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农发153号

2020-03-03 11:48:4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成都市温江区农村发展局

温农发[2006]153号

成都市温江区2006年农村开发扶贫工作

总结及2007年工作要点

二OO六年工作总结

今年我区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 “三个集中”的理念,以扶贫项目为载体,以增加农村贫困群众的收入为目标,以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积极实施农村开发扶贫,在区级相关部门、镇(街)、扶贫工作人员和贫困户的共同努力下,投入开发扶贫资金30万元,扶持农村贫困户233户,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592元,脱贫225户,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坚持以开发扶贫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成都市温江区农村开发扶贫工作

1 领导小组,明确了由区委农工办、区农发局牵头负责,区财政局、目督办等区级相关部门配合,各镇(街)具体实施。建立了各部门、各镇(街)主要领导为农村开发扶贫第一负责人,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科室承办,村(社区)指派专人负责的工作机制,整合资源要素,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扶贫网络得以健全,确保了农村开发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任务,实行目标管理

(一)明确任务,制定农村开发扶贫目标和工作新思路。年初,根据市扶贫办的安排部署,起草制订了《温江区2006年农村开发扶贫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区2006年农村开发扶贫的目标和任务,制订了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具体措施,为今年全区农村开发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明了方向。

(二)实行目标管理。为确保农村开发扶贫工作的落实,我区将农村开发扶贫工作目标列入各相关单位和镇(街)的年度考核目标,实行目标考核,做到了年初细安排,年中勤督促、多指导,年底严检查,为实现全年的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摸清情况,明确重点、完善工作措施

(一)深入实际、逐户调查,摸清实际情况。年初由各镇(街)、村(社区)上报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贫困户。由区农发局统一组织人员深入各村进行调查、核实情况,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统一进行审核和公示,对于不符合开发扶贫条件的农户坚决予以取缔。对确定下来的农户进行深入的调查,查清他们贫困的原因,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想法和急需解决2 的问题,为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做好扶贫规划,选择适宜项目。在制定扶贫规划、措施上,一改往年项目基本统一的工作模式,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每个贫困类分别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制定详实、可行的扶贫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与扶贫对象的交流,组织农、牧、经管专业技术人员和帮扶干部入户实地调查研究、听取贫困户意见,根据贫困户所处的区位、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不同,依据各自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从实际户情出发,立足优势,因户而异,逐户选定了适宜的扶贫发展项目,及时为贫困户送去良种猪、优质饲料、肥料、农药、机动三轮车、种子、优质花木种苗、优质鱼苗等一大批发展生产的农用生产物资。

(三)增加开发扶贫资金投入。将“插花扶贫”项目作为农村开发扶贫工作的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区财政投入开发扶贫资金30万元开发扶贫233户,投入资金比去年增加50%,平均每户投入资金1287.55元,比去年增加28.7%。通过支持发展生产,脱贫致富225户。

(四)强化科技扶贫,提高开发扶贫效益。为提高农村开发扶贫的质量和效益,我区按照“项目扶、信息引、智力助”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引领贫困户走致富之路。一是积极做好农、林、牧业新品种的引进和新技术推广工作,围绕优质稻、无公害蔬菜、“红七星”大蒜、优质花木种植,良种畜禽养殖五大产业,发展温江特色;先后为贫困户提供了

3 优质三元杂交猪418头、优质苗木59107苗、优质大蒜种1120公斤、优质鱼苗129公斤,提高了帮扶户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产、经营水平。

(五)以技能培训为载体,促进贫困农户劳动力转移和增产增收。整合农牧、劳动、教育等相关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培训资源,切实实施扶贫培训。一是加强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培训工作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海峡两岸科技园用工需求,以贫困农民和劳动力为重点对象,以就业技能和职业技术培训为主要内容,以实现就业增收为根本目的,强化培训与转移相结合。二是实施农村实用技术扶贫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免费扶贫培训,着重帮助他们掌握优质稻、食用菌、无公害蔬菜、“红七星”大蒜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和花卉苗木园艺技术等方面的实用生产技术和劳动技能。今年充分利用现有多种教学培训资源,采取课堂讲与基地现场指导、教师讲授课与电脑网络教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累计开展扶贫培训2000多人次。帮助贫困农民了解信息,开阔视野,转变了就业观念,学习掌握了先进实用技术、就业技能,增强拓宽了就业门路,提高致富能力,为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六)引入劳动就业和保障这一新的开发扶贫工作新机制,在开展项目扶贫的同时,只要扶贫对象条件合适,劳动就业部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今年推荐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3人。

4

(七)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以部门为龙头,将帮扶责任落实到相关的部门、科室和帮扶人,实现帮扶的具体化。做好扶贫工作是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今年我区还结合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的方式,对233户帮扶户实施“一对一”帮扶。

四、严格项目资金管理

切实加强项目资金后续管理,项目资金坚持专款专用,强化资金管理,认真实施扶贫资金区级财政报帐制,严格按报帐程序,补助到户。各镇(街)也指派专人负责管理资金、物资的发放,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工作。加强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审计工作和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年底组织区财政局、农发局联合对各镇(街)扶贫资金到位情况、项目实施情况、脱贫增收情况进行检查,防止和杜绝各类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保证了开发扶贫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使开发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五、成效

今年扶持的农村贫困户233户,通过完善各项扶贫帮扶措施,引导贫困户脱贫致富,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592元,增幅18.4%,脱贫225户,帮扶对象均已超过年初制定的增收目标(比上年人均纯收入增加500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中万春镇扶持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872元,部分帮扶种植花木的插花扶贫户实现人均增收1500元;天府街办扶持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800元;公平街办扶持的贫

5 困户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635元,部分帮扶从事养殖的插花扶贫户实现人均增收850元。通过发展生产致了富,有力地促进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和全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2007年农村开发扶贫工作要点

一、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国家、省、市有关开发扶贫的政策、法规及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指导,落实责任,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全力推进农村开发扶贫工作。

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和办法,拿真招、见实效。

三、做好农村开发扶贫项目的申报工作,加强项目建设,加强对农村开发扶贫项目实施的指导、督促和检查,不断提高扶贫项目管理水平。

四、加强与省和市各级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与沟通,推动农村开发扶贫工作发展。

五、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管好用好开发扶贫资金,进一步规范、完善扶贫资金使用公示制度,做到项目数量、建设内容、资助对象、补助标准及资金使用和物资采购、发放公开透明。

六、继续组织实施扶贫培训工作,大力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一是加大对贫困人口农业适用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贫困群众农林牧业科技应用水平,依靠科技,提高综合效益。二6 是加大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培训,增强他们就业创业能力,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最终使贫困群众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七、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 “三个集中”的理念,优化整合项目资金,实施配套建设,围绕开发扶贫,加强协调与合作,将各类扶贫项目和资金整合起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八、重视项目扶贫的同时,抓好产业化扶贫。对带动贫困农户实力强、范围广、效果好的龙头企业给予支持,增强他们的扶贫带动、辐射能力,发挥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作用。把产业开发、劳务输出作为新的工作重点,积极推广产业滚动发展经验,大力培育促进贫困农民增收的产业。

九、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开发扶贫。

十、加强扶贫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扶贫工作水平。加强理论、政策、业务学习,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和服务型的扶贫工作部门。

二○○六年十二月十日

主题词:农村开发扶贫 总结 要点

抄送:市农委,市农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区委办,区政府办。 成都市温江区农村发展局办公室 2006年12月12日印

(共印5份)

温医〔2003〕153号

温医〔2003〕153号

温组发〔〕46号

温民发129号

温民发30号

温教发86号

温卫发1号

温住建发〔〕19号

温农推项目总结()

农发中心工作总结

《温农发153号.doc》
温农发153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