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思考

2020-03-02 17:32:2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宜宾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思考 宜宾县政府副县长 钟建华

近年来,我县牢固树立抓环境治理就是抓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认真按照省、市的决策部署,着力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事来抓,城乡联动,多措并举,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和制度化”的标准要求,在全县掀起了集中环境综合治理、共建优美环境热潮。

一、宜宾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现状及问题

宜宾县位于川、滇两省结合部,幅员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535个村、46个社区,总户数291334户、人口103万。其中,农户19万余户和农村常住人口62万余人。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来,县委、县政府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引导各乡镇、各部门充分认识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大现实意义,正确处理城区环境整治与场镇环境治理的关系,促使城市环境卫生治理与场镇环境卫生治理有机结合,与集镇建设和管理相结合,与农村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与提高城乡居民素质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抓住这些年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薄弱环节,实施城乡联动,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以专项治理行动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城乡环境呈现新面貌。一是场镇“五乱”治理效果明显。县城英烈巷、梨园巷、二二四啤酒广场及金沙江广场得到有效治理;全县清理垃圾5.6万余吨,清除卫生死角4060余处;新建垃圾中转设施129处、垃圾处理设施177个,垃圾箱1413个,落实专职管理人员176人、环卫工人496人。二是重点整治及专项行动扎实有力。扎实推进校园及周边环境、工地、公路水路铁路、市场、交通秩序、城乡风貌、场镇及村社等治理工作,城乡环境综合形象得到提升。全县共清理路障26处、水面漂浮物12余吨、重点河道2.3公里;新建农贸市场大棚4870余m

2、货台3260余m

2、排水设施920余m ,修整地面7030余m ;完善交通标志7套、交通标线5000 余m;拆除、维护广告店招3650余处,清除牛皮癣9900余处。三是“七进”活动强力推进。以“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村社、进景区”为着力点,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我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

(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是公共厕所建设滞后。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原有公厕数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新厕所选址难度大,使得“如厕难”问题较为突出。二是垃圾场站配置不足。近年来,我县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数量越来越多,但垃圾中转站、建筑渣土处置场所配置严重不足,导致公路边、空地上建筑垃圾偷倒现象屡禁不止,给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压力。三是集贸市场问题突出。近年来,虽然全县部分乡镇的集贸市场经过了改造,市场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市场总体数量较少,容量有限,新市场规划建设滞后,难以满足群众需要,导致场外设摊、马路就市、流动摊贩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镇容村貌和群众生活。四是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亟待整合完善。我县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全县日产各类生活污水较多,但由于没有一张覆盖全县的污水管网,各类污水大都经过简单处理或未经处理直排江河,导致水体不同程度污染。

(二)科学管理机制尚需建立。一是管理模式不够科学。目前,我县大多数乡镇和行政村仍然采用行政化模式进行环境卫生保洁。虽然这种模式初步实现了垃圾、路面、公厕等的清扫保洁,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考核机制,未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工作成效往往不够理想。二是部门职责不够明确。环境卫生管理、考核、督查涉及城管(爱卫)、卫生、环保、工商、交通、规建、公安(交警)等部门和26个乡镇,各乡镇、各部门之间往往由于区域划分不清、职责分222配不明确而产生推诿扯皮现象,直接影响工作的深入推进。三是人员配备不够到位。全县各地由于大都采取行政化保洁模式,环卫保洁投入不足,环卫人员配备较少,但环卫保洁任务、压力与日俱增,迫使现有人员增加保洁任务,降低保洁标准,最终给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三)居民环卫意识较为淡薄。一是“城中村”居民环卫意识较差。“城中村”居民虽然已经“农转非”,但思想观念还没有根本转换,旧习俗和旧习惯难以很快克服,乱搭乱建、乱摆摊、乱扔乱倒垃圾现象比较严重。二是外来人口素质有待提高。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急剧增加,面对这一庞大的外来群体,我们在教育和管理上还存在着盲点。外来人口大都受教育的程度不高,环境意识和生活习惯较差,给环境卫生管理带来了难度和压力。如何教育引导他们转变观念、保护环境成为摆在各乡镇各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三是群众自觉参与意识有待加强。近年来,我县先后开展了市级文明城市等一系列群众性创建活动。虽然各项活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群众的自觉参与意识还不够强,对群众的组织发动还不够深入,全民发动、全民参与的格局有待进一步建立。

(四)发展中的新问题不断凸显。一是“破烂王”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加快,再生资源(废旧物品)的产生量越来越多,许多找不到工作的外来人员逐渐做起了再生资源(废旧物品)回收工作,即俗称的“破烂王”。现在遍布城乡的大大小小的“破烂王”收购点,给城乡环境面貌、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二是“乱倾倒”现象令人担忧。随着我县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包括工程渣土、泥浆、装修垃圾等在内的建筑垃圾越来越多,目前全县没有一处专门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地,致使路旁、河道、空地成了倾倒建筑垃圾的场所,严重影响了城乡环境面貌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政绩观转变迫在眉睫。一些乡镇没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发展思路,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往往是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重项目建设投入、轻环境管理投入,直接影响了全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均衡发展。

二、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思考

根据全县环境卫生实际,为有效破解环境管理面临的各种重点、难点问题,今后,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必须以强化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为重点,创新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措施,进一步巩固全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成效,不断提升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水平,努力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环境优美的和谐宜宾县。

(一)加强宣传,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一是大力营造全民重视环境卫生、全民动手抓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要在创新宣传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上下功夫,通过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文明意识和卫生意识,使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实现由行政推动为主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主转变;由依靠少数人管理的被动接受型向全社会齐抓共管的主动参与型转变。二是大力宣传普及环境卫生知识,努力培养全社会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的良好风气。要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革除陈规陋习,培养社会公德,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主动地为城乡环境建设增光添彩。三是突出抓好典型宣传,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宣传部门、新闻媒体要全力配合,畅通与群众联系的渠道,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加强正面宣传报道,开辟专栏,及时介绍和推广各地在整治活动中取得的新经验、新成效,注重选树先进典型,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巩固和提高整治成效。

(二)完善设施,夯实环境卫生管理基础。一是以城乡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农贸市场、停车场和公厕等建设为重点,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狠抓城乡公用设施建设。二是以城市重点街路配套建设、乡镇场镇道路改造、乡村道路硬化,完善道路护栏、路灯、绿化等为重点,加快县城国道过境段道路改造工程进度,狠抓城乡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三是以治理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打造特色街区、加快推进农村“改水、改厨、改灶、改厕、改圈”为重点,狠抓规划建设和规范管理,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四是以开展河流沿线植树植草活动、社区及庭院绿化、广场绿化等为重点,狠抓城乡公共绿化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生活环境。

(三)标本兼治,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完善管理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有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管理标准,进一步理顺县、乡镇、村(社区)的管理体制,强化属地全责管理和行业部门管理职责,使城镇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二是完善保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县、乡、村稳定的保洁队伍。各乡镇要完善城镇管理机构,落实3人以上的场管办专职人员;严格按规定配置环卫工人,达到城镇常住人口(包括场镇附近村民)的3.5‰;完善基础设施,设立满足需求的环卫工具、垃圾堆放场、果皮箱、垃圾池、垃圾焚烧池。加强农村“三乱治理”,各村要设立1名环境卫生监督员,同时在每个乡镇建立示范村开展“清洁卫生户”评比工作。三是完善监督机制。建立群众监督机制,完善投诉举报电话、投诉信箱等机制。建立舆论监督机制,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广泛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四是完善考核机制。实行下管一级考核制度,完善县考核乡镇、乡镇考核村(社区)、村(社区)考核农户(居民)的逐级考核机制。对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的单位和部门,严格追究责任。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几点思考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年终总结

《宜宾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思考.doc》
宜宾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思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