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语文下册第一课教学设计

2020-03-02 11:42:1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七年语文下册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教学思想

结合文章特点及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以孩子独有的纯真的童心和天真的想法去感受、体验、探究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树立热爱生活、勇于探索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是作者儿童时代生活的恋歌。全文前写百草园,后写三味书屋。写百草园含三大块内容:夏天的百草园、美女蛇的传说、冬天的百草园。写三味书屋,先写三味书屋座落的位置及格局陈设,写第一次行礼、第二次行礼,插叙“怪哉”虫的传说,后写读书生活及溜到后园里玩耍,再写师生朗读,写孩子们偷偷在课堂上做戏、描绣像。文章像一位精明热心的导游,引导我们对百草园、三味书屋的环境及童年时代鲁迅在这里充满情趣的活动,一步步地有了深切的了解。通过比较手法,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生活,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损害。 学情分析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跨入初中,童年生活离自己并不遥远,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童年、不同的趣事,但有着一样天真的想象、一样求知的欲望、一样活泼的天性,他们对此类怀念童年的文章充满极大的兴趣。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引领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气氛中完成对文章从感性到理性的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学习的能力,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鲁迅及其作品和对他的评价;掌握课文中重点生字新词;体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作用及对比写作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多角度有序描写的方法;学习对比、过渡的写作方 1 法;学习利用时间顺序和地点转移巧妙安排文章内容;灵活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追求新知识的人生态度;理解文章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爱憎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本文写景的方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教学准备

1、范读录音;

2、歌曲罗大佑的《童年》;

3、写有生词的小黑板。 课时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脉络结构。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和理解作者透过文字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罗大佑的《童年》。童年是快乐的、幸福的,当然也会有小小的烦恼。无论怎样,童年的回忆,有无限的童趣,有烂漫的风景,有天真的幻想,更有成长的快乐。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的童年,探寻一代文豪的成长足迹。

2、板书课题,学生介绍鲁迅,教师根据情况补充。

3、讨论释题,学生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相关信息?(明确本文有两部分内容:一是百草园生活,二是三味书屋生活。

二、检查预习:

1、用小黑板检查学生生词音义掌握情况。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 záo 菜畦 shuaì 竹筛食mì 渊博..qí 蟋蟀..shāi 觅...yuān bó 鼎沸 dǐngfâi 绣像 xiù 鉴赏.....jiànshǎng 脑髓..nǎosuǐ 盔甲..kuījiǎ 蝉蜕..chán tuì 秕谷..bǐgǔ 锡箔..xī bó 倜傥..tìtǎng ②加点字释义:

人迹罕至(稀少) 人声鼎沸(水开) 敛在盒里(放) 攒成小球(凑在一块) ....高枕而卧(睡) 总而言之(说) 无处觅食(寻找) ...

2、学生根据预习进行质疑。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范读录音,标记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2、小组内讨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明理由,组内推荐1名代表进行交流。

3、提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在哪里? 两部分是怎样衔接的? 讨论并归纳:

① 百草园:从开头到“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②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结尾。

③运用承上启下过渡段衔接:第9自然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

4、归纳板书:

从 “百草园” 到 “三味书屋”

(1——8) (9过渡段衔接) (10——24)

5、提问:本文写了哪些内容?你最感兴趣和最不感兴趣的内容各是什么?为什么?

3 学生交流并归纳:

(1)最感兴趣的内容,因为美、有趣。 ①看美景:百草园的春夏秋冬景物 ②听故事: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 ③学捕鸟:润土的父亲传授的方法

④做乐事:a(百草园里)跳栏杆、投砖头、毁墙根、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拍雪人、塑罗汉、雪地捕鸟;b(三味书屋里)爬上花坛折梅花、梅花树上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做戏、画画儿。

(2)最不感兴趣的是在三味书屋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因为单调、陈旧、乏味。

四、主旨探究:

1、提问: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言之成理即可)

五、体验反思:

自己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谈谈自己的童年趣事。

六、布置作业:

1、积累识记生字词和有关文学常识;

2、收集几篇名人的童年趣事,同学间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习体会百草园的景物描写方法,深刻理解作者对百草园的感情。

2、认识并理解过渡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4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结构,了解了文章所饱含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学习本文写景、叙事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佳词妙句的作用。

二、研读赏析:

1、研读赏析第一部分:

思考回答:(1)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2)作者是怎样写这些景物的?(3)在描写百草园景色时,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者把百草园写得有声有色、亲切感人的原因是什么?(4)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5)找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这些动词的表现力量。(学生可在书上划记号,小组讨论后回答。)

①提问: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

明确: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班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②提问:为上述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作者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调动了怎样的感觉来写景的?

明确: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以及排比等。

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③提问:百草园的景物有些是详写的,为什么要详写?作者把百草园写得有声有色、亲切感人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的详略是与中心意思紧密相关。描写有整体到局部,既写静物,又写动物,“泥墙根一带”是详写,目的是以“点”映“面”,既然这里都有“无限趣味”,可见百草园里好玩的地方很多,突出“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表现出儿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④提问: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5 明确:既体现了童年鲁迅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⑤提问:找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这些动词的表现力量。

明确:作者用“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2、认识并理解过渡的写法。

齐声朗读“我不知道家里的人„„”这段,讨论这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研读赏析第二部分:

百草园的生活是自由的,新奇的,活泼的,带有探险意味的,这怎能不是儿童的乐园呢? 离开它又怎能不恋恋不舍呢?那么,作者在三味书屋内的学习生活又是怎样呢?

思考交流回答:

①提问:作者对“三味书屋”是什么态度? 概括回答:不满、讨厌。

②提问:为什么计厌“三味书屋”?

概括回答:礼节繁琐,教师冷漠,读书内容枯燥难懂。 ③提问:本部分是从哪三个方面描写三味书屋的?

概括回答:学习环境压抑;学习生活单调;教学方法死板。

④提问:你如何看待文中的“寿镜吾”老先生?与今天教我们的老师比较,你更喜欢哪 一个?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现行教育体制的看法。(小组讨论交流,答案有理有据即可。)

三、拓展交流:

学生讲述自己搜集到的名人童年趣事。

四、课堂总结:

这篇散文是鲁迅先生四十五岁时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调,回忆了儿时的生活,我们从中不但可以捕捉鲁迅先生成长的足迹,体味他的一腔深情,而且还可学到他高妙的写景叙事技巧。

五、布置作业:

1、自由背诵第二或第七段。

2、结合第二或第七段仿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从 “百草园” 到 “三味书屋”

(1——8) (9过渡段衔接段) (10——24)

①看美景:百草园春夏秋冬景物

②听故事: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 老师迂腐冷漠 ③学捕鸟:润土的父亲传授方法 ←对比→ 内容单调乏味 ④做乐事:按斑蝥、拔何首乌、方法陈旧呆板 摘覆盆子、拍雪人、塑罗汉、雪地捕鸟

第二课时板书设计

写作特点:

1、极富情致的写景 :整体→局部 静景→动景 触觉→视觉→味觉

2、准确生动的语言 :光滑 肥胖 轻捷 高大 紫红

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

3、平和自然的过渡

4、两相比照的结构 :百草园(乐园)

三味书屋(枯燥乏味)

教学反思:

回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两个课时的授课情况,让我感触颇深。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采用谈话及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深入思考,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独立见解和创造性思维,着重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7 营造了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一是行为认知上有新意,比如,有同学从捕鸟一事中读出了血腥,提出快乐不应建立在其他动物的痛苦之上,应尊重和保护其他生命。二是感性理解上有突破,通过反复朗读文中描写精彩的段落,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去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童真童趣。三是理性把握上有深度,有学生认为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枯燥乏味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家长及社会的良苦用心造成的课业负担过重,无形中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这充分说明,在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中更能有效保护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形成,更有利于积极人生观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在课堂教学中,比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更重的是一种人文关怀,是一种对差异发展的认同和尊重。并不是每一堂课都需要用小组合作探究、谈话引导、演示归纳等方法,最根本的是教师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知道没有主动性,就没有创新和效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湖》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燕子教学设计(人教版)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学设计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一课《种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

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课

七年级新生入学第一课

七年下册地理教学总结

《七年语文下册第一课教学设计.doc》
七年语文下册第一课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