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文归纳总结

2020-03-03 04:20: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翻译: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旅馆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念头。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就是这样。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2、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4、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5、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 【二】南海之帝为①倏②,北海之帝为忽③,中央之帝为浑沌④倏与忽时相与⑤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⑥。倏与忽谋⑦报浑沌之德⑧,曰:“人皆有七窍⑨以视听食息⑩,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注释】

① 为:是。

② ③④:倏、忽、浑沌,人名,具有寓言性质。倏和忽是短暂的意思。浑沌即纯朴自然之意。

⑤时相与:常常一起。

⑥善:好。

⑦谋:商量。

⑧报混沌之德:报答混沌的德行。

⑨七窍:指一口、两年、两目、两鼻孔。

⑩视听食息:看、听、吃、呼吸。 参考译文】

在传说中南海的君王叫做“倏”,北海的君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浑沌”。倏与忽经常作客于浑沌的国土,接受浑沌丰盛的招待,倏与忽欲报答浑沌这样热情的款待,想着人都有七窍而浑沌却没有,就想要一天凿出一窍,让浑沌也能跟他们一样享受美食、音乐、愉人的景色等,没想到等七天凿完七窍后,浑沌却也因此死了。

【三】[甲] 纪渻子①为王(宣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②。”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③”。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④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示鸡矣,其德(精神)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庄子〃达生》 [乙] 人有操舟者,其始折旋⑤疾徐,惟身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⑥之间,所向莫不知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⑦鼓径进,亟犯在险⑧,乃四顾胆落,坠浆失柁⑨。

注释:①渻:读shěng,人名。②方:正;恃:凭着,依靠。③犹:仍然;响:声响,指鸡的啼叫。影:影子,指别的鸡走近来。④疾视:怒目而视。⑤折旋:调头:旋:转变。⑥洲渚(zhù):水中小块陆地。⑦椎:用椎敲。⑧亟:突然;犯:碰到。⑨柁:读tuò。

译文。甲:纪渻子为宣王饲养斗鸡。十天后,宣王催问道:“鸡训练完了吗?”纪渻子说:“还不行,它正在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

过了十天,宣王又问训练好了没有。纪渻子说:“还不行,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应。”

再过了十天,宣王又问起训练鸡的事。纪渻子说:“仍然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再过了十天,宣王问起那只鸡。纪渻回答说:“现在差不多了,即使别的鸡叫,它也好像没有听到似的,毫无反应了。”

宣王于是就去看鸡的情况,果然呆若木鸡,于是它的精神全部凝聚在内,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看见它就转身逃走了。

乙:楚国有个人学习驾船,开始时,学习折回、转弯、快走慢走,都是船师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一回,他试着驾船在河里的小洲之间行进,前后左右没有不如意的,于是他就认为自己把驾船技术都学到手了,立即谢过船师去了。于是,击着鼓快速前进,很快地去迎冲大风浪,他四下张望,这才吓破了胆。桨也掉了,舵也使不上了。

1.用“/”线标示朗读的节奏。(2分) ①方虚而恃气 ②于是小试洲渚之间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地点的词。(2分) ①鸡已乎 ②反走矣 ③四顾胆落 ④坠浆失柁 3.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②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4.甲文的纪渻子训养斗鸡,侧重训练斗鸡的 ,“斗鸡”达到了不怒自威的气质,而且“ ”;乙文中的楚人学舟(驾船),只学习师傅的

,“楚人”却在实战中演出的丑态“ , 。”(2分) 5.结合实际,谈谈你的阅读感悟。(2分)

【四】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 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 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译文: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成王封伯禽于鲁: ②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③犹恐失天下之士: ④守之以恭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②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3、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分)

小学常见文言文

文言文常见句式概括

常见文言文字词翻译

文言文常见文体简介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高考最常见文言文实词

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

【文言文】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中考常见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文言文常见诗词300个

《常见文言文归纳总结.doc》
常见文言文归纳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