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2020-03-02 14:29: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枫岭头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为做好我校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根据省、市教育部门的指示精神和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并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经行政会讨论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1、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

组 长:刘跃进

副组长:

成 员

2、综合素质评价监察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3、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学籍管理员 各班班主任

二、工作安排

(一)学习宣传阶段(3月9日~3月19日)

1.全校学生广播会:

①3月13日(星期一)上午德育课,主讲:欧阳*,内容:初中毕业考试的变化。

②3月14日(星期二)上午德育课,主讲:欧阳*,内容:高中招生的变化。

③3月15日(星期三)上午德育课,主讲:欧阳*,

内容: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和学校初步方案。

④3月16日(星期四)上午德育课,主讲:欧阳*,

内容:《市初中毕业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及细则》解读。

2.班会课(3月17日下午):

①全校各班集中学习《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及细则》。

②行政干部下到初三各班负责答疑:

下班安排:217曾天平218欧阳*219蒋清纯220刘同亲

221邓华222唐中林223田建初224胡革新

225王福华226李耀明

3.资料发放:

①市教育局《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时代要求》宣传资料发放至全体初三师生。

②学校翻印《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及细则》下发至全校师生。 要求:学生及其家长阅后,由家长写回执交班主任。

4.宣传栏内容:

①学校中考与中招工作各种组织机构。

②市今年中考与中招工作的变化。

③复印加大张贴《市2006年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工作意见》。

④政策答疑。

⑤各班出一期与“综合素质评价”有关的黑板报。

5.教师学习:3月13日下午

7、8节教工大会。

6.班主任学习及培训:3月21日下午

7、8节课班主任例会主讲:欧阳*

7.学生大会:3月30日下午

7、8节课主讲:欧阳*

内容:衡阳市十六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二)试点阶段(3月20—26日)

为探索“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经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方案,学校决定在初

一、初

二、初三各选2个班进行试点。

初三:217欧阳*负责223李耀明负责

初二:227唐中林负责234王福华负责

初一:238廖义俊负责239邓华负责

3月27日前试点各班上报试点经验和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准备《市十六中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阶段(3月27—4月2日)

1.准备《市十六中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2.方案征求试点班级、初三师生及家长代表意见。

3.方案完善后,报行政会审批。

4.准备评价用的各种表格

(四)组织实施阶段(4月3日—4月23日)

1.4月3日--4月9日各班学生自评。

2.4月10日--4月16日各班学生互评。

3.4月17日--4月23日各班师评。

4.与基教科、体卫科、装配站、教科所联系协调,穿插安排体育测试和学科考查,具体时间待协调后另行通知。

(五)总结阶段(4月24日--4月30日)

1.各种数据输入电脑。

2.评价结果公示。

3.总结经验。

三、十六中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一)工作人员及分工

欧阳*:负责指导评价实施工作,制订方案、制订各种表格。

李耀明:负责检查、督促各班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评价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

曾秋雁:负责提供学生名册和资料上报,及时与基础教育科取得联系。 邹军:负责收集、返回各班测评资料,收集信息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洪涛:负责测评数据的输入、结果的统计。

张利:负责数据输入和打印相关的测评资料。

许建元:负责数据输入、结果公布和相应的宣传工作。

初三各班班主任:负责班级评价小组各种数据的及时上交教导处,负责《毕业生评价表》的填写,负责打印数据和结果的核实,负责原始测评资料的保存和上交。

(二)实施方案

1.实行量化计分

①综合素质评价的五个维度每一维度都为100分。

②每一维度按其要素的权重比例分配分值到三级指标。

具体分值分配见附表一:《市十六中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计分表》

2.评价步骤

①根据《市十六中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计分表》,学生进行自评并打出“自评分”,再根据各班A等指标数,按“自评分”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各班学生各维度的自评等第。

②根据《十六中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计分表》,各班分成5—6个互评小组,各组由班干部负责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维度进行交叉互评并打出“互评

分”,根据各班A等指标数,按“互评分”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各班学生各维度互评等第。

③根据《十六中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计分表》,各班级评价小组按下列原则给出学生各维度的“师评分”:

a.看学生在各维度是否有不良表现,若有评价细则所列出的各种不良表现,则按每项不良表现在相应的维度扣2分。

b.在“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这一项维度中,评为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计100分,评为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计98分,前五学期中5次评为校“三好学生”的计96分,校“三好学生”与校“行为规范示范生”合计5次的计94分,其他同学的评分不得超过94分。

c.在“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这一项维度中:在学校受过“警告”及“警告”以上处分的学生,若在“综合素质测评”前撤销处分的计C等,若在“综合素质测评”前未撤销处分的计D等。

d.在维度“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的要素“热爱劳动”一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中,根据学校“双文明”上街宣传、禁毒教育进社区、返校卫生保洁等活动中表现好的计3分,良好计2分,一般计1分,未参加者计0分。

e.在维度“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的要素“集体责任感”一栏“热心参加校内、班内的有益活动,乐于参加校外的公益活动”这项中,担任过学生会干部且工作表现良好计4 分,担任过班干部,组长(或课代表)且工作负责的分别计3分、2分,其它计1分。

f.在维度“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要素“学习方法”一栏中的评价依据“学科关键考试成绩”以初三一期期末考试成绩为参考,根据班上A等指标数,期末考试成绩在A等指标数内计20分,后10名计12分。其它计16分。

g.在维度“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要素“实践能力”一栏“积极主动上好实践课,考查成绩合格以上”这项中,以综合实践活动考查成绩为计分依据:A等计4分,B等计3分,C等计2分,D等计1分。

h.在维度“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要素“实践能力”一栏“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成绩合格以上”这项中,以理化生实验考查成绩为记计分依据:A等计4分,B等计3分,C等计2分,D等计1分。

i.在维度“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要素“探究与创新”一栏中,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竞赛或活动获市一等奖以上的计20分,获市二等奖计18分,获市三等奖的计16分,其他同学的评分不能超过16分。

j.在维度“运动与健康”要素“习惯与技能”一栏中,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体育竞赛获个人项目前6名或集体项目前6名的主力队员,或获国家

二级运动员证书以上的,计30分;参加“校运会”获个人项目前6名或集体项目前4名的主力队员计28分;其他学生根据两操、体育课的出勤、运动会、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和体育课成绩评分,但不能超过26分。

k.在维度“运动与健康”要素“身心健康”一栏中,以体育测试成绩为计分依据:A等计40分,B等计36分,C等计32分,D等计28分。

l.在维度“审美与表现”要素“审美情趣”一栏中,以艺术考查结果为计分依据:A等计50分,B等计46分,C等计42分,D等计38分。

m.在维度“审美与情趣”要素“艺术活动与表现”一栏中,符合A等艺术类政策优惠的计50分,符合B等艺术类政策优惠的计46分,积极参加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组织的各项文艺活动的计42份,其他学生打分不能超过40分。

n.其他未作特殊说明的,则参照“计分标准”和“计分建议”进行计分。 根据各班A等指标数,按“师评分”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各班学生各维度的师评等第。

3.评价结果认定

①根据自评分、互评分、师评分按1:2:7的比例合计总分,由高分到低分按各班A等指标数确定各班学生各维度的学校认定等第。

②综合评价领导小组根据教导处记载的学生好人好事和各种不良表现情况,对少数同学的相应维度的等第进行适度调整。

③将评价结果按等第公示一周后,如无异议,将作为最终评价结果造册上报。

(三)操作步骤

1.在进行自评、互评、师评的每周的周一,教导处将学生评价计分表和班级评价登分表发至各班。

2.各班于该周星期五前将学生评价计分表和班级登分表交教导处。

3.教导处相关工作人员于双休日将各班数据输入电脑,统计数据、确定该周进行评定项目的等级,并将等级结果打印连同计分表、登分表返回到各班。

4.评价结束后,各班将评价过程中的所有原始记录交教导处存档备存备查。

5.评价结束后,教导处将打印一份各班五个维度的自评、互评、师评及学校认定的等第的结果统计表返回到各班,要求结果与学生见面。

6.各班班级评价小组于评价结束一周内上交评价总结报告。

(四)各班A等指标

1.学校A等指标数:568人×30%=171人,

2.根据各班三年评为“优秀班集体”、“行为规范示范班”的总次数和各期考试成绩分配A等指标,具体分配如下:

217班:31人218班:31人

219班:32人220班:31人

221班:6人222班:6人

223班:9人224班:6人

225班:11人226班:6人

3.各班后阶段如有学生流失,则扣除相应的A等人数。

(五)实施原则

诚信、公开、公平、公正、有效监督。

2006.4.3 中学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白涧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中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

中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

浅谈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中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评价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doc》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