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党员致富事迹材料

2020-03-02 01:31: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个羊倌的致富梦

俞学善,东湖镇正新村三社一名普通的农民。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正新村生态公益性产业移民实验区建设,让他改变了思想观念,走上了种草养畜的致富路。

早在90年代,他就在北山下盖了简易羊圈,先后养起了200多只山羊。几经周折,靠养羊还清了大集体时代所欠的内外债务18000多元。他家人口多,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年幼的孙子,生活、生产全靠他养的羊群过日子,年复一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谁料地处石羊河流域最北端的青土湖畔,生态日益恶化,草场逐年枯萎,在山上养羊已经没有希望,不但扩不了羊群,每年仅买饲草就花去全年养羊的纯收入,特别到春季羔羊乏死,俞学善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在北山上养羊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境地。他只好处理了羊群,回家经营起庄稼。经济收入一年不如一年,家庭生活履步畏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07年正新村被县委、县政府列为实施生态公益性人口转移试验区。号召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草养殖业。俞学善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说干就干,将耕地全部用来种植饲草,筹集资金当年新建养殖暖棚2座、120平方米,自此开启了他的养羊事业和致富梦想。 2008年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耕地全部种上了饲草,家中突然没了经济来源,群众一时还不能接受种草养羊,光种草,以后要怎么生活,光养羊真的行吗?镇党委、政府为了打消群众心中的疑虑,积极宣传政策,提供技术服务。俞学善一边积极做家人的思想工作,一边紧张的筹集资金带头修建暖棚。暖棚起来了,20只母羊全部进了暖棚,散养他经验丰富,可是圈养从未尝试过,他边学习边实践,经过苦学钻研,精心抚育,科学喂养,2008年秋天,第一批羔羊出栏15只,扣除成本后,虽然只收入了4000元,但他从中积累了不少养殖经验。且当年种植的紫花苜蓿长势喜人,第二年,紫花苜蓿就有了不错的收入,两茬下来竟能收入25000多元,亩均收入1550元,而且基本是纯利润,最后一茬还可以用来喂羊。有了饲草,他的底气足了,心气也高了。2009年,他又积极参与了小区建设,又建起了120㎡的养殖暖棚1座,引进沙夫特种羊1只,羊只存栏达到50多只,年出栏羔羊80只以上,经济收入4万多元。艰辛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经过几年的努力,俞学善家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中不但购置电脑、冰箱,还修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率先过上了小康生活。

俞学善,一个羊倌的发家史告诉我们,发展草畜产业不但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重目的,还带来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农民党员致富带头人事迹汇报材料

农民致富

农民致富事迹材料

致富能手事迹

致富能手事迹

积极引导能人党员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科技入户 农民致富

农民的致富之路

农民增收致富计划

《农民党员致富事迹材料.doc》
农民党员致富事迹材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