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点滴观后感

2020-03-01 18:28: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观《心灵点滴》所感

我喜欢读《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笔下,伊丽莎白和达西浪漫而又凄美的爱情令人读而为之感叹,傲慢让这段爱情变得朦胧而又动人,然而现实世界中,傲慢更多的是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冷漠则会加剧关系的恶化。

耳濡目染身边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群,曾经愤青的我们不知不觉中也变成了大多数的一员,生赶着跟上大部队,怕稍微有一点不一样,就会脱离变得孤独,因为脆弱的心灵受不了孤独的陪伴。可是,又舍不得放下那可悲的自尊,渐渐地,孤立起来,淡然无味,缺少激情地活着,时不时的还不忘指点江山,从此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指点点,傲慢,冷漠的存在。

依然记得自己还是小学生时,厌倦了学校生活,萌生辍学想法的时候,身边的亲人就会极力地阻止,妈妈的口头禅是:“你要是现在不好好上学,以后长大了就像村头的老王一样,靠捡破烂生活吧”。无数的妈妈都这样说过,这种泾渭分明,阶级观念就这样驻扎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身上,我们以等级,或者现在所谓的身份来划分人群。

街头老人倒地不起,达4个小时,无人敢上前帮助,道德与法律的正面冲突,尊老爱幼的中国传统抛之脑后,我们以冷漠的姿态面对身边的人。

在这样缺少爱的环境中,真的很庆幸,我们还能非畸形的存活至今。不,应该说是身体上虽然非畸形,但心灵上不畸形也残了吧。

心灵点滴围绕着对待病人的两种治疗态度的医生的故事展开叙述。其中,主人公帕奇代表的是不仅仅关心病人的生理上的病痛,而且注意给病人带来快乐,带来心灵上的安慰具有人文关怀的一类医生;另一类是以华克院长为代表的自认为高高在上以传统的治疗方式对病人进行治疗的一类医生。

心灵点滴中,帕奇主动去了解病人的需求,帮病人们完成以前未能完成的心愿,他用自己的热情感染了病人。在他的世界里,我看不到被动的做法与消极的情绪。他主动帮室友如迪驱赶幻想出的松鼠以让如迪敢出去上厕所;他主动与病人玛姬打招呼并与之握手;在华克院长的再三劝阻下,他依然去医院看望病人······乍一看,他表现出的是固执行为,然而,这是由他内心的热情以及对病人的爱的驱使所产生的崇高行为。对帕奇来说,热情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在他的热情之余,他给病人带来了欢乐,成为他们最要好的朋友。这样一来,他不仅帮助病人避免死亡,更重要的是增进了病人的生活品质。然而,我们自己所处的环境,类似于帕奇内心充满热情的人已经凤毛麟角。我们的生活中,现在体现的更多的是傲慢和冷漠。如果我们不希望别人以冷漠的心对待我们,我们就必须先用自己的热情温暖融化别人心中的冰。对一个将来从事医生行业的人群来说,热情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一群呈现出各种类型病状的人群,还有关心他们的家属。

在电影中,帕奇是个乐天派,在华克院长眼中,他是个小丑;在米契眼中,他是个幼稚园老师;但在病人的眼中,他是他们最要好的朋友。帕奇将微笑诠释的淋漓尽致。在面对华克院长的为难,他这样解释道:“笑能促进脑下腺素的分泌,因而能促进血的带氧性缓和血管,促进心跳,降低血压,对心脏及呼吸系统疾病有正面的效果,同时也能加强免疫系统反应。”的确,笑对病人有这么多好处,但医生中有几人者做到了面对病人时面带微笑,更不用说逗病人微笑。帕奇相信欢笑就是最好的处方,他为了把病痛缠身的病人逗笑,在儿童病房里把灌肠的气球套在鼻子上,把体温表、输液用的架子和夜壶都变成杂耍道具,让这些稚嫩的脸上重新绽放出发自内心的笑容;他有时扮成天使,逗笑了医生护士都不敢靠近的身患绝症的比尔;甚至为了替肯尼迪太太实现梦想,他还在游泳池放满面条,让她如愿在面汤里游泳。他用他诙谐的语言、滑稽的动作,带给病人欢乐和希望。帕奇用微笑和病人拉近距离,让病人敞开心扉,而不再专注病痛,甚至不会感受到病痛。他的的确确做到了用欢笑减轻甚至治愈他们的病痛。

在离开费尔法斯医院后,帕奇就立志要当一名医生。他决定去帮助别人,用心灵的交流给病人带来帮助。他相信,欢笑对于病人是最好的处方。在面对审官的质问,他人的质疑的时候,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处事方法。而在他面对审官的时候说了一句令我十分感动的话,他说:“不论你们如何决定,我还是会成为全世界最好的医生,你们有不让我毕业的权力,你们能不让我得到头衔及白外衣,诸位,你们不能控制我的心灵,你们不能阻止我学习,你们不能阻止我进步„„我这根刺不会消失的。”这是他对世界的宣言,是他对自己信念的坚定。他认为治病不一定要按照老的套路走,在给病人解除病痛时,更要解除他们的本,在心灵上

让他们也同时得到安慰。他不避讳感情转移,以人性的方法与病人进行心灵交流,增进他们的生活品质。他不曾怀疑自己的方法,因为自己实践的结果验证了自己的理论。帕奇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看到了别人因为恐惧懒惰而不愿看到的,他让他的病人有尊严的活着。如果医生的心灵理念都能如此,世间的病痛会减少一半。

心灵点滴中,医生在大三之前不能接触病人。然而,在我看来,学习的过程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我们不能只埋头学习课本知识,等到想实践的时候为时已晚;也不能只想着实践,等到想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已无多大用处。在我看来,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实践。作为医学生,与病人密切接触才可能学到更多,懂得更快。

心灵点滴中,我能隐隐约约感受到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这让我想到泰勒·本-沙哈尔博士讲授的哈佛公开课《幸福课》。也许,帕奇的行为是积极心理的表现。在我看来,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的3H生命价值观:Healthy(健康)、Happy(快乐)、Harmonious(和谐)是对医护人员职业价值观的最好阐述。健康是指仅医护人员身体要健康,心灵要健康。快乐是指医护人员自己要快乐,也能给病人带来快乐。和谐是指医护人员身体与心灵的和谐,在促使病人身体与环境和谐的同时达到自己心灵与病人心灵的和谐。

看完心灵点滴,感触颇深。将来的医学生要做的不仅仅是医治病人身体上的疾病,更重要的是心灵。像影片中说,增进生活品质。或许很多病症,现在医学还无法治愈。 但作为病人,最想得到的是心灵上的快乐,如果药物无法减轻他们的痛苦,那我们就应该用善良、仁慈、幽默的心灵去对待他们,温暖他们,尽最大的可能减轻他们的痛苦。

心灵点滴观后感

心灵点滴观后感

心灵点滴观后感

心灵点滴观后感

《心灵点滴》观后感

《心灵点滴》观后感

心灵点滴观后感

心灵点滴观后感

心灵点滴观后感

心灵点滴——观后感

《心灵点滴观后感.doc》
心灵点滴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