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农户

2020-03-03 13:04: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是现代农

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天冠集团原料基地建设看农业产业化经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80%,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问题,它不仅关系到9亿农民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农业是其它产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能使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业也为其他产业提供原料,是我国国民经济其它部门进一步发展的源泉。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农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我国的农业生产存在着多了砍、少了赶、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大贵大贱、大起大落的情况多次反复出现,农民的生产规模小,农产品批量小,质量差,履约率底,很难进入大市场、大流通。如何解决好一家一户分散的小生产与逐渐扩大的市场之间的矛盾,使农户的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衔接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组织制度的创新。

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不协调,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务农积极性不高,投入严重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农业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利益分配不合理。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农产品加工经营者或抢收抢购,或拒收拒购,农民或待价而沽,或有货难售,各方之间缺少利益连接机制,经济行为随意性很大,影响了农业的稳定发展。

这些制约因素,说明我国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还比较脆弱,缺少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原有的农业运行机制和生产经营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高速发展的要求,需要探索一种更高层次、更加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运行机制和经营方式。

那么,如何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呢?天冠集团原料基地建设的经验表明,“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是最好的答案。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又一次创新

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制约当前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农民分散经营,成本高而效率低,对市场变化反映迟钝,要求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的出路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方式装备和改造传统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植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把产加销连成一片,实行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即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成为高效益的产业。近年来在全国蓬勃兴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有效形式,它不仅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有利于农业专

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的发展,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南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经过多年的努力,当前南阳市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时期,产业化经营已显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础,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乘势而上,强力推进,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因此,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摆到农村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用产业化的思路来谋划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用现代工业的管理理念来组织农业的生产和经营,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产业化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努力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近年来,南阳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区域化、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了一批具有较高层次和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催生了一批种养加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济实体,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产生了十分显著的作用。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595家,年销售总收入达130.7亿元,带动农户96.9万户,占全市总农户的41.8%,户均年增收652.7元;农产品交易市场180个,年交易总额82.7亿元;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43个,年销售收入12.7亿元。

但是,从总体上看,南阳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仍然偏低,发展步伐比较缓慢,主要表现为:产品加工相对滞后,产业链条短,转化增值能力弱。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尤其是缺乏大个龙头企业。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较低,龙头组织与农民、与生产基地衔接不紧密,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外部环境不够宽松,培育龙头企业的措施不力等。

二、以产业化模式推进天冠集团原料基地建设

2000年,天冠集团成功地开发了燃料乙醇,并于2002年9月16日经国务院办公会批准,成为国家三个定点生产企业之一。年产50万吨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年需淀粉质原料150多万吨。国内、国外的无数成功案例证明,可靠的原料基地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为了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原料供应问题,2002年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南阳市卧龙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合资成立南阳天冠种业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天冠集团原料基地建设。

原料基地建设是个新生事物,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尤其是对于有着一直把自己定位于工业生产企业的天冠集团来说,建立原料基地,开发农业项目,此中困难可以想象。种业公司成立后,对南阳市周边的县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就高淀粉玉米、甜高梁、脱毒红薯等能源作物作物进行了广泛的试验种植,经过几年实践,已确定脱毒红薯作为目前主要的原料作物进行推广种植。

南阳是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农业大市,全市有1300多万亩耕地,尤其是有500多万亩岗丘、坡地。天冠集团对原料作物的巨大需求为各地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脱毒红薯是对传统的红薯品种采用植物脱毒、植物克隆以及种苗快繁等高科技手段培育出的系列红薯品种,这些品种不但产量增长在30%以上,而且品质提高、抗性增强。正常管理条件下,脱毒红薯的亩产量2500-3000公斤,亩产值约1000多元,与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作物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近几年的推广,深受群众欢迎,尤其是受到一些基础设施较差的岗丘地区群众的欢迎,种植积极性异常高涨。两年时间里,仅南阳市卧龙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推广的面积就达十多万亩,带动农户约七八万户,为群众增加收益约2千多万元,经济及社会效益十分明显。按照50万吨燃料乙醇的生产需求,需要约300万亩的原料基地,可见天冠集团原料基地建设是目前南阳市最大农业结构调整的项目,将极大地促进南阳农业产业化步伐。

在确定了以脱毒红薯为主要原料作物后,怎样建立基地就成了主要问题。在基地的建设形式上,种业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方式建设,以乡镇为单元,培养种植大户,给种植大户资金、技术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通过其示范带动零散农户提高其种植积极性,最终实现基地的大规模发展。近年来,在邓州、镇平、唐河、卧龙、淅川、社旗等县市区都尝试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近年来,在产业化组织模式上天冠集团进行了多种探索:

第一,以乡镇为基点的合作方式。乡镇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它有一定的独立性,作物种植相对比较集中,容易产生规模效益,而且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整合运作就在乡镇一级,这与天冠集团发展原料基地的思路是不谋而合的。

邓州市的夏集乡是这种方式的典型,该相位与邓州市北15公里处,北临镇平县,交通便利,焦枝铁路、207国道穿境而过,地域面积144平方公里,11.86万亩,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红薯、烟叶、辣椒是该乡的支柱产业。经过经多次调研,并由集团主要领导实地考察,使该乡成为集团原料基地建设的试点乡。在整个项目的组织上,由乡党委书记张绍方亲自挂帅,成立了脱毒红薯生产领导小组,下达年度脱毒红薯生产计划。在资金上,一方面挖掘本乡潜力,兴建了薯品加工厂;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从市扶贫开发资金中争取到财政贴息贷款160万,由天冠集团提供担保,用于种苗繁育、大户扶持及种薯窖、收购网点建设。同时种业公司有关人员,积极协助制定生产方案、联系组织优良脱毒红薯品种、建设标准化种苗圃以及产品回收和初加工工作等,积累了一定的基地建设经验。

第二,以专业大户为基点的合作模式。利用这种模式进行基地建设,最大优点是整个生产经营的可控性强,并且可以实现责、权、利的高度统一。这几年,天冠集团发展的专业大户有潦河镇的奇源淀粉厂的刘奇,镇平卢医的郭丰武及蒲山的魏新田等种植、加工大户。奇源淀粉厂的生产经验为以后天冠集团收购鲜红薯进行乙醇生产奠定了基础。目前,天冠集团已发展种植大户约40户,发展种植面积1000多亩。对周边的农户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第三,以农业合作社为载体的合作模式。国家推行农业合作社以来,天冠集团也在南阳开始了新的探索。方城县独树镇汪庄村地处山区丘陵,是一个典型贫困村,近几年,当地大力发展黄牛饲养业,需要薯秧饲料,然而,红薯销路成为一大难题。经过接触,天冠集团鼓励当地成立了绿源合作社,以入股的形式吸纳群众的分散土地,合作社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实行机械化耕作,建立起了天冠原料基地,社员群众不但能够拿到土地入股分红,还能够通过参加劳动取得劳动报酬。

鲜薯收获季节性强,不易保存,难以达到工厂连续性生产的要求。随着红薯初加工及综合开发技术的突破,公司化组织形式必将成为原料基地建设的主导。

基地建设的具体模式只是手段,不管采用什么手段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把基地建立扎实、稳固,发挥其为天冠集团提供稳定、可靠的原料来源目的,同时也要起到使基地农民增加收入、增加农民就业等客观作用。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天冠集团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基地县市区已发展脱毒红薯80多万亩,带动百万农民从事原料薯生产,仅此一项,农民可增加收入2亿元,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

三、“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是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天冠集团原料基地的建设探索了一条“公司 +基地 +农户”这样一个工农联动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是工业推动农业的具体表现,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公司 +基地 +农户”的运行模式的特征主要是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立足本地优势,依靠科技的进步,形成规模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功能的作用,并且采取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通过市场形成对农业生产进行带动,使农民直接

参与市场活动,从而真正得利实惠。实行产加销一体化,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以“龙头”企业来内联千家万户,外联两个市场,从而引导、带动、辐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并且建设一批主导产品、“龙头企业”、服务组织、商品基地。这样,使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使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流通得到有效地结合。

“公司 +基地 +农户”的运行模式,更加明确了主导产业,便于实行区域布局,通过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形式。明确主导产业,就能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按照市场需求,选择那些市场容量大、单位产出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和产品作为开发重点,把生产、加工、储运、销售融为一体,形成产业优势;实行区域布局,就可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多种专业生产区和各类专业乡镇、专业村、户,建立各具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通过龙头带动,可外联市场,内联千家万户,集信息、科研、加工、运销、服务于一体,带动广大农民将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发展规模经营,可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大规模、大批量地组织生产和经营,形成规模优势,实现最佳效益。

采用“公司 +基地 +农户”的运行模式,企业必须以订单农业的方式与基地农户建立巩固的产业化协作关系。公司与农户、生产基地的连接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双方本着“主体独立,自愿合作,利益联动,共同发展”的原则组建起“龙头企业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实行一体化经营,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

“公司 +基地 +农户”的运行模式,使龙头企业把农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纳入到企业的经营体内,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使农民直接参与龙头企业的经营,较好地实现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有效对接。在带动农业发展的同时,龙头企业自身也从中得到了发展壮大。

农业的根本出路不仅在机械化,农业的根本出路更在产业化,而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公司 +基地 +农户”。

公司+农户养殖合同

公司加农户优势

小额贷款公司农户小额贷款管理制度

简介“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

公司加农户种植协议书

公司+农户联营协议1215

小额贷款公司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

发挥“协会 公司 农户”的作用

公司+农户保价肉鸡养殖合同

《公司+农户.doc》
公司+农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