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社会调查

2020-03-04 01:35: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物流双学位社会调查

关于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社会调查

摘要 :在新形势下,勤工俭学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参与勤工俭学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有积极的影响,但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下 ,部分大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表现出社会责任感淡漠的倾向。于是, 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的引导 , 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成为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 勤工俭学 ; 大学生 ; 社会责任感 ; 养成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扩大, 相应地大学生对自身

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观点已成明日黄花。当代大学生成才意识日益增强, 他们不再囿于象牙塔内狭小的空间 , 他们所追求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 不只停留于校园中的所学, 他们更愿意主动、

积极地投身于社会中的事物, 为的是经济上的独立、生活上的充实和素质上的提高。勤工俭学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新形势下被赋予新的内涵 :“大学生以获得或改善学习条件为目的 , 将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 , 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有偿的实践活动”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特别是非贫困生也加入这一行列。毋庸置疑 , 勤工俭学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然而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 , 大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出现了社会责任感淡漠的倾向 , 这与社会生活要求人们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是背道而驰的, 如何不断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使他们更多地关心他人、关注社会, 并与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 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勤工俭学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积极影响。“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 , 主要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对自己在承担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中的情况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其核心是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安定与变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应负的责任 , 并将自己的存在与活动同人类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只有在实践中 , 正确对待各种困难和不良诱惑 , 形成坚强意志和优良品质, 才能实现知行统一。社会责任感不是天生就有的, 它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教育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 勤工俭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 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 , 增强社会责任感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早就提出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乐之者不如行之者。对于任何事情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 ;爱好它的人 , 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 实行它为快乐的人不如亲自实践它的人。由此可见古人早就明白通过亲自参加实践活动而获得知识的重要性。当今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 , 缺乏对社会的深入了解和真实体验, 从而影响了他们对理论的深入理解与掌握, 使他们认识问题多浮浅、片面 , 分析问题易于绝对化 , 对个人前途或者理想化或者悲观化。而参与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在走校园、深入社会与更多的人接触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个体与他人、社会、外在世界的真实存在 , 感受到个体与外在世界息相关的联系 , 从而更客观地评价自我、国情及社会 , 并判断、选择、承担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 再进一步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取对履行社会责任亲感,身体验和感受 , 增强社会责任感。所以, 勤工俭学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

实践活动 , 让大学生有意识地去认识社会 , 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二) 树立自强、自立意识。中国古籍《周易》中就提出了“天行健 , 君子以自强不

息”。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在走出“象牙塔”、走入社会、深入实践的过程中 , 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真正体会到劳动者的艰辛、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培养了劳动观念, 增强了节俭意识。绝大多数学生在自己劳动后认识到赚钱的艰辛 , 开始体谅父母 , 也开始珍惜来之不易的辛苦钱 , 不乱花钱, 而是把劳动所得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有调查表明 , 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都比较成熟 , 大多能够体谅父母, 想利用勤工俭学等途径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 同时能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社会、锻炼能力, 为以后建功立业做准备。参与勤工俭学活动的学生用辛勤的劳动换取报酬 , 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 对此收入有自主的支配权 , 消费结构也有所改变 , 不再局限于购

买饭票和一些生活必需品等简单消费 , 开始有了文化娱乐等方面较高层次的消费; 不再是依靠父母或他人资助上学, 经济上一定的独立性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切身体会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 有助于增强主人翁

意识, 促进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有调查表明: 大多数学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减轻父母的负担 , 所以他们把所得报酬的大部分用于交纳学费和生活费, 购买书籍、学习资料; 部分大学生是为了购买自己想要的手机、电脑、MP 3 等; 部分学生将其用作旅游费用。

( 三) 完善知识结构、培养能力, 为社会服务古人云 :“纸上得来终觉浅 , 绝知此事要躬行”。单纯依靠学校教育和课堂学习, 学生往往只

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能力, 容易形成眼高手低的坏习惯 , 不能够正确评价自己 , 准确为自己定位, 而勤工俭学弥补了这一缺陷。首先 , 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 , 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 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不仅达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而且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和发展。其次 , 参与勤工俭学, 走进社会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人才

智能结构的要求, 认识到自己的特长和适合从事的工作 , 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不足之处 ,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 ,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 避免学习上的被动性和盲目性, 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最后, 在知识快速更新和人类社会急剧变化的信息时代, 最新知识难以及时编入教材 ,勤工俭学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从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去认识。这就丰富了学生的社会阅历 ,学到了书本上难以获得的知识, 延伸了知识领域,而这些知识都将成为将来工作中的一笔财富。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把用人单位的门槛越抬越高。现在很多公司在招聘时往往提出要有工作经验的要求, 这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会失去很多机会 , 勤工俭学弥补了这一点 , 使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勤工俭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实践过程中 , 社会成员所体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职业道德等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 四) 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责任心“社会实践的最大作用在于帮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 将所接受到的信息同一定的社会实践相比较, 并作出选择。正确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选择”③。大学生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加深对国情、民情和社情认识 , 并根据社会需要对自己的学习目的、生活方式进行选择, 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样做以及应负的各种责任。同时社会要求走出校门的学生遵守社会规则 , 履行工作职责 , 接受社会监

督 , 在岗时要做到恪尽职守 , 认真做好份内的工作。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此外 , 面对社会大染缸里各种不良风气和习俗 , 加强自身免疫力、抵制不良风气侵蚀的过程也是培养社会责任心的过程 , 做到爱岗敬业、诚实信用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二、在勤工俭学中出现的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因素

在社会、家庭、市场经济中的负面效应以及大学生心理等因素的综合响下 , 大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表现出社会责任感淡漠的倾向。“许多调查数据表明 , 社会转型期 , 大学生参与意识明显增强, 他们更加关注自己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作用和受益程度 , 关注自身发展与

社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但是他们对个人责任 , 特别是如何实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等方面 , 表现出明显的知行分离特征, 即能认识到但往往做不到, 产生知行脱节、学而不思、述而不作、知而不行等, 责任意识不强, 个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没有达到和谐与统一”④。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出现的与社会责任感相违背的情形是不容忽视的 , 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产生了不利影响,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 存在功利主义倾向由于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大历史时期, 不同价值体系和道德标20准的碰撞与融合是不可避免的。在现实利益的驱动下 , 不少人的思想行为变得更具有功利性 , 对金钱和物质财富占有的多少往往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尺。当代大学生正是在这样的时期成长起来的 , 他们深受这些观念的影响。根据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目的的调显示, 很多大学生认为赚钱是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 至于其他方面并没有做过多的考虑。比如有的学生在选择勤工俭学活动时 , 只以有形的报酬为衡量尺度 , 而并不看重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得到锻炼、增加社会能力等这些无形价值 ,甚至有些学生为了眼前的个人利益 , 不顾自己所学的专业 , 哪里利益多就往那里跑, 为此放弃了专业的学习, 荒废了学业。此外,功利主义还表现在学习过程中, 大学生对将来能获得直接利益的知识、能力加倍学习训练 , 对不能获得直接利益的学习则敷衍了事。

( 二 ) 出现个人意识增强而社会意识淡漠的倾向在知识经济时代里 , 人的个性独立程度不断增强, 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也发生变化。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 , 社会意识较弱 , 过多地注重个性独立 , 而忽视社会的需要 , 他们更多地关心自己的发展前途及眼前利益 , 强调人首先应对自身、家庭和现在负责, 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实惠、优越、丰富的生活。勤工俭学的学生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条件、丰富生活是很好的 , 但是随之而来的漠视他人、集体和社会的问题比较突出。虽然大多数学生勤工俭学的目的在于获取一定经济报酬的同时 , 能更多地接触社会、体验社会, 在岗位上能勤勤恳恳工作, 但也有些学生缺乏实干精神 , 重视自我需求 , 哪里钱多舒服就往哪里跑, 在工作中出现责任心不强、服

务意识差、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 甚至有一小部分敷衍了事。此外, 因为勤工俭学不得不到处奔波,势必引起对集体事务的关注不够, 较少参与集体活动, 不利于集体协作观念的培养。 ( 三)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毕竟比较单纯 , 涉世经验不足 , 容易为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所侵蚀。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社会上出现了某些消极腐败现象,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甚至以伤害他人健康或者生命为代价, 抬高物价, 扰乱市场秩序, 进行不正当竞争 , 偷税漏税 , 权钱交易 , 甚至组织卖淫 ,只要哪种形式使金钱来得轻松, 哪种手段就会被人们优先地使用。少数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 ,可能还会不顾社会规范体系 , 铤而走险 , 以至于用暴力手段、恐吓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观念和消极腐败现象的存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⑤。此外, 在工作中确实也存在少部分人敬业精神较差、责任心不强, 拿了相当的酬劳却没有付出相应的劳动等现象。对于以上社会上某些消极腐败现象 , 有的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他们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和高尚人格, 又注重现实, 讲求实惠和实际,如若没有构筑坚固的道德城墙 , 容易被误导。所以从未涉足社会的大学生须有一双洞察社会的慧眼 , 在思想上多一道防线 , 提防一些居心险恶 的人, 以免深受其害。

( 四) 重自我价值, 轻社会价社会价值取向的特点是以爱护他人、关怀他人为高尚的职责, 以奉献社会为最大的乐趣 , 而自我价值是与此相反的。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不仅为个人施展才华、大显身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而且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烈地感到危机感, 意识到唯有靠个人奋斗才能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 , 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力下 , 把目标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 , 导致凡事从“我”出发 , 以“我”为中心 , 崇尚“追求自我实现 , 完善自我价值”。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时, 只强调个体 , 并以“我”为主 , 当

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 , 则以个人利益为重 , 即为了自身利益或自我价值的实现 , 淡漠国家和集体利益 , 甚至逃避或放弃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有效途径;( 一) 加强“三观”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需要适度灌输与正确引导 , 可利用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内容上, 不仅要有理论深度, 而且要体现时代意识、国情意识,使敏感的大学生能够把握时代脉搏 , 把“自我成才、自我实现”的人生理想与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有机统一起来 , 不断激发他们求知、创新的内在动力 , 使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 , 能经受得住磨炼, 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对于参与勤工俭学的大学生, 要正确引导他们将勤工俭学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 实现自我发展结合起来 , 在勤工俭学的实践过程中, 努力实现助学与成才的统一 ;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 明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 认真自觉地去完成自21己应当承担的任务, 这样才能将个人成才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 自觉地把社会需要,时代需求内化为个人的成才目标 , 逐步建立起社会责任感。德育工作者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应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主流 , 理解社会的主导价值观 , 认识到暂时存在问题产生的条件、原因 , 党和国家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限制、解决这些问题 , 使大学生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 二) 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责任感反映个体的内在倾向 , 使得个体的情感与责任感的倾向性大体相同,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道德情感是一个人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 去处理各种关系和评

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情感 , 它是道德行为产生的重要助力或激发力 , 也是维持人们自觉行为的重要力量”⑥。同时还是使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心道德需要的必要条件。一个有良好的、积极健康的人格的人会有与之相适应的积极的情感 , 并自觉地反映到个人行为上 , 促进其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反之则不然因此, 教师要善于运用需要原则、期望理论、价值目标和激励手段 , 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塑造优良的人格 , 引导、启发学生发现和完善自己。调查表明部分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因为勤工俭学的岗位有些工作比较累、脏 , 有些工作是在大众场合劳作 , 这就难免出现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存在压力和不平衡 , 工作时觉得面子上过不去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指导, 注重心理关怀, 消除他们在勤工俭学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 , 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和奋发的学习精神 , 激发大学生以健康向上的心理情感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 , 心情舒畅地去接受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使他们融进社会 , 并懂得要对家庭尽义务负责任 , 要对所处的集体负责任, 将来步入社会才能对所从事的职业负责任, 对社会负责任。

( 三 ) 营造一个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良好氛围在学校生活中营造严格的教育责任机制。“建立从学习到生活 , 从教育到教学, 从管理到服务的全方位的大教育责任机制 , 并实行‘责任追究’制”③, 充分发挥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正所谓“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学识、言行、情操等人格形象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 如果教师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率先垂范 , 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高度责任感, 就会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 使他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 促其以学高为师 , 身正为范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人、鼓舞人。对每一个人的成长来说 , 家庭是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子女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养成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对子女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从小到大、循序渐进、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父母应让子女从家务劳动做起 , 从点点滴滴抓起 , 逐步增强子女负责的意识和能力。总而言之 , 家庭教育要突出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良好行为和习惯的培养 , 家长应改变一切包办代替的做法,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 引导他们做有责任感的人。对于社会而言 , 除了通过制定公正、合理的赏罚制度外, 还需要一定的社会制度作保障。大学生责任感的养成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 因此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崇尚美德、人人讲求社会责任感的、良好的、是非分明的社会氛围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 对负责任的行为给予广泛宣传和表彰 ,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感化作用 , 引导和激励人们去履行自己的责任 ; 另一方面 , 对不负责任的行为要给予严厉批评和谴责, 以至处分。此外, 若要使人们自觉自愿地尽职尽责 , 则必须与人们的实际利益相挂钩。在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 , 绝大多数大学生会自觉自愿地履行社会责任 , 从而避免知而不行现象的发生 , 达到知行统一 , 使人们真正在心理、情感和行动上同社会的责任要求保持一致 , 从而在无形中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 四) 完善高校勤工俭学的管理制度, 健全组织机构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或对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的重视不够等因素的影响, 不少高校对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管理 , 这种管理体制极不健全、不规范 , 从而导致勤工俭学发展缓慢。在新形势下 , 用于规范勤工俭学的各种规章、条例的内容显得陈旧落后 , 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规范作用 ; 大多数学校对参与勤工俭学的学生没有进行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等 , 部分22学生在工作中出现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差、工作效率低等问题。《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 :“高等学校应对学生的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 ,并进行引导和管理”。“大学生勤工俭学是高校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其管理理所当然应纳入学校学生工作处的范畴”⑦。首先, 应把高校勤工俭学活动作为校园生活的常规建设来抓 ,加大对其的重视力度, 成立专门的勤工俭学小组, 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 对勤工俭学工作进行指导。其次, 设立“勤工俭学管理中心” , 并制定与新情况、新问题相适应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 配以工作经验丰富的专职人员 ,负责管理勤工俭学的具体筹划、岗位安排和设置、培训、考核等相关工作 , 使其指导工作专业

化、专人化。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是: 切实做好对参与勤工俭学学生的岗前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岗前培训不仅能使学生熟悉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 , 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 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服务意识、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等 , 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和巩固。最后 , 建立行之有效的勤工俭学信息反馈制度 , 使勤工俭学工作有所监督 ; 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 , 对那些积极参加勤工俭学、品学兼优且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的学生进行奖励 , 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 , 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为广大学生树立优秀的典型榜样。同时, 对在勤工俭学活动中拖拉推诿、不负责任、工作不力而造成恶劣影响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批评教育甚至处分 , 为大学生勤工俭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实践证明 , 一个受到良好责任教育并有责任意识的人比没有责任意识的人成长要快些 , 而且进入社会后也比较容易有所作为。所以 , 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是衡量现代合格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社会责任感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时期的过程 , 全社会应当从各个方面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环境, 也使他们在履行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实现这一切 , 高校也责无旁贷。

大学生勤工俭学

大学生勤工俭学弊大于利

大学生勤工俭学弊大于利

大学生勤工俭学演讲

大学生勤工俭学问卷调查

大学生勤工俭学心得体会

大学生勤工俭学策划书

大学生勤工俭学弊大于利

大学生勤工俭学状况

大学生勤工俭学问卷调查

《关于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社会调查.doc》
关于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社会调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