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

2020-03-02 09:42: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学 院

研 究 生 结 课 论文

姓名曾浩

学号201110522220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性质 国家统招(∨)单考()

考试科目同步电机运行基本理论

考试时间2012.6.20

成绩

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

中科院专家提出: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的开发可以有效缓解中国的能源供应困局,其中产业化条件最为成熟的首推风力发电。中国风力发电已经历20年漫长的“试验期”,而风力发电的产业化举步维艰,大大小小的风电场遍布全国,几乎各省都有,却并不成气候,因此中国风力发电潜力巨大。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风力发电机由多个部分组成,而控制系统贯穿到每个部分,相当于风电系统的神经。因此控制系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风力发电机的工作状态、发电量的多少以及设备的安全。目前风力发电亟待研究解决的的两个问题:发电效率和发电质量都和风电控制系统密切相关。对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随着现代控制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为风电控制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

风力发电控制系统的基本目标是保证风力发电机组安全可靠运行,获取最大能量,提供良好的电力质量。风力发电控制系统组成主要包括各种传感器、变距系统、运行主控制器、功率输出单元、无功补偿单元、并网控制单元、安全保护单元、通讯接口电路、监控单元。具体控制内容有:信号的数据采集、处理,变桨控制、转速控制、自动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功率因数控制、偏航控制、自动解缆、并网和解列控制、停机制动控制、安全保护系统、就地监控、远程监控。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风力发电机控制单元会不相同。

与一般工业控制过程不同,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是综合性控制系统。它不仅要监视电网、风况和机组运行参数,对机组运行进行

控制。而且还要根据风速与风向的变化,对机组进行优化控制,以提高机组的运行效率和发电量。目前绝大多数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都采用集散型或称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工业控制计算机。采用分布式控制最大优点是许多控制功能模块可以直接布置在控制对象的位置,就地进行采集、控制、处理。避免了各类传感器、信号线与主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同时DCS现场适应性强,便于控制程序现场调试及在机组运行时可随时修改控制参数,并与其他功能模块保持通信,发出各种控制指令。

控制系统的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风力发电机,控制单元会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发电机的结构或类型不同而使得控制方法不同,加上定桨距和变桨距,形成多种结构和控制方案。根据浆叶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种:

l 定桨距失速调节型风力发电机组:定桨距是指桨叶与轮毂的连接是固定的,即当风速变化时,桨叶的迎风角度不能随之变化。失速是指桨叶本身所具有的失速特性,当风速高于额定风速时,气流将在桨叶的表面产生涡流,使效率降低,产生失速,来限制发电机的功率输出。为了提高风电机组在低风速时的效率,通常采用双速发电机(即大/小发电机)。在低风速段运行的,采用小电机使桨叶具有较高的气动效率,提高一些发电机的运行效率。定桨失速调节型的优点是失速调节由指桨叶本身完成,简单可靠,当风速变化引起的输出功率的变化只通过桨叶的被动失速调节而控制系统不作任何控制,使控制系统大为减化。但是在输入变化的情况下,风力发电机组只有很小的机会

能运行在最佳状态下,因此机组的整体效率较低。通常很少应用在兆瓦级以上的大型风力机上

2 变桨距调节型风力发电机组:变奖距是指安装在轮毂上的叶片通过控制可以改变其桨距角的大小。在运行过程中,当输出功率小于额定功率时,桨距角保持在0°位置不变,不作任何调节;当发电机输出功率达到额定功率以后,调节系统根据输出功率的变化调整桨距角的大小,使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保持在额定功率。此时控制系统参与调节,形成闭环控制。

3 主动失速调节型风力发电机组:将定桨距失速调节型与变桨距调节型两种风力发电机组相结合,充分吸取了被动失速和桨距调节的优点,桨叶采用失速特性,调节系统采用变桨距调节。在低风速肘,将桨叶节距调节到可获取最大功率位置,桨距角调整优化机组功率的输出;当风力机发出的功率超过额定功率后,桨叶节距主动向失速方向调节,将功率调整在额定值上。由于功率曲线在失速范围的变化率比失速前要低得多,控制相对容易,输出功率也更加平稳。

根据风机转速分有恒速恒频和变速恒频两种,恒速恒频机组的整体效率较低,而变速恒频这种调节方式是目前公认的最优化调节方式,也是未来风电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变速恒频的优点是大范围内调节运行转速,来适应因风速变化而引起的风力机功率的变化,可以最大限度的吸收风能,因而效率较高。控制上也很灵活,可以较好的调节系统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但控制系统较为复杂。变速恒频又根据发电机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1 异步感应发电机:通过晶闸管控制的软并网装置接入电网,并网冲击电流较大。另外需要电容无功补偿装置,控制电路简单。

2 绕线转子异步发电机:对于绕线转子异步发电机可以采用功率辅助调节方式,即转子电流控制(RCC)方式来配合变浆距机构,共同完成发电机输出功率的调节。在绕线转子输入由电力电子装置控制的发电机转子电流,可以加大异步发电机转差率(可到10%),使得发电机在较大的转速范围内向电网送电。以提高异步发电机的风能利用率。

3 双馈发电机:双馈电机的结构类似于绕线式感应电机,定子绕组也由具有固定频率的对称三根电源激励,所不同的是转子绕组具有可调节频率的三相电源激励,一般采用交一交变频器或交一直一交变频器供以低频电流。双馈电机控制系统通过变频器控制器对逆变电路小功率器件的控制,可以改变双馈发电机转子励磁电流的幅值、频率及相位角,达到调节其转速、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目的。这既提高了机组的效率,又对电网起到稳频、稳压的作用。双馈电机应用于风力发电中,可以解决风力机转速不可调、机组效率低等问题。同时,由于双馈电机对无功功率、有功功率均可调,对电网可起到稳压和稳频的作用,提高了发电质量。

4 永磁直驱同步发电机:永磁直驱同步发电机系统由变浆距风轮机直接驱动永磁同步发电机,省去了增速用齿轮箱。发电机输出先经整流器变为直流,再经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逆变器将电能送到电网。对风力发电机工作点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逆变器送到电网的电

流实现对直流环节电压的控制,从而控制风轮机的转速。发电机发出电能的频率、电压、电功率都是随着风速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资源,而恒频恒压并网的任务则由整流逆变系统系统完成。

目前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更多新的技术被应用到了DCS之中。PLC是一种针对顺序逻辑控制发展起来的电子设备,目前功能上有较大提高,很多厂家也开始采用PLC构成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技术(FCS)在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发展也十分迅猛,以至于有些人已做出预测:基于现场总线的FCS将取代DCS成为控制系统的主角。控制系统技术风力发电系统中的控制技术和伺服传动技术是其中的关键技术,这是因为自然风速的大小和方向是随机变化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并网和退出电网、输入功率的限制、风轮的主动对风以及对运行过程中故障的检测和保护必须能够自动控制。同时,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都是边远地区或是海上,分散布置的风力发电机组通常要求能够无人值班运行和远程监控,这就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考试

风力发电原理

风力发电报告

风力发电前景

《风力发电.doc》
风力发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