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2020-03-01 20:15: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04日 16:25

来源:《求是》期号:2006.2作者:林炎志

一、遵循发展规律,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大计吉林省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从“六五”到“十五”,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粮食总产连续登上300亿斤、400亿斤和500亿斤三个台阶。2005年总产达到516亿斤,创历史新高。但是,多年来我们遇到的突出问题是:贡献很大收益小、产量不低效益低、增产不难增收难、产粮大县财政穷县。为破解这些难题,我们对省情和国情进行重新审视,从中认识到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四大趋势:一是市场需求由原粮向加工产品转变,二是生产供给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三是安全保障由粮食安全向食品安全转变,四是农民收入由农业增收向多元增收转变。基于这样的判断,全省上下形成了三点共识:一是解决农业问题必须跳出农业发展农业;二是解决农民问题必须通过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三是解决农村问题必须用发展城镇的理念来运筹和思考。于是,我们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重点定位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上,明确提出:在增产粮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养殖业,在种养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加速推进种养加结合、贸工农一体,农工商配套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经过十几年努力,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走过了三个阶段、实现了两次跨越。第一个阶段是“八五”时期的起步阶段。当时主要是针对“卖粮难”,组建了以肉鸡加工为主的德大、以玉米加工为主的黄龙等一批龙头企业,通过与基地农户联结,形成了“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第二个阶段是“九五”时期的快速发展阶段。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措施,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到2000年底,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00多亿元,比1995年翻了一番,实现了第一次跨越。第三个阶段是“十五”时期的整合扩张阶段。通过兼并、重组、扩建、技改等形式相继建成了以粮食加工和流通为主的吉粮集团,以玉米加工为主的大成、黄龙、赛力事达和红嘴集团,以肉牛加工为主的皓月和金昌,以肉猪加工为主的华正、金锣和四海,以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为主的吉绿,以乳业为主的广泽和九牛,以鹅业为主的吉发和正方,以鹿业为主的敖东和长双鹿业,以中医药加工为主的紫鑫、益盛和茂祥,以农作物

种子为主的吉农高新等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并辐射带动了一大批中小企业快速兴起。到2004年底,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670亿元,比2000年又翻了一番,实现了第二次跨越。2005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可实现1000亿元,不仅与汽车、化工产业呈三足鼎立局面,而且有后来居上之势,成为全省最具潜力和活力的支柱产业。

二、狠抓项目建设,着力培养大型强势企业

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基地,辐射带动千家万户。龙头企业经济实力的强弱、科技含量的高低、带户功能的大小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因此,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我们始终注意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通过项目带动、改革驱动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在项目建设上,先后启动了农产品加工转化“213”工程(扶持已建成的20个,抓好在建的10个,新建改建扩建30个大型农产品加工项目)和“粮变肉”工程,并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在国债资金和软贷款投入上给予重点支持。据统计,仅2004和2005两年就新上较大规模农产品加工项目150多个,粮食加工能力提高50多亿斤,畜产品加工能力提高5000万头(只)。在深化改革上,我们坚持创新搞活,放手发展,主要是打破所有制、行业和地域界限,积极培育一批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具有高起点、大规模,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辐射范围广等特点,能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抗衡的“联合舰队”。经过十几年发展,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呈现群龙起舞、各显优势、多极增长的可喜局面。目前,全省具有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300多家,拥有固定资产520亿元。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家,省重点龙头企业150家。长春大成集团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加工能力居世界第二位,年产赖氨酸占世界销量的70%,2005年销售收入120亿元。皓月集团成为亚洲最大的肉牛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牛50万头、肉羊20万只,居世界第四位,2005年完成销售收入50亿元。红嘴集团拥有粮食加工、食品制造等多个子公司,2005年完成销售收入70亿元。德大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肉鸡加工企业,年加工肉鸡1亿只,熟食品10万吨,还有稻米、酿造等产业,产品覆盖东南亚1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全省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1户,50亿元以上的2户,10亿元以上的10户,1亿元以上的30户,辐射240

万农户,带动户均增收1200元。德惠、公主岭、敦化等一批产粮大县财政收入60%以上来自农产品加工业。

三、强化科技支撑,建设好标准化优质商品基地

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基地原料好坏直接关系着龙头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近些年,我们围绕发展精细种植业,大力推广增产配套技术;围绕发展精品畜牧业,大力推广标准化饲养技术;围绕发展精深加工业,大力开发和引进高新技术。目前,全省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作物全面完成了品种更新,肉牛、肉猪、肉鸡全面完成品种改良,其中五元PIC猪成为全国最好的品种。赖氨酸、化工醇玉米深加工技术世界领先,SOD提取技术、生化制药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规程,主要粮食的优质品率超过90%,1000万亩水稻、800万亩大豆全部实现优质专用,专用特用玉米达到2000多万亩。在牧业小区示范带动下,畜禽防检疫水平进一步提高。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监控面积达到2500多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1%。现在全省已形成了中部黄金玉米带、东部特色产业带、西部优质杂粮和油料产业带、城市郊区高效复合型产业带,以及农区优质牧业基地,对龙头企业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四、突出品牌培育,全方位开发国内外市场

品牌是企业的形象、产品的嫁衣、产业的灵魂,象征着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水平。从200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实施名牌战略,通过评选吉林名牌农产品培育品牌,通过展会宣传品牌,通过联合重组整合品牌,通过开拓市场推介品牌,收到了较好效果。在培育品牌方面,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严格把关,动态管理,全省拥有吉林名牌农产品591个。在宣传品牌方面,我们连续5次成功举办了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积极参加北京农博会和上海绿博会,先后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南非、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农产品展洽会,签订各类合作项目600多项,金额300多亿元人民币。在整合品牌方面,我们按照市场需求,对大米、人参等进行了兼并重组,集中捆绑使用“鼎吉大米”、新开河人参、皇封参等大品牌,较好地解决了品牌过多过乱的问题。在北京农博会上,吉林“鼎吉大米”每市斤售价18元,深受消费者欢迎。在开拓市场方面,我们确定了“南下、北上、东拓、西进”的发展思路。南下就是引导企业向南方沿海地区延伸,

北上就是向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发展,东拓就是向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进军,西进就是向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挺进。通过四面出击、多点进攻,吉林省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加。在千方百计开拓市场的基础上,我们还特别注重开发新产品,创新需求,引导消费。

五、实行多元统筹,加大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力度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产业上的分工协作,又有企业间的联合重组;既有区域间的市场竞争,又有经营上的合资合作。多年来,我们坚持实行多元统筹,科学指导,大力扶持,合力推进。在组织指导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全省上下形成了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氛围。在政策扶持上,省里相继制定两个政策性文件,在工商税收、招商引资、用地用电、产品流通、人才开发等方面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1997年确定省级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1.5亿元,2005年又安排5000万元,今年增加到1个亿,2007年以后达到2亿元。在强化合力上,省、市、县三级政府都成立了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管领导负责,农委、发改委、财政、税务、银信等部门按职能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从不同角度加大工作力度。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已形成了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调研报告

关于全州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查报告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宏观意义

[工作总结]某公司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经验材料

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基本情况

关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奖励办法

加强发展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经营情况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doc》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