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第七册语文单元教学计划

2020-03-01 21:24: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四年级第七册语文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通过学习本组教材,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鬼斧神工,在世界上留下了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

1.《观潮》 2.《雅鲁藏布大峡谷》 3.《鸟的天堂》

4.《火烧云》 语文园地一

三、单元教学目标 积累语言:

1、认识本组的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读写“宽阔、笼罩、薄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奔腾、依旧、恢复、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要求准确听写)

3.能正确读出 “闷、号、切、数、泊、干、模”等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4.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重点背诵《观潮》

3、4自然段;《鸟的天堂》第

七、

八、十

二、十三自然段,其它部分熟读;《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背诵要求不丢字、落字,流利有感情。) 学习读书:

1、学习并实践“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2、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

3、学习课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地描写。

练习写作: 基本了解写景文章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尝试按一定顺序,从几方面来写一处景物。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2、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3、由点及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

1、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写课文提纲。

3、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4、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教学流程: 模块一 预习

教学流程:

导读,激发学习兴趣——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认识生字生词,书写生字生词——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板块一:导读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她气势非凡,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观赏。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今天,我们大家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放映录象,学生尽情地观赏。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同学们,你们去过广东新会吗?(没有)那里的景色可美丽了。瞧,这就是广东新会天马村湖心岛上迷人的风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好好的尽情欣赏吧!(看课件,在音乐中欣赏鸟的天堂风光)。

看天上绚丽的火烧云,播放火烧云画面。知道火烧云是怎么回事吗?想更多地了解它吗?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火烧云的文章。

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描写这神奇景观的吗?那就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

1、谈话导入轻松自然,既能了解学生课前对有关资料的搜集情况,又能直入主题,突出重点,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从课件中初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板块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浏览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大自然景物。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4.朗读质疑,提出难以理解或觉得有价值的问题。

板块三:认识字词,书写字词。 1.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 2.读字组词。 3.理解词语。

模块二 理解内容

教学流程:

小组内交流解疑——班级交流解疑——运用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重点了解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神奇景象,神奇在哪里。

板块一:交流解疑

1.先小组内讨论解决,再全班交流讨论。

2.解疑时,结合课文插图、资料袋以及自己搜集的相关材料。

板块二:研读感悟

四篇课文都描写了大自然的神奇景象,都可以“奇”字为突破口,采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找出描写神奇的地方,画下来,读一读,体会体会,并交流体会。

《观潮》景观之奇可从大潮的声音、形态和观潮者的神态、动作两方面进行感受。

《鸟的天堂》景观之奇可从榕树和鸟两方面进行感受。榕树大,茂密,碧绿,非常美;鸟声鸟影,形态多样,姿势各异,非常热闹。

《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之奇可从地理位置、峡谷比较、生物多样等方面进行感受。

《火烧云》景观之奇可从色彩绚丽和形态多变两方面进行感受。

【设计意图:在班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地针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地从内心达到对祖国美景的惊叹与自豪。】

模块三 领悟表达

教学流程:

默读课文,解决作者是怎样写出这四种自然景象神奇的——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读,背诵。

板块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达

我们要想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就必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钱塘潮的“奇”?怎样写出鸟的天堂之“奇”?怎样写出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奇”?怎样写出火烧云之“奇”?

可以让学生先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一)作者是怎样写出钱塘潮的“奇”?

1.画出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词句。说说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比较句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地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你觉得哪一句好?为什么?

评价:第一句把意思说完整了,第二句写出了颜色和数量,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3.品读佳句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A、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为什么会这样? B、指导朗读这句话。(低沉)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水天相接”是什么地方?“白线”是什么?(远)

B、那条白线就是大潮的潮头。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一直等到了午后一点左右,这时终于看到了一条白线,如果你们是观潮的人,你们会怎么样呢?(情不自禁地喊起来。)怎么喊?

C、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这样的场面就是――“沸腾”。D、有一点老师不明白了,怎么说人群“又”沸腾了呢?(结合理解上文“人声鼎沸”)

D、指导朗读。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重点理解“横贯”一词。(速度快、面积大)“横贯”与“横卧”能否调换?

B、“横贯江面”多么壮观!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想像那个情境,再读一读。 C、那条白线“很快”地移来,却“逐渐”地拉长变粗是否矛盾? (4)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

指导读好这两句话。读出潮水变长,变粗,形成白色城墙的气势。(速度快,气势大)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了。

A、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意思。

B、想像一下“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大潮是怎样的一种气势!

C、潮来汹涌,当你们面对着万马奔腾似的潮水,你想对它些什么呢? 这此句子,这些气势,真的让人不由自主地惊叹:钱江潮真是“天下奇观”呀

(二)怎样写出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奇”?

1、妙句“向下看,怪石突兀,绿树掩映,浩浩荡荡的雅鲁藏布江自西而来,然后转向,绕着南迦巴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向南奔腾而去。”感到“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2、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列数字,作比较。“雅鲁藏布大峡谷比号称世界最长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长46。3千米,比号称世界最深的秘鲁科尔多峡谷深2082米„„”感到它是世界峡谷之最,“无与伦比”,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3、作者怎样说明大峡谷景观奇异?

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三)怎样写出鸟的天堂之“奇”? 1.作者怎样说明榕树奇?

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近处先写枝干,再写绿叶。

引生体会“大”“不可计数”“卧”。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2.作者怎样说明鸟奇?

先写各种鸟儿的形态(大、小、花、黑),又写鸟儿的姿态(叫、飞、扑),最后专门写一只画眉鸟。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

(四)怎样写出火烧云之“奇”?

1.作者连用7个“„„了”的句子,不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美景,也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境。

2.“烧”字准确、形象,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以“着火”作喻,言其鲜艳无比,光亮耀眼。

3.作者以多个不同构词形式的词语描述了颜色绚丽多彩: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4.形态奇妙多变: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

板块二:赏析与背诵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为什么喜欢,读熟背诵。

【设计说明:通过抓关键词语、典型句式、说明方法、描写顺序等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它们在表达方面的作用,作者就是运用这样的方法描述了一幅幅美丽又神奇的。】

模块四 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流程:

课前搜集资料——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说印象深刻的自然景象——思考如何写——学生作文——讲评作文。

板块一:口语交际——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

板块二:习作教学——写一处自然景观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模块五 检测

教学流程:

学习语文园地一——基础检测——交流收获

板块一:语文园地一 1.我的发现

生读对话,反复读,思考:这段对话告诉我们什么?生反馈。(读文章,边读边想象,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然后师生共同再读《观潮》,边读边想象,争取在头脑中出现画面。 2.日积月累

生自由读,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吗?然后生反复读,背自己最喜欢的。 3.趣味语文

对联和回文佳句可以先让学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生读后,思考: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然后师生小结,再读。

板块二:基础检测

1.学习本单元,积累了哪些词语? 2.学习本单元,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句子? 3.背诵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以及课文段落。

板块三:交流收获

1.学习本组课文,有什么收获?

2.学了本组课文,你还想去读一些什么书?为什么?

设计说明:此板块是整个单元学习的总结,目的使学生有意识反思学习过程。交流收获可以从学习内容、语言积累、学习方法、学习经验等方面进行。交流是学生对整个单元学习的反思和成果整理。读书建议,是读书的又一次交流,也是语文学习的又一次扩展。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七册教学计划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精)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小学第七册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小学四年级第七册语文单元教学计划.doc》
小学四年级第七册语文单元教学计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