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环保教育计划及教案

2020-03-03 09:52: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课题一: 环境和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自然环境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组成的。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与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环境又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

三、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1.什么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这就叫做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良好; 第二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较好;

第三阶段——近现代工业阶段,工业污染迅速发展,环境质量急剧恶化;

第四阶段——现代工业时期,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环境问题有: (1)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寒潮、水旱等自然灾害;

(2)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

后记:

6月5日世界环境日,全人类关心环境与发展的问题。自然环境对现代经济发展具有推动和约束的双重作用。环境问题引起了人类的重视,明智地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经验总结,也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基本目标和任务。1972年6月5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各国政府的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发表了人类划时代的历史性文件——《人类环境宣言》。这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72年10月,在第27届联合国大会上,决定设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署每年都确定“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世界环境日”活动是人类广泛进行自我教育一种好形式。

课题二: 保护蓝天—— 大气污染和防治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观测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一、大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恒定气体:氮78%、氧21%、稀有气体0.9% 可变气体:二氧化碳0.03%、尘埃和其它气体0.03%、水蒸气不定气体:自然灾害、人为原因造成的大气污染物及有毒气体

二、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1.大气污染对人体和健康的伤害。 2.大气污染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育。 3.大气污染对物体的腐蚀 。 4.大气污染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 : (1)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2)酸雨的危害向全世界蔓延

(3)“温室效应”的严重恶果空调也给城市加温,太原空气污染列榜首。

三、大气污染的防治

1.对工业锅炉进行了治理改造 2.创建无黑烟区和烟尘控制区

3.开展燃煤脱硫工作和改造燃煤炉为燃油炉 4.搬迁和撤消污染严重的工厂 。 5.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安装净化装置。 课题三: 爱护碧水——水污染及其防治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测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水资源的重要性。

一、水资源的重要性正常情况下,人体一天需水2500毫升左右。脱水达到体重的2%就有症状:口干、舌燥。脱水达到体重的6%就会中毒。脱水达到体重的15%就会危及生命。

二、水污染及其危害 1.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2.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3.水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水污染的防治近几年来,目前,许多城市水资源紧张,北京水资源不足400立方米/人。我国荒漠化每天损失近1.5亿元。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多亿元,平均每天近1.5亿元。这是记者在“支持中国履行,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建立伙伴关系筹资国际会议”上了解到的

课题四: 给我宁静——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声音和噪声的关系,噪声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噪声污染的防治,噪声的利用。

教学方法:实验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做实验:各类声音的分贝值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一、关于声音、噪声、分贝的概念声音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和谐悦耳的声音,对人体健康有益。那些杂乱无章、对人的听觉神经以强烈刺激的声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噪声。声音强弱是用分贝来表示的,声音越响,分贝越高。

二、噪声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1.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2.噪声对动物的影响 3.噪声对建筑物的损害 。

三、噪声污染的防治 降低噪声源本身的噪声,采用疏通通道、润滑机

械、无声液压等技术。控制传播途径,采用隔音、消音和吸音的技术。采用个人防护技术。

四、化害为利,利用噪声为人类服务

课题五: 走向洁净——固体废物污染及其防治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来源,固体废物的危害,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

教学方法:调查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做调查:垃圾箱中固体废物有哪些?

一、固体废物的来源 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危险废物。

二、固体废物的危害 1粒纽扣电池的重金属含量可以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1节5号电池可以污染1平方米的土壤。中国每年消耗纽扣电池40万粒,1999年我国生产150万节电池。若随手仍掉这些电池,污染的危害有多大啊!

1.大量堆放固体废物, 2.浪费土地资源 3.固体废物的堆放, 4.严重污染土壤

5.固体废物向江河湖海倾倒, 6.水污染严重 7.固体废物向大气瓢散 8.造成大气污染 9.影响市容环境卫生

三、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

1.分类收集,2.密封运输 3.破碎、压缩、焚化 3.卫生填埋4.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

课题六:绿色文明—— 保护植物资源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一、生物与环境 生物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

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大气污染对植 2.物的危害 3.水污染对植4.物的危害 5.土壤污染对植6.物的危害

三、保护我们的“朋友”——生物

1.建立绿色生物圈保护网 1974年,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建立了生物圈保护区网。至今已有90多个国家联合构成全球性的“绿色”网络。目前,中国有l6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了这个“绿色”网络。

2、[小资料] 中国加入联合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吉林)、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内蒙古)、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新疆)、盐城自然保护区(江苏)、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湖北)、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川)、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浙江)、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浙江)、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 2.建造绿色家园植物孕育了人类的文明,“绿色”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现代大城市最佳的居住环境,要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60平方米。目前能达到这个水平的只有4座城市:波兰的华沙、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奥地利的维也纳和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因此,地球上城市“绿色家园”的建设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

课题七:战胜天灾—— 自然灾害与减灾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各类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特点、危害,减灾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观看影片《龙卷风》。

一、十大自然灾害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各种祸害的自然现象,统称为自然灾害。地球上分布范围较广、发生频率较高和危害程度较大的十大自然灾害是:水灾(洪涝)、旱灾、风灾、地震、泥石流、虫灾、火山喷发、滑坡、雪灾、森林火灾。突变性自然灾害,一般发生在一瞬间到几个小时或几天之中,如地震,有的从发生到发展可以延续几个月,如虫灾、干旱灾害。缓变性自然灾害,又叫环境灾害,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灾害。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

二、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山崩、滑坡、地面沉降、泥石流、地裂缝等气候、水文灾害:水灾、旱灾、风灾、寒潮、热浪、厄尔尼诺现象环境灾害:由环境污染引起的灾害叫做环境灾害,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酸雨、噪声、全球性气候异常。

三、减灾——我们共同的使命 1.旱灾:杭州市的干旱 2.以7—8月的伏旱和9—10月的秋旱最为突出 3.有的年份因伏旱和秋旱相连而 4.成灾。在历史上 5.曾多次发生西湖干涸 6. 湖底龟裂的大旱。 四.洪涝灾害:

台风: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洋面的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台风的灾害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每年的夏秋季节,我市常受台风威胁。

课题八:人口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人类发展的基本特点,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收集最新有关人口的资料。

一、人口发展与环境:

1.原始型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2.传统型阶段:高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3.过渡型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 4.现代型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发展同人类周围的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人口迅速增长的恶果: 1.造成自然资源的严重不足 。 2.导致粮食供应不足 。 3.阻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 4.就业问题严重 。 5.人民生活贫困化 。 6.人口素质下降。

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增长要与中国的经济水平相适应,同中国的自然环境承受力相一致,从而加速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课题九

保持环境卫生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应当保护环境卫生。

2.比较环境是否卫生的不同感受,说明应当保持环境卫生。 情感:

1.喜欢卫生环境。对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反感。

2.愿意保持环境卫生,以做到保持环境为荣。 行为:

保持环境卫生做到:(1)不随地吐痰;(2)不乱仍果皮纸屑以及其他废弃物;(3)不在墙上涂抹乱画。

教学重点:为什么要保持环境卫生以及怎样保持环境卫生。 教学难点: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

1.同学分组互相说说:

你喜欢在哪种环境里生活?为什么?

2.小结:

整洁、优美的环境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好处,还可以使人心情愉快、生活舒适;脏、乱、差的环境,有害健康,使人心情不愉快,生活不舒服。

过渡导语:那我们怎样保持环境卫生呢?

板书:保持环境卫生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小娟是怎么做的。

二、学一学:(对学生进行保持环境卫生的教育。

1.小组交流:

奶奶和小娟在街心公园散步,奶奶给小娟买了一个雪糕,小娟把纸剥下来后,你们猜她是怎么做的?

小娟为什么要把纸扔到垃圾箱里呢?

2.小结:

街心公园是老人们锻炼身体,孩子们愉快玩耍的地方,应该特别干净、优美,千万不能随便丢垃圾、废物,那样会破坏环境的。

3.说说王奶奶和奶奶是怎么夸小娟的?

4.小结:

保持环境卫生是大家的事,人人有责。环境卫生搞好了,对大家的身体健康有好处,还能使人精神愉快。

5.说说自己想向小娟学什么?

6.小结:向小娟学习,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保持环境卫生。 过渡导语:

咱们来看看下面这几位同学做得怎么样?应该怎样帮助他们?

三、说一说:明确保持环境卫生的三条行为要求。

出示图片

1.提问:这位小同学哪做得不好?请你告诉他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2.小结:

不要随地吐痰,痰中有细菌,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破坏环境,使人们感到恶心,不舒服。

出示图片

1.同学四人一组互相说说。

这两幅图中的小朋友哪做得不好?

请你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2.小结:

不要乱扔果皮纸屑,这样会严重破坏环境卫生,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还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不要在墙上涂抹乱画,这样会使墙面不整齐,影响环境美。

四、看一看

读儿歌:

小小一口痰,病菌千千万,传播多种病,

害人真不浅,影响环境美,人人都讨厌。

师:通过读儿歌咱们再一次深刻认识到随地吐痰的危害,咱们以后不仅自己不能随地吐痰,还要告诉他人也不让他们随地吐痰。

五、听一听

老师讲故事。

1.讨论:全家出去玩时,小元是怎样处理垃圾的?这个办法好在哪?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2.小结:我们不管到哪,不管是不是有人监督,都要自觉保持环境卫生,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要保护,大自然也是人类生活的环境,人们更要自觉保持那里的环境卫生,爱护大自然的山山水水。

六、全课总结:

1.说说自己以后打算怎样保持环境卫生。

2.总结:优美、舒适、干净的生活环境要靠大家去创造,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墙上涂抹乱画,从小养成保持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课题十

我爱花

我爱草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人人都应该爱护花草树木。2.知道花草树木对人们有好处,必须爱护。

情感:1.喜爱花草树木。 2.愿意爱护花草树木,以爱护花草树木为荣。

行为:爱护花草树木,做到:

(1)不摘花;(2)不踏草坪;(3)不折树枝,不摇小树。 教学重点:爱护花草树木的道德意义以及怎样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难点:爱护花草树木的道德意义。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使学生懂得花草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

出示图片

1.小组交流:下天,人们为什么喜欢到树阴下?人们为什么喜欢到公园去玩呢?

2.小结:大树的枝叶就像一把大伞,为人们遮荫,树下不仅凉快,而且空气新鲜。公园里的花草树木很多,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使人心情愉快。

3.想想:你们都在哪些地方看见过花草树木?

讨论: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花草树木会怎么样?

4.小结:

夏天人们就无法到树下去乘凉,我们的环境就不美了,而且空气也不新鲜,所以说花草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有了它们,可以美化环境,有益人们的健康,使人精神愉快。

师:所以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

板书:我爱花

我爱草

过渡导语:那应该怎样爱护花草树木呢?大家看

二、学一学(使学生知道怎样爱护花草树木。) 出示图片

1.说一说:这位小朋友想干什么?如果你是花儿,你会怎么说?

听录音(花儿说的话:“请不要摘下我,我要向更多的人微笑”)

请你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板书:不摘花

2.小结:

花儿可以美化环境,使人心情舒畅,不能因为自己喜欢花,就去摘花,影响大家赏花,爱花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出示图片

1.同桌互相说说

(1)这个小朋友想干什么?

(2)如果你是小树,你会怎么说? (3)请你告诉他应该怎样做?

板书:不折树枝

(4)为什么不能折树枝,爱护小树还应该怎样做?

板书:不乱摇

2.小结:树木可以为人们遮荫,让人们乘凉,还可以清新空气,所以不能因为自己想玩,就去损坏树,影响树的生长。破坏小树是不讲公德的行为。

出示图片

3.同学四人一组互相说说。

(1)这两个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他们应该怎样做?

板书:不踏草

2.小结:小草可以美化环境,清新空气,千万不能因为自己想玩,就影响小草生长,这多不文明呀!

3.说说应该怎样爱护花草树木?

4.小结:爱护花草树木要做到:不摘花、不踏草、不折树枝、不乱摇。

过渡导语:

现在大家知道怎样爱护花草树木了。老师想请你们当小老师,看看下面这些同学做得对不对。

三、评一评

四、议一议(深化遵守公德的 教育。)

师:在公园里,小海摘花,小新折树枝,小生踏草坪。大家都说他们做得不对,可小海说:“我只摘了一朵花。”小新说:“我只折一根树枝。”小生说:“我只踩了一点小草,有什么关系。”

1.讨论:

他们说得对吗?为什么?

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2.小结:

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我破坏一点儿没关系。很多人都这样做,就会造成很大破坏。所以,爱护花草树木一定要从我做起,从爱护一朵花,一根小树枝,一点小草做起,这也是一个人讲文明,遵守公德的表现。

五、儿歌总结:

1.读儿歌

我爱花,我爱草,我爱青青小树苗,不摘花,不踏草,

不折树枝不乱摇。花草树木是朋友,我们都要保护好。

2.提问:读完儿歌你记住了什么?

1.师:花草树木是人类的朋友,它可以美化环境,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使人们精神愉快,所以人人都要在做到:不摘花、不踏草、不要折树枝、不摇小树,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让我们都来行动起来,人人都来自觉爱护花草树木吧!

六年级环保教育计划及教案

环保教育计划

六年级第二学期安全教育计划及教案

家庭环保教育计划

绿色环保教育计划

党课教育计划及教案

六年级环保教案 2

六年级环保教育教案

六年级安全教育计划

六年级安全教育计划

《六年级环保教育计划及教案.doc》
六年级环保教育计划及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