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中医药科普进社区

2020-03-03 21:03: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如何进中医药科普进社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 马定科 (2013年8月21日)

2007年7月7日在北京正式启动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明确提出了切实加强中医药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大力推动中医药科普进社区的要求。广州市中医药学会于2012年11月23日启动了中医药科普进社区项目,并在荔湾区岭南社区开展首个专场,今年上半年又先后在黄埔区金逸雅居小区和荔湾区长寿路文昌阁假日广场开展了活动。为了不断推进中医药科普进社区,特提出几点浅见供大家参考。

一、强化政府行为

在中国,长期以来,一项工作能否做好,往往取决于政府行为的强弱。而要强化政府行为,核心和关键是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我国是第一个对科普工作立法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已经公布实施11年。中医药科普作为大科普的重要组成部分,进社区是城市中医药科普的有效手段和重要形式,因此,要求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切实加强中医药科普进社区的工作,用实际行动提高这项工作的法律地位,是完全有理由的。

根据《科普法》,并借鉴其他工作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得到

—1— 这样的认识:强化中医药科普进社区工作的政府行为,主要是建立协调机制、保证经费到位,同时能够把它列入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工作考核的内容、层层落实相关工作责任,最好是能够制定便于考核的量化指标,而且对于其中一些关键指标,如经费投入比例或标准,赋予“实行一票否决”的权力。

二、实施分级管理

参照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中医药科普进社区工作,要切实加强市一级的领导责任、区一级的指导责任、街道一级的协调责任,充分发挥社区一级的组织作用。

市一级,成立中医药科普进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卫生及中医药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由市卫生局分管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由市科技局或科协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应包括各区卫生局分管领导;办公室设在市中医药学会。同时,市中医药学会成立科普专业委员会(或称分会)或科普进社区工作组(以下统称科普专委会),由一名熟悉中医药科普工作的副会长担纲。市中医院紧密配合市中医药学会科普专委会开展工作,主要开展全市中医药科普人才培养、中医药科普资料编撰。

区一级,成立中医药科普进社区工作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指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卫生及中医药工作的的领导担任组长,由区卫生局分管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由区科技局或科协和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应包括各街道办事 —2— 处分管领导;办公室设在区中医院。区中医院设置科普专员:这个岗位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或者放在医院办公室,或者放在宣传科,最好是兼任办公室副主任或者宣传科副科长,并担任区中医药科普进社区工作指导小组秘书。

街道一级,成立中医药科普进社区工作协调小组,在街道办事处分管主任的领导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具体工作,明确区卫生服务中心负有中医药科普进社区的协调责任。

在明确并落实中医药科普进社区的责任上,最有效的应是要求街道办事处以及社区居委会认真履行《科普法》赋予的社会责任,“应当利用所在地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资源,结合居民的生活、学习、健康娱乐等需要开展科普活动”(摘自《科普法》)。这样,就可以变“我要去”为“请你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医药科普进社区“白送上门、少人问津”的尴尬。另外,还可以在街道以及社区发展一批熟悉社区环境、了解社情民意,能够在社区开展中医药科普工作的志愿者队伍,增强中医药科普的力量。

三、优化具体内容

纵观各地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中医药科普进社区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赠送读物、开办讲座、举行义诊、进行展示。优化这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有利于中医药科普进社区取得更大实效。

编好读物。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可以用来进行科普宣介的中医药知识浩如烟海,作为进社区的中医药科普读物,有许

—3— 多内容可供选择。从面向社区家庭来考虑,这本读物应该具有这样一些特性:一是综合性。最好是老、壮、少、婴(孕)都能从中得到教益。二是普遍性。就是要针对上述老、壮、少、婴(孕)的普通人群,对于疾病详防略治,即可以针对各种人群容易出现的疾病提出预防措施,而不是针对各种人群中的病患者提供治疗意见。三是地方性。如,南方多蔬果,广东,特别是广州喜汤粥,广州市编撰的中医药科普进社区读物,最好能以蔬、果、汤、粥养生为重点。四是通俗性。科普姓“科”,科普读物必须具备科学性,这是不言而喻的;但从读物受众主要是社区老、少、婴、孕人群考虑,通俗性更为重要。

开好讲座。对于中医药科普而言,读物是书面宣介,讲座是口头宣介,对两者的要求基本是共通的。但从受众的角度,中医药科普讲座最好是面向特定的人群,不宜面面俱到,因此它不必甚至不能具有综合性,而要具有针对性。讲座开办前,要对听众的年龄、知识层次、生活环境、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及兴趣喜好等有所了解,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制定讲座的内容。同时,要充分发挥演讲者与聆听者面对面的优势,体现讲座的互动性。可以准备一些小礼品,发放一些简明扼要的问答题,现场提问,答对有奖,以增强讲座的效果。

办好咨询。所谓中医药科普进社区义诊活动,实际上是以医疗咨询为主,兼有开展免费为社区居民测量血压、血糖、身高、体重等简单查体项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现场服务活动。这方 —4— 面内容的工作主体,最好是区中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咨询医生由区中医院选派,简单查体和建立健康档案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区中医院可以为参加医疗咨询的医生统一制作 “爱心联络卡”,前往咨询的居民如需进一步检查并治疗,咨询医生可以签发“爱心联络卡”,居民凭卡可以免挂号直接找签卡医生作进一步诊治,还可以考虑凭卡享受检查项目的适当优惠。此外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选派医生应尽量考虑对社区居民的吸引力。二是提前一周选好义诊地点并在相关小区发布告示、介绍开展项目和医生。三是义诊时间最好为周六上午。

搞好展示。进行中医药知识展示,实行固定与流动相结合。固定展示,就是在各个社区建设中医药科普画廊(橱窗),全市统一制作一批中医药科普组图,免费发给建设了中医药科普画廊(橱窗)的社区;组图的每一幅图的尺寸应该与社区的中医药科普橱窗匹配;每组一般有12幅图,以供橱窗每月更新一次。流动展示,就是制作一套中医药科普展板,展示活动与义诊活动同时进行,即义诊到哪里,展板就搬到那里展出,让社区居民在义诊前后和候诊间隙观看。

四、解决重点问题

像其他工作一样,推进中医药科普进社区的工作,都需要重点解决人、财、物这些基本条件。

注重人才培养。在中医药行业,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济济。但这不等于不缺中医药科普人才。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写出

—5— 很有深度和高度的学术论文,但不一定能够写出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科普文章。所以,加强中医药科普人才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中医药行业部门及单位,特别是中医院,要高度重视中医药科普专业知识的全员培训。首先要认识到这不仅是推进中医药科普进社区的需要,还是提高疗效、赢得病患者信赖的需要。因为医生治病不但靠药物,还要靠语言。二是要鼓励“大家”写“小书”。三是有条件的单位要把中医药科普内容纳入到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标准之中。

筹集工作经费。财力的问题解决了,解决物力的问题也就不难了。《科普法》对解决科普经费问题有许多明确规定,如: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行;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科普工作;依法对科普事业实行税收优惠;科普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兴办科普事业,可以依法获得资助和捐赠;鼓励境内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立科普基金,用于资助科普事业;等等。可惜,对于政府投入没有硬指标。所以,解决中医药科普进社区的工作经费,需要政府及其部门的投入,但不能依赖这单一的投入。要从单纯依赖财政型向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转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对中医药科普进社区工作的投入,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

(作者原注:本文为本人应邀在广州市中医药学会主办的推进中医药科普进社区沙龙上的演讲稿。)

—6— (注:学校关工网站刊发时间:2013年8月26日。)

—7—

中医药进社区

科普进社区心得体会

科普进社区心得体会

科普进社区工作计划

科普进社区心得体会

科普大讲堂进社区

科普进社区工作总结(定稿)

科普进社区文艺演出节目单

中医药文化进社区活动总结

进家庭、进社区工作总结

《如何进中医药科普进社区.doc》
如何进中医药科普进社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