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教案(优秀)

2020-03-03 21:12: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九年级第二课堂名著欣赏教案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课题:《 鲁滨孙漂流记 》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评价作品内涵和思想感情倾向,初步了解作品情节和人物形象,有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结合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理解主要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结合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理解主要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从中有所启发,有所感悟。

教法:探究法、鉴赏分析法 学法:阅读,小组合作 教具: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激发兴趣:

1、卢梭说:“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

它 。” 提问:这里的“它”指的是哪部名著?

2、《鲁滨孙漂流记》一问世即风靡全球又历久不衰。至今已出了几百版,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各种文字。据说除《圣经》之外,《鲁滨孙漂流记》是再版最多的一本书。在欧美国家是儿童的必读书。

二、了解作者:

这部享誉世界的作品是谁创作的?作者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比一比哪个同学了解的多?

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或指名小结。

三、初步感知:

1、这部小说讲述的是: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孙,不甘于平庸的生活,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去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有一次,遇到(

),鲁滨孙一个人 (

) 他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

), 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在那里度过了(

)年孤独的时光。

2、“我”初到荒岛时心情

),经调整后变得(

),最后(

)地面对生活。

3、在你的印象中,“我”是一个(

)的人。

四、自主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后选派代表发言:

1、“我”身陷荒岛后遇到的困难及心态。

2、“我”活下去的理由及为活下去所做的工作。

3、“我”在荒岛上独自生活的感受。

4、“我”在荒岛上活下去的意义。

五、体会小说的写作特色:

1、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

1)能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具有亲切感。 2)能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具有真实感。

2、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文中最能表现鲁滨孙性格句子是

,表现了他

的性格。

六、课堂延伸:

回忆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某种烦恼或挫折,仿照课文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七、课堂小结:

名著是人类文明不朽的精髓,是人类文化最珍贵的记忆,名著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考试,更在于典范语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它给予人心灵的滋养,给予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因此对于课外名著,我们应努力做到:首先要树立信心,其次要多阅读涉猎,多收集积累,再次要多交流多讨论,最后就是多感悟多运用。

2、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 鲁迅

八、布置作业:

必做:课外进一步阅读《鲁滨孙漂流记》,以《我眼中的鲁滨孙》为题写一篇小文章。

选做:设想有一天你在森林迷了路,你将怎么办?学习一些野外求生的本领。

九、板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

一、导入谈话,激发兴趣

三、初步感知

五、体会小说的写作特色

七、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二、了解作者

四、自主探究

六、课堂延伸

八、布置作业

第二课堂教案(优秀)

第二课堂教案

第二课堂教案

第二课堂教案

第二课堂教案

第二课堂教案

第二课堂教案

第二课堂心得体会[优秀]

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教案

第二课堂硬笔书法教案

《第二课堂教案(优秀).doc》
第二课堂教案(优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