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残联工作总结

2020-03-03 17:07: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区残联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残联的精心指导下,通州残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把解决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残疾康复、医疗救治、扶贫就业等突出问题作为残联工作的落脚点,切实代表残疾人的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积极为和谐通州建设作贡献。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残联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1、组织各类学习活动,干部服务能力得到提高。组织学习中共中央七号文件精神,积极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我为残联增光彩”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有经验的同志传授公文、信息、通讯写作和摄影知识等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使得残联干部思想素质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2、规范残联内部制度,机关效能建设成效明显。根据残疾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修定了区残联考勤制度、学习制度、会议制度、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了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效能考评制等制度。规范的制度建立起了有效的约束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残联机关作风的改变,提高了为残疾人服务的效率,树牢了在残疾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3、抓好“六有六上墙”,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规范。以市残联《关于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的意见》为标准,以平东镇残联组织建设为模板,以“六有六上墙”为重点,进一步规范了各镇残联组织建设。同时出台了《通州区各镇残联专职委员工作考评细则》,加强了对各镇残联专职委员的管理。

二、残疾人康复工作深入开展。

1、明确重点康复项目,提升康复服务档次。把0-6岁儿童抢救性康复、“三助一给”作为我区残疾人重点康复项目,细化康复环节、规范操作程序,提高康复质量,使重点康复项目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全年为57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为160名白内障患者提供复明手术,为19名肢残人安装假肢,为400名肢残人配发轮椅,指导970名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

2、开展“四进家庭”活动,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根据省对农村残疾人康复工作的要求和残疾人的实际康复需求,今年以来,我区大力开展“辅具适配、无障碍环境改造、康复指导、康复知识普及”进家庭活动。发放家庭康复器材19类1684件,无障碍设施改造600户,康复指导2万多人次,发放康复知识宣传手册1万多本。

3、规范社区康复站建设,把各项康复服务融入社区。制定《通州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培训大纲》,全年组织社区康复员培训2次,370人次。编写《社区康复的组织与实施》,配发至所有社区。用近1个月时间,组织专人至全区100个配备成套康复器材的社区(含镇卫生院),指导规范残疾人康复工作。目前,我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残疾人融入的四位一体的工作架构,全年有3万多名残疾人得到了便利就近的康复服务。

4、抓紧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使康复硬件设施上层次。上半年,区政府主要领导根据有关部门的会商意见,正式同意将我区原教师进修学校实习基地改建为区残疾人康复中心,该地块占地面积7590平方米。目前区残联正在根据区领导的批示精神进行总体布局设计、资金来源审批、可行性报告研究等立项前的有关准备工作,预计元旦前可正式动工。

三、残疾人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1、广泛宣传,赢得支持。一是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宣传,促使他们知法、守法,充分认识到安排残疾人就业是用人单位应尽的社会责任。同时组织企业的人事负责人参加残联举办的法律法规培训班,把政策和法规精神及时贯彻到基层。二是加强对残疾人的宣传,逐步恢复他们对工作的自信,融入社会,积极工作。通过积极有效的宣传,今年共有60多名残疾人被安排就业,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600多万元。

2、加强监察,体现公正。通过宣传,许多用人单位自觉腾出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和参加就业年审。针对有些用人单位不依法履行责任的情况,区残联联合区劳动检察大队对部分用人单位进行了分批、分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用人单位整改,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用人单位遵章守法,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3、加强培训,提升技能。区残联以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残疾人实现就业的支点和后盾,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全年有20名残疾人参加了服装加工技能培训,12名残疾人参加了盲人按摩技能培训,20名残疾人参加了宜兴市远东公司组织的上岗培训,并在该公司就业。组织60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实用技术培训。通过积极鼓励和扶持,有32名残疾人走上了自主创业的致富道路。

4、扶建基地,灵活就业。在依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积极向福利企业推荐残疾人集中就业的基础上,针对农村残疾人文化程度底、职业技能少、就业竞争力弱的特点,大力扶持建设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让有劳动能力的农村残疾人加入到扶贫基地参与种养殖项目。到目前为止,全区已经建成17个残疾人扶贫基地,帮助600多名农村残疾人实现了就近、就便灵活就业。

四、残疾人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1、认真开展“助残日”活动。第十九次“全国助残日”期间,区残联与区特教学校组织78名残疾学生参观浏览了南通园博园和通州忠孝园,让他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整个活动区残联领导亲自带队,区电视台记者全程拍摄,深受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好评。区、镇两级残联还开展了各类宣传、咨询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提供咨询1000多人次,进一步浓厚了“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

2、积极参加残疾人文艺调演。我区残联精心创作、排练的小品《牵手》、舞蹈《拉丁风情》、器乐《打虎上山》三个节目全部参加了南通市残疾人文艺调演。其中小品《牵手》获南通市特等奖、江苏省一等奖、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 “表演奖银奖”,舞蹈《拉丁风情》被选送至北京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祖国万岁》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的节目录制。

3、残疾人体育运动成绩实现突破。组织12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南通市残疾人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取得8个单项第一名,4个单项第二名,并获得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我区推荐的两名残疾人运动员代表南通市残联在江苏省残疾人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中取得了两个第一名,两个第二名的好成绩,实现了我区残疾人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新突破。

五、残疾人信访维权工作成效显著。

1、认真做好残疾人信访接待工作。坚持把残疾人信访工作作为维护残疾人权益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坚持信访值班制、领导带班制和首次接待负责制。全年共接到来信来访26件89人次。其中,反映就业问题的13件,法律政策咨询8件,民事争议3件,残疾人证办理2件。上述信访件,区残联在职权范围内或解决,或转办,及时、妥善地进行了处理。

2、认真开展普法和法律援助工作。区镇两级残联通过宣传栏、免费法律咨询等形式,结合全国助残日等大型活动,普及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有关法律知识。全年共派发各种宣传资料5000余份。同时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为25名残疾人提供了法律服务。2009年5月,国家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在通州设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

3、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今年是《残疾人保障法》修订后的第一年,我区教育、司法、财政、民政、劳动保障、公安、残联等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能,依法为残疾人提供了切实的权益保障。11月15日,省人大《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组一行就我区贯彻《残疾人保障法》有关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时,对我区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六、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基本结束。

南通市统一换发第二代残疾人证后,我区迅速成立了换证工作领导小组,聘请各科医疗专家充实到区残疾评定委员会,研究出台了《通州区残疾人换证、办证管理办法》,先后两次对全区办证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目前,已经完成全区残疾人信息录入30216个,已换发新证29051个,完成全部换证量的96%。其中,视力残疾人5442人、听力残疾人1623人、言语残疾人114人、肢体残疾人15997人、智力残疾人3240人、精神残疾人2593人、多重残疾人42人。在做好二代证换发的同时,区残联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重残疾人员救助政策落实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区已经有12000多名重残人员获得救助。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认识到: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残疾人工作的氛围还有待加强,新时期残疾人工作的运行机制还有待探索,实现残疾人工作“十一五”规划目标及“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还需继续努力,依法实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及征收就业保障金难度还很大。这些问题的亟待我们去解决

区残联上半年工作总结

区残联上半年工作总结

区残联上半年工作总结

区残联上半年工作总结

区残联年度工作总结

区残联党建工作总结

区残联党建工作总结

2020年区残联工作总结

区残联党支部工作总结

区残联四月份工作总结

《区残联工作总结.doc》
区残联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