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励志美文

2020-03-02 07:18:4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世界太大了,记得留一只眼睛看看自己

忙碌并没有错,因为忙碌而迷失了自己,那就有点不对头了。

在日本的历史上生成过两位伟大的剑手,一位是宫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又寿郎,而柳生又寿郎是宫本武藏的徒弟。

柳生又寿郎由于年少荒嬉,不肯接受父亲的教导专心习剑,被父亲逐出了家门。于是受了刺激的柳生,发誓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剑手,而独自跑到一荒山去见当时最负盛名的宫本武藏,要求拜师学艺。

拜见了宫本武藏,柳生热切地问道:“假如我努力地学习,需要多少年才能成为一流的剑手?”

武藏说:“你的全部余年!”

“我不能等那么久,”柳生更急切地说:“只要你肯教我,我愿意下任何苦功去达成目的,甚至当你的仆人跟随你。那需要多久的时间?”

“那,也许需要十年。”宫本武藏说。

柳生更着急了:“哎呀!家父年事已高,我要在他生前就让他看见我成为一流的剑手。十年太久了,如果我加倍努力学习需时多久?”

“嗯,那也许要三十年。”武藏缓缓地说到。

柳生急得快哭出来了,说:“如果我不惜任何苦功,日以继夜地练剑,需要多少时间?”

“哦,那可能要七十年。”武藏说,“或者这辈子再也没希望成为剑手了。”

此时,柳生心里纠结着一个大疑团:“这怎么说呀?为什么我愈努力,成为第一流剑手的时间就愈长呢?”

“你的眼睛全都盯者第一流剑手,哪里还有眼睛看你自己呢?”武藏平和地说:“第一流剑手的先决条件,就是永远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柳生眼中的“第一流剑手”,对你而言代表什么?是权位?是金钱?还是哪些目标或理想?“第一流剑手”对你的组织而言又代表什么?赚钱?占有关键地位?还是服务社会,实践终极关怀?

是什么原因让宫本武藏说,不惜任何苦功日以继夜拼命练剑,反而无法成为第一流剑手呢?而成为第一流剑手的先决条件,就是永远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宫本说的是什么意思?要看自己什么样的内容呢?

在工作与生活中,全球快速变化、快速传播的信息洪流,促使每个人也莫不是汲汲营营地追求新知,唯恐不学无以活到老;可是在夜深人静时,却又迷惘于“我是谁”、“我在追求什么”、“这样追求的生活是我的理想人生吗”等思考中,因而久久不能成眠。

这些现象莫非也是“眼睛全都盯着第一流剑手,哪里还有眼睛看自己呢”?

或许,是该用一只眼睛看自己的时候了。什么使你不惜任何苦功,日以继夜拼命地“练剑”?那背后的心才至关重要啊!当你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挣扎时,是不是已经忘记了,什么才是人生之本? 人生之本,就是人不是机器,不能编一套程序一直运转,直到报废为止。人每天都在重新选择,如果你选择走老路,希望你觉得快乐,或者值得。

人生,是一场旅行,但没人能陪你走完全程

人生,是一场旅行,虽然有些人陪你走过了大半旅程,但他们终会与你走上不同的岔路,毕竟,人生总归是一个人的旅行。——题记

从呱呱坠地之日,我们便打点行装,走上了人生的旅程,路上行人众多,每个人都似曾相识,但每个人都会匆匆走过„„只有仅有的几个人,可以在你的旅程中留下脚印。

旅行开始,父母亲人陪你走过,路上留下了一串串成长的还有衰老的足迹,终有一天,你长大了,而他们也离去了,就好像是旅程中的不如意,压下心中的痛苦,重整旗鼓,大步向前,毕竟,这是一个人的旅行。

旅行途中,朋友、兄弟,那些偷偷喜欢的人,他们陪你走过,他们就像旅行中美丽的景色,让你沉迷其中,忘了要前行的路,忘了前面的路要以何种方式走过,但是,总有一瞬间,你会猛然想起,这是一个人的旅行,一个只能前进的旅行,不会有人帮你策划前行的路,所以,背起行囊,继续走下去!

旅行要结束了,远方地平线那轮如血的残阳映照在你的脸上,在最后的旅行中,有最爱的他(她)、最爱的子女,还有路上那令你怀恋的风景与你共度,就像旅行要结束时的感慨与怀念,但是,总有一天你会结束行程。但是旅行不会结束,你会静静地收拾行囊,等候走向下一段旅行„„

在这段路上,没有人能陪你走完全程,有的,只是你自己,毕竟,这是一个人的旅行„„

站着,跪下,挺立,弯腰,都是爱的姿势

风是有姿势的。弯腰的柳树,荡漾的水面,在清风拂过的时候,它们便是风的姿势。

阳光也应该是有姿势的吧,向阳花就是它明媚的形体语言。

我在想,生命是有形状的,爱又应该是什么姿势?

是拥抱?

是亲吻?

还是化蝶后的翩翩飞舞?

台湾一名62岁的男子,用一方花布兜住头发花白的母亲,在医院候诊大厅等候,老人的头靠在男子的手肘处,安详得像个孩子。时间在这刻定格,我明白了,这便是爱的姿势。儿时的我们,也是这样被母亲用怀抱温暖着长大,只是长大以后,你还会这样抱妈妈吗?妈妈怀里年幼的儿子,儿子怀里老去的妈妈,这低头弯腰,都是爱的姿势。

有一天在公园,看到一对老夫妻,妻子坐在轮椅上,已然痴呆,但衣服整洁干净,只是眼神迷茫,丈夫轻轻收拢她被风吹乱的头发,另一边的头发上,有一个发卡,我没有看错,那是一只飞舞的蝴蝶。刹那之间,明白了爱情两个字。

回到乡下看望母亲。母亲做了我爱吃的南瓜饼,看着我在那里狼吞虎咽,母亲左手撑着脸颊,就那么望着我笑,笑得好开心,我很想把这个姿势永远记下来。

爱是有姿势的,老伴夕阳下的牵手,是甘苦与共的姿势;朋友再见的拥抱,是惺惺相惜你我相知的姿势;给儿女睡觉前的一个吻,是父母无限期待永远祝福的姿势„„

爱有多少种,便有多少种姿势,无论站着,跪下,挺立,弯腰,有爱,便是温暖的姿势,永恒的姿势。

世界上那个教你不要撒谎的人,原来最爱撒谎

在这世界上,有这样一个人,在你小的时候,总是喋喋不休地告诉你,不能撒谎,撒谎的小孩会长出长鼻子。可是,你后来渐渐发现,这个教你不要撒谎的人,原来最爱撒谎。

你最爱吃的东西,注定是她最不爱吃的东西。可是,有一天你透过厨房虚掩的门发现,她在啃你啃剩的鸡翅、鸡爪。

那天你在玩风车,满房间里跑来跑去,她正扶着门框不知在看什么。你呼呼跑过去,碰到了敞开着的门,一下子就将她的手夹住了,听见她“啊”的大叫声,你吓得大哭。她用另一只手攥着被夹的手,对你说,没事的,我不疼。她努力保持着的有些难看的微笑,让你止住了哭。后来几天里,你看到她的手肿得像小馒头。

你读初中,要住校,你舍不得离开她,她就说,谢天谢地你终于要住校了,我耳朵根可以清静几天了。你真以为她嫌你在家吵得慌,于是赌气头也不回就去了学校,两个星期没回家。后来,你听邻居说,你不回家,她伤心得抹眼泪呢。

你读大学了,喜欢上班里的一个女生,经常给她买礼物,生活费往往花得精光。你写信回家,说要买辅导书籍,她很快就汇来了钱,说,只要是买书,我支持,我现在村里的砖厂打工呢,活儿一点都不累。你暑假回家,见她没在家,就去村外的砖厂找她。离着老远,你就看见她了,她推着一个装满土的独轮车,腰弯成了弓形,在吃力地上坡。

你毕业参加工作了,风风火火地忙事业,天南地北地跑业务,有时经过家乡也不回。她偶尔给你打电话,只是说,没事没事,就是想听听你的声音。在外面好好干,家里挺好的,别挂家。年底回家,你去邻居家串门,邻居说,你这孩子,可真狠心,她的腿摔骨折了,你都没回家照顾她一天。

如今,你和她坐在一起时,每每看着她头上花白的发,总想给她讲讲小木偶匹诺曹的故事。但是,现在你也学会了撒谎,你买了贵重的东西,总是把商场贴的标签撕掉,然后告诉她,很便宜,商场大降价呢。于是,她才不会生气。你在工作上遇到了挫折,受了很大的打击,但是你给她打电话时,总是用很高兴的语气,说,我工作挺好的,你就放心吧。

有人较劲,生命才有嚼劲儿

男孩一直是班级里成绩最出色的的学生,连续三年,成绩都是第一。第四年的期末考试,男孩闷闷不乐地回到了家里,哭丧着脸对妈妈说,妈妈,这一次,我要令你失望了?

怎么了?望着手握考卷的孩子,男孩的妈妈停下手里正在做的馒头,关切地问,难道你这次没有考第一名?

不是,我是考了第一名,然而,还有一个与我并列第一名的女孩,原来她都是第二名,这次,赶上来了!

听了男孩的话,母亲笑了说,原来是这样呀!第一名又不是咱们自己家独家经营,为啥就非得你常年霸占着?

男孩哭了,他觉得委屈。原来母亲也不替他“撑腰”。

母亲用满是面的手把他拉过来说,别哭了,看看我做的馒头。

看看馒头就能把我的“第一名”找回来吗?

可以的。母亲斩钉截铁地说。

孩子,有时候,这考试,就好比是做馒头,馒头若要好吃,盘面最重要,面盘得不到位,馒头会太过喧腾,散如面包,吃不出香来。好的馒头,需要做馒头的人有手劲儿,盘面盘得到位,就好比手臂与面团较劲儿,这样做出来的馒头才有嚼劲儿。而与之相反,随便盘几下,就上锅蒸,馒头多半会瘫软在笼屉上,没有型,也不好吃。

男孩若有所悟。

母亲继续说,其实,有时候做人和做馒头是一个道理,有人跟你较劲,你的生命才有嚼劲儿。

这个男孩后来长大了,他懂得了这样一层道理:长期鹤立鸡群,你就只会低头俯视别人,若是在鸡群里放进两只鹤,这样的鹤,才不会患上“低头病”。一个容不得别人超不过自己的人,那么,他不久就要被别人超越,且一旦被超越就永远超不过别人。这是生命的怪圈儿,也是心理上的“比肩效应”。

这个男孩其实就是我,感谢母亲,用做馒头的道理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心态积极健康的人,这是我生命中弥足珍贵的财富。

走进乡村,最动人的是那一簇簇风景

乡村是一帧大画轴,铺展着看不尽的风景。摇曳的风景或以朴素的节气,或以青翠的生命,或以激扬的旋律,或以动感的场面,诠释着乡村,阅读着乡村,解说着乡村,丰满着乡村。

风景的砖石垒起了乡村的大厦,乡村的大厦又滋养着风景。

走进乡村,最动人的是那一簇簇风景;驻足乡村,最耀眼的是那一畦畦风景;深入乡村,最绚丽的是那一街街风景;品味乡村,最回忆的是那一屯屯风景。

檐下的几串红辣椒,那是悬挂的风景;高高的杨树上吊着几只白皮葫芦,那是摇曳的风景;萧瑟秋风中,猪圈顶上几朵金黄的倭瓜花黄得耀眼,那是盛开的风景;“万花凋谢一时稀”时,秧棵上挂着茄子那是特立独行的风景;冷风中,稻田里艰难爬行的蚱蜢,那是悲壮的风景;一串牛铃牵着牛车在狭长的青纱帐间悠然前行,那是轻闲的风景;长辈去世,晚辈葬之于高山,植柳纪念,那是亲情的风景;拉秋收的马车卡住了,地里的人跑来帮着推车,那是乡情的风景;噼噼啪啪声中,大红的“喜”字贴上农家院,那是兴旺的风景;晚霞中,中年人搀着白发老母静静走过谷子地,那是晚晴的风景;罡风飒飒,麦地里刀光闪闪,人影幢幢,那是收获的风景;一群顽童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在晨曦中跑向学校,那是希望的风景„„

啊,乡村的风景何其多也!是这些平凡的风景,撑起了乡村平凡的天空,是这些平凡风景,勾勒出了乡村丰满的内涵。乡村因风景而年轻,风景因乡村而婀娜!

乡村有多少种风景,就有多少个精彩的故事!风景生生不息,乡村季季不老!

乡村盛产风景,乡村也感悟风景——从蒿子、苋麻斜斜的茬口,人们感悟到:人生一世,确如草木一秋,生命是那么的脆弱和短暂,“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于是愈加珍惜现在,珍惜时间,珍惜拥有。

从大堆玉米的“瞎穗”中,人们领悟到:播种什么收获什么,不行春风难得秋雨。于是愈加努力工作,以期自己的人生成色会饱满些。

从吃甜杆过程中,人们感悟到:但求事功,不事张扬。不事张扬是一种品质,愈是不张扬的人,愈是有本事的人。做人要有内涵,做事要有章法。两者俱佳,可矣!

从深秋田边探出的一朵韭菜花中,人们感悟到:有种精神叫做顽强。尽管微小,却不自弱,“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于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中,有一种掌声为迟到的春天而鼓响!

爱逐名利、锱铢必较的,请到长街闹市去;爱薄舌轻嘴、争是论非的,请到茶楼酒肆去;爱淡泊宁静、沉思默想的,请到乡村来——看风景!

谁都可以是天使

两年前,我和太太从北方的一座小城辞职来到杭州。太太在一家报社做编辑,我则继续做着我的老本行——电台的DJ。

我们借住在朋友的一栋老宅里,很老的房子,在离西湖不远的一条小弄堂里,已经有3年的时间。里面还有四五户人家,跟那些叽叽喳喳讲着南方方言的人,我们少有往来。

院子里有一个大大的铁门,上面有一把巨大的锁,院子里的每一个都有一把铁门上的钥匙。我们的铁门钥匙一直以来都在太太手中。也不知道是怎样形成的习惯,每一个住在院子里的人,从外面奔波回来,把自行车推进院子后,哪怕是在大白天,也要顺手把院门锁上。有时我在想,是否是因为南方人比北方人要警惕。

事情发生在那个炎热的午后。

那时我做的是下午点档的一个音乐节目。我通常是在直播开始前的半个小时赶到电台。在夏天我有午睡的习惯。太太那天正好在报社拼版,在午不会回来。

平时午睡都是太太叫我起床,那天我就睡过了头,醒来的时候离直直播只有半小时了。以往的这个时候,我已坐在办公室里抱着一堆唱片准备进直播间了。我睡眼惺忪地爬起来,走到院子里,看到铁门上的大黑锁,这才想起钥匙在太太的手上。我首先看在院子里是否还有其他的人,结果我发现整个院子里只有我一个人。

我手忙脚乱了起来。院墙出奇地高,我知道我根本做不到“狗急跳墙”,房间里又没有装电话。

我在院子里急得直跺脚。我站在铁门边,像是一个渴望自由的囚犯。然后通过门缝我看到了他。他是一个正好从弄堂里经过的小乞丐。他还是一个孩子,不会超过10岁。炎夏的午后,他只穿着一条脏兮兮的大短裤,头发零乱得像是一蓬稻草,一只手紧紧地抓着背上的袋子,仿佛里面装满了宝物。

我喊住他,我想请他去巷口给太太打个电话。似乎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在我开口之前我首先想的是我是否应该先给他一点零钱作为一种报酬。我翻遍我的口袋,除了张百元的纸币便什么也没有了。我有些尴尬,我似乎还无法做到把100元当做是“零钱”给一个乞丐。

我飞快地跑回屋子想找出一些零钱,没有成功。然后我看到橱柜里放着的两个大大的昨晚剩下的馒头。隔着铁门,我把那两只还很松软的馒头递给了他。我看得出他很高兴,他用蚊子一样的声音向我道谢,转身准备离开。我叫住他,很简短地告诉他我需要他去巷口那个公用电话亭帮我打个电话,并把一张百元纸币放在了他的手掌上。他看了看手里的那张纸币,然后又盾了盾我。我试着对他微笑,隔着门,我再资助对他说,我需要你的帮助,我非常着急。然后我看到他飞快地向弄堂奔去。

10分钟以后他还没有回来,我想他不会回来了。当时我给自己的安慰是,他不回来的是对的——他不理一个愚笨的孩子。

然后我的邻居回来了,邻居打开了铁门。我借了邻居的钱飞奔到大街上去拦的士。

直播没有延误。

晚上问起太太,她说没人打电话给她。我笑着对太太说我白信任那个孩子也。太太笑我。我和太太一致认为那个孩子把钱拿去改善生活了。也只是如此而已。我和太太的生活一如既往。

两个月以后的一天,我和太太在忙着搬家。有文华路上,我们终于分期付款有了自己的房子。大铁门敞开着,我和太庆与那些搬家公司的人一起忙里忙外。太太突然对我说,门口有人叮着你看呢,顺着太太的目光望过去时,钉就愣住了:居然是那个小孩!

他怯怯地站在门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似乎已经很久。我看他的时候,他的眉字微微地舒展了一下,然后,他伸出他的拳着,缓缓摊开自己的掌心。

是一张揉成一团的百元纸币。他把那只手伸给我,黑亮的眼睛望着我和太太。他似乎是个一贯沉默的孩子。

他还用那种蚊子般细小的声音说道,那天,那天我是去准备打电话的„„

那天他沿着长长的巷子刚跑出去,一辆突如其来的小面包车把他的腿撞伤了。他的小伙伴救了他,他在他简陋的房间里,躺了两个月。

尽管我们告诉他他可以保留这张纸币,这100元是他的了,可是男孩走的时候,还是固执地把钱留了下来。我和太太安静地注视着他的离去,用一种近乎崇拜的眼神。

也许,生活可以庸俗地把城市当中的人分为三六九等,但是那一瞬间,我开始相信,诚信作为一种古老的品质,可以让任何一个人发出天使一样的光芒,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的人生。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

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多少年来,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涩气,那面湖水潮湿而新鲜的水气。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

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惟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想。

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手禁不住要伸出去握住什么。这个多么重要,在我表面生活的背后,意识到自己蕴藏着丰富的情感,而这些情感一直活在心里。

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那与我失之交臂的时光和旧梦,充满恍惚怅然的珍惜之感。

想到夏洛蒂.勃朗特、奥尔科特和奥斯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边的安宁。

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悠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

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阔的街道依然人群如织,车水马龙。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是否还留有一点时间对珍贵东西的失落进行偶尔的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地抗拒或冲淡什么。

世界多嘈杂。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疲惫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灵活。

我对实际生活中过分热络的友情,对虚拟世界泡沫般激情的可靠性一直保持平和的怀疑态度。

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写吧,无论写什么,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

手指一次次触摸熟悉的键盘,心里充溢着更新鲜更深刻的感动和疼痛。忽然的,想起海子的一首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时想着写着,会写出满眼的泪来。

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

遇见自己

一个人,遇见自己有三种方式:照镜子、做梦、反思。

照镜子是为了看清自己的相貌,可以端正其衣冠;做梦完全不受我们控制,常常张冠李戴,娇妻美妾,升官发财,一睁眼,全如浮云飘散;反思是心灵自我关照的一种方式,是跳出自己看自己,以局外人、旁观者的心态审视自己,挑剔自己,批评自己,完善自己。

大多数人都喜欢照镜子,几乎每个人都会做梦,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自我反思,自我反省,自我披露,自我谈话。

遇见自己,看起来是个很荒谬的词,实际上,这却是很睿智的状态。

论坛里,看过一个《回过头,遇见真实的自己》的帖子。看到跟帖人讲到一个很玄幻的故事。

一个猎人,50岁,射猎无数,死在他枪下的动物不计其数。他用打猎得来的钱,买田置地,购车筑房,逐渐远离了众乡邻。众乡邻也不愿多理睬他。

他很富足,却很孤独。

一次打猎,他却被一只毒蛇咬伤。昏迷了3天,他做了个梦,梦见了一个比自己小一号的自己,从他的体内出了窍,越走越远,他追也追不上。

醒后,妻子陪在他跟前,他哭了,把自己的梦境说给妻子,他说,原来我自己也要远离我。

妻子帮他擦干眼泪说,之所以你自己会远离自己,是因为你远离了他人。你亲近了他人,自己也就亲近自己了。

接下来的一年,他停止了狩猎,常常去乡邻家里走动,没事的时候,陪乡邻下下棋,喝杯茶,谁家有了个难处,他会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

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家里热闹起来,邻里会把各自家里最好的东西拿给他,他不必打猎,也能享受不一样的野味。

他的脸上回归了笑容,他感觉自己体内那个远离的自己也回到自己身边了。

原来,和他人“套近乎”,自己的心灵才能不迷糊。

遇见自己,并不是非要远离他人,不是顾影自怜,而是多和别人“照合影”,在反思自我的时候,别忘了和别人进行思想碰撞。

高考励志美文

高考励志美文

高考励志美文

高考励志美文60篇

高考励志美文60篇

高考励志美文篇欣赏

高考励志美文60篇欣赏

高考励志美文激励高三

高考励志美文篇欣赏 (3000字)

励志美文

《高考励志美文.doc》
高考励志美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