孔下方地面上放置了一个3T的卧式计量罐,该罐的一个园形封头与乙炔气瓶相对,距离为1.8米。经查,该车间安全员认为动火对象是供水管道,且周围设备清洗,便自作主张未办动火证。

原因分析:

1、作业前,焊工忽视对所需设备、工具的安全检查,未发现乙炔气瓶的低压表发生泄漏。

2、作业人员错误地认为,放置在操作台下方的气瓶不会被高处落下的高温焊渣损害,同时,又忽视了地面上计量罐产生的不利影响。实际上,放置在操作台下方的2个气瓶与动火点的水平距离只有1.5米,违反了在动火作业中,乙炔气瓶放置点与焊接地点之间水平距离不小于10米的安全规定。经现场模拟试验后证实,作业时,高处焊接作业产生的部分高温焊渣,落到预留孔下方的计量罐圆形封头上,反弹到对面的乙炔气瓶上方,点燃了低压表连接丝扣处泄漏出来的乙炔气体。

3、车间安全员未办理动火作业证,也未在动火前做全面的安全检查,属于违章作业行为。 预防措施:

1、作业时,要执行有关在禁火区动火前必须办理动火作业证的规定。

2、按有关规定,在动火作业中,乙炔气瓶放置点与动火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少于10米。

3、在施焊作业前,要对气瓶及其安全附件、工具、设备和作业现场进行详细的安全检查,保证动火安全措施遂项落实。

二、山东平原县一化工厂氮氢气体爆燃 2人死亡

据介绍,13日9时10分,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一分厂三车间M40压缩机2号机组6段油水分离器出口与管道发生脱离,造成氮氢气体爆燃事故,死亡2人,伤10余人。事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抢险救援工作,及时控制了事故发展,排除了安全隐患。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三位,主要生产尿素、碳酸氢铵、液氨等六大类22个品种。

原因分析和事故教训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焊接质量方面

2、材质选材方面

3、超压超温超负荷

4、操作巡检方面

5、技术设计方面

6、定时对高压管道检测(预防氢腐蚀)方面

采取措施:

各压缩单位对照以上6方面自查自纠,整改存在的隐患;其他单位举一反三对本单位压力容器及管道比照检查,整改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三、吉林石化双苯厂大爆炸事故案例学习

2005年11月13日13时40分许,地处吉林市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101厂)新苯胺装置发生爆炸事故。

该厂共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旧苯胺车间,另一部分是新苯胺车间,发生爆炸的就是新苯胺车间。该车间共有8个班组,由于爆炸发生在星期天,当时只有一个班组上班,20人左右,还有维修组的七八名工人。加上其他班组的人,爆炸时院子里约有百余人。

13时45分至15时两小时内连续发生爆炸15次,其中较大爆炸6次。

14时40分的一次大爆炸,场面惨烈:黄褐色的蘑菇云冲向天空,火势猛烈;爆炸引起地面强烈晃动,身边的大树“咔嚓”一声,两段直径约3厘米的树枝被折断;一块长1米、宽0.5米变了形的铁片飞到了该厂对面的饭店后面;双苯厂爆炸现场,附近200米内,所有的玻璃全部被震碎;一名严重受伤者胸部被炸裂,血肉模糊,鲜血一地;该厂附近及104厂一些留守工人撤离,附近一公里范围内已被交警部门圈出警戒区域;同时生产设备造成巨大损坏,现场一片狼籍,让人触目惊心。

据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双苯厂生产系统一阀门堵,处理不当造成爆炸事故发生。

事故发生后,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将处于工厂下风口的两居民小区的居民和北华大学北校区、吉林化工学院部分学生共数万人疏散。

经核实:目前已造成5名工人死亡,1名工人失踪,70余人受伤。

四、事故名称:二改一置换开车

违章动火爆炸 事故时间:2003年5月30日

事故地点:××厂造气车间二改一岗位

事故经过:2003年5月30日,早8:15时左右车间会议决定,白班、四点班保全工焊12t锅炉保温外铁板及安装鼓风机风叶,会后保全二班班长赵安排畅办理动火手续,办完后焊工张和监火人畅进行焊接工作。大约晚19:00左右,化工负责人李派人把总回收防爆板装好,当时焊工张及监火人畅在铺焊铁板,约22:00左右,只听“轰”的一声,锅炉、燃烧炉及过热器发生爆炸。 原因分析:

①重要原因是回收阀内漏,加之回收总管防爆板全部装好,使煤气漏入燃烧炉及锅炉处,使气体成为煤气和空气的混合物。

②直接原因是电焊火花飞溅到锅炉门,使气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发生爆炸。 ③车间管理不到位,没有执行开车方案及步骤。 防范措施:

①加大对车间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程。 ②加强安全业务学习,提高全员整体素质。

③吸取教训,加强化工与保全、保全与保全、化工与化工之间的联系。

五、事故名称:2#机冷排四段出口管爆炸事故 事故时间:2001年2月13日

事故地点:××厂合成车间压缩2#机冷排 事故经过:

2001年2月13日四点班,××厂合成车间2#机操作工吕接班检查工艺温度压力正常,10:00时排油分检查压缩机温度、压力均正常,在岗位操作盘前,忽听一声巨响,厂房东外2#机与3#机冷排处火光一片,立即采取紧急停车,关闭阀门,截断气源,组织扑灭火源,处理完 后,发现是2#机四段出口入水冷进口管处发生爆炸,炸断折弯撞击在六段出口管至管道弯曲。

原因分析:由于该管自1992年开始运行至今,未进行更换,在设备处理上对该管道未进行检测,探伤登记记录,检修记录在99年10月4日四段冷排因外多处漏进行了更换,更换是由检修负责更换,对该管只作外部观察记录管道完好,但没有具体数据说明。但事故后发现四段出口管爆炸处由于长期腐蚀严重,管壁太薄,有些地方甚至只有2~3cm(应该是80cm),所以长期运行承受不了四段出口5.8MPa压力,导致事故发生,同时管理部门对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高压部件没有系统监测,验收报告,检修台帐登记不详。 防范措施:

①职能部门机动处、设备科、结合实际情况出台有关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压力容器及设备管道、探伤、监测台帐,制定出严格管理措施。

②对全厂各单位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主要设备备件进行一次检测探伤摸底,发现隐患及时给予处理解决,根据有关标准及设备腐蚀情况确定压力检验周期,认真开展管理工作。 ③严格执行检修规程,明确责任人,确保检修质量。

六、事故单位:××厂造气车间 事故时间:2008.5.8 事故名称: 7#热回收阀爆炸 事故类别:设备事故

事故经过:2006年11月1日,在安装过程中,二厂造气车间分别对5#、6#、7#造气炉热回收阀油缸进行了安装,(油缸生产厂家为山东淄博),厂家提供油缸使用周期为2年期限。

2008年5月8日下午,化工二班上四点班,15:40分接班后,造气调氢主操武到车间现场进行巡检,完后到总控室,当时上班交代生产情况是:造气煤气系统已经置换完毕,1#、2#炉已正常开始给气柜送气。交接班完毕后,主任说让武吹7#炉,准备给一厂送气,先试了一下7#炉阀门,阀门正常,这时开始加煤吹炉,大约16:30分左右吹风气取样分析合格(O2含量0.6%)。通知主操排煤总水封,联系送气。为保证后工段用气,接着开始吹6#、5#炉,大约16:40分,6#炉吹合格,17:35左右,5#炉正常,给气柜送气,开炉大约20分,保全工联系要消5#炉漏点,停5#炉,开6#炉给气柜送气,开炉大约5分钟左右,分析气柜O2含量上升,6#炉就停下来。当时开1#、2#炉给后工段送气,7#炉给送气。18:06:05时,7#炉在上吹阶段时,热回收阀错位报警,18:06:08时,再次报警停炉,这时听到轰的一声响,武到现场后发现7#炉热回收阀爆炸,油缸丝脱,回收管两端防爆板爆裂。

17:30分左右,由于1#、2#、7#炉已正常使用,加之二改一炉温正常,主任通知二改一人员加回收系统防暴板,准备给二改一送吹风气。开始投入使用,防爆板快要加完时,因回收阀爆炸,致使2名操作工一死一伤。 事故原因:

1、7#炉热回收阀油缸丝脱,造成热回收阀动作,致上吹时煤气进入系统,造成爆炸。

2、车间对突然紧急断电异常情况,开车时未完善开车方案。

3、造气操作规程对拆装防爆板无具体详细要求。

4、监护人员责任心差,巡检不细致。

防范措施:

1、加强设备日常维护保养,严格执行设备检修更新规定,做到正常平稳运行。

2、对突然紧急断电异常情况,在组织开车时必须完善开车方案。

3、完善造气操作规程,规范拆装防爆板具体要求。

4、严格执行监护人工作职责, 加强巡检和监护。

七、事故单位:××分厂空分车间 事故时间:2008.7.11日

事故名称:空气冷箱管发生爆炸 事故类别: 工艺操作

事故经过:7月11日2:00点,

28000空分设备汽轮机组启动,4:30分空分系统预冷钝化系统启动,6:20分,启动膨胀机开始制冷激液,主操贾开启41216阀给下塔到气,此时上主冷液位1870,下主冷液位2999,由于停车较长,部分设备已变热,大量热空气进塔后,上下主冷液位很快降到500左右,表明主冷已不工作,此时,膨胀空气量为30000左右。6:50分,污氮气温度降到-26+度,班长廉发现正流空气进塔温度不断下降,随即联系仪表工闫检查测温点有无异常,同时通知工艺人员张现场确认管道有无结霜,7:23分,正流温度降到-152,在现场检查人员无反馈的情况下,班长廉迅速关闭41216阀,7:26分,正流空气冷箱管发生爆裂,造成化工人员张、仪表工、孙三人受伤。 事故原因:

a) 操作工业务素质低,经验不足,判断不清,处理不果断。

b) 停车时间长,部分设备已边热,导致热空气进塔后,塔内工况发生变化。

c) 车间干部管理不到位,对开车预案准备不足,未充分考虑管道受冷后,失去强度和应力。 防范措施:

1、加强职工业务学习,提高操作水平。

2、完善开停车规程及预案。

3、污氮气出冷箱温度,正流空气进冷箱温度加低位报警。

4、当发生正流空气进塔温度低于0度时,立即停膨胀机。

事故案例学习

事故案例学习总结

事故案例学习心得体会

事故案例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事故案例(211)

事故案例学习心得体会

事故案例学习(材料)

焦油事故案例学习

学习事故案例小结

天然气事故案例学习

《事故案例学习.doc》
事故案例学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