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灵山大佛

2020-03-02 03:31: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无锡灵山大佛

08历21 08022007 冯芯婷

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刮起了一股人造景观热潮。在21世纪初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涌现出愈来愈多的人造景观,据不完全统计,大中型“人造景观”在全国数以万计,名头数不胜数,如世界公园、三国城、西游宫等等,仅和《西游记》沾边的人造景观,全国就有几百处。有关方面估计,到2007年为止,我国人造景观总投资已超过700亿元,占地面积超过24万余亩,稍有规模的景观,投资都在千万元以上。兴建于1997年的人造景观“无锡灵山大佛”先后被评为4A级、5A级景区,游人如织,年收入突破10亿,破除了国内人造景点“富不过三年”的发展规律,走出了一条国内人造景点发展的成功之路。

一、灵山大佛的概况

灵山大佛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的小灵山地区,该处原为唐宋名刹祥符寺之旧址,为保存古迹,弘扬文化,落实宗教政策,由修复祥符禅寺建造大佛立像筹建委筹划,在恢复祥符寺的同时,兴建八十八米高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佛立像。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灵山大佛景区位于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占地面积约30公顷。从灵山大型果园停车场步行至照壁广场,可见三山环抱,灵山大佛巍然屹立,气势雄伟壮观。大佛南面太湖,背倚灵山,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地灵形胜,风水佳绝,为难得之佛国宝地。灵山大照壁可谓华夏第一壁,长39.8米,高7米,正面“灵山胜会”石刻组雕,神仙道伟,千人千面,栩栩如生;背面为“唐僧赐禅小灵山图”。

大佛采用青铜材料铸造,除因青铜件持久永恒外,更重要的是青铜艺术是源于石器时代的古典艺术精粹,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极为灿烂的一部分。青铜艺术的古朴素雅和优美细致,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地位。

灵山大佛的主要数据资料如下:

1、灵山大佛通高88米,佛体79米,莲花瓣9米。

2、灵山大佛佛体(不含莲花瓣)由1560块6-8毫米厚的铜壁板构成,焊缝长达30余公里。

3、灵山大佛铸铜约700吨,铜板面积达九千多平方米,约一个半足球场大小。

4、由于高科技的运用,灵山大佛能抵御14级台风和8级地震的侵袭。灵山大佛的塑造,依据佛经如来三十二形相的记载完成:大佛慈颜微笑,广视众生,右手“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左手“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均为祝福之相,整个佛像形态庄严圆满,安详凝重而细致,显现佛陀慈悲的法相。

二、灵山大佛成功的原因

1、对文化的重视及其利用

灵山大佛之所以如此成功,是跟它从一开始就注重文化内涵、以发扬佛教文化为宗旨这一明智的适应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策略分不开的。灵山人并没有急着贪大求洋,以要造一座“创纪录”的雕像做噱头,而是以挖掘本土文化为重点,首先从恢复千年古刹祥符禅寺入手,同时,对外宣传以促进佛教文化的交流、满足海内外广大佛教信众宗教生活需要为宗旨,以中国佛教“五方五佛”的信仰体系为支撑。“五方五佛”是前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对传统佛教概念的全新解释和演绎。赵朴初认为,神州大地上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别有五尊大佛——东方灵山大佛、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央龙门大佛,这五尊大佛构成了中国主要的佛教信仰和佛教观光体系。赵朴初的“五方五佛”理念,从根本上肯定了年轻的灵山大佛在中国佛教界的崇高地位,为灵山大佛景区发展成为江南佛教文化的代表性丛林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大佛建成后,又成功地将一系列商业化的运作融入文化活动中:与中央电视台联手举办了“综艺大观”和“两岸三地大团圆”活动,充分发挥出灵山大佛在港澳台和海外华人 1 中的感召力,增强海峡两岸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开发、包装除夕撞钟大型活动,使之成为周边地区欢度春节的新时尚;通过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让中国的灵山大佛与美国的自由女神对话,开创东西方旅游、文化交流全新境界;举办集自然山水和佛教文化于一身、融休闲娱乐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灵山文化旅游节;开展将太湖和灵山这无锡旅游的两大亮点有机结合的“游灵山,免费坐船游太湖”活动以及气势宏大、充满中华传统文化浓烈气息的灵山风筝展等等。这一系列的运作不仅充分弘扬了灵山文化和传统佛教文化,同时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其成熟的文化商业化互动手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佛教主题景区发展道路。

灵山人始终以文化为核心竞争力。在成为著名佛教主题景区后,灵山人继续努力,以申办世界佛教论坛为契机,以灵山慈济基金会和灵山佛教文化网站为重点,全面提升灵山佛教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以此为灵山各项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由此看来,经济和文化两者并不矛盾,不能忽略文化只顾经济效益,也不能忽略经济只抱着老祖宗留下的遗产固步自封。发展文化的同时发展经济也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两全途径,双管齐下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妙招。

2、前期论证及修建过程科学严谨

灵山大佛不仅在修建前广泛听取了各方意见,请专家反复论证,在修建过程中也毫不马虎。在大佛的建造过程中,运用了现代高新科技,如先进的抗风、防震、避雷等措施,其中,避雷针就被巧妙地藏在大佛的发髻里。由于使用了特型铜壁板和先进的焊接技术,大佛的外形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在艺术形象上,灵山大佛在继承了古代传统造像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雕塑的某些风格和手法,使佛像更具有时代特征;另一方面,在雕塑过程中广泛征求和听取佛教界有关人士的意见,并多次反复修改,博采众长,精益求精。所以,灵山大佛不仅在高度上属于“神州之最”,而且在艺术形象上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除了艺术形象以外,灵山大佛在工程质量上也是从一开始就予以高度重视的。首先在选择工程承制队伍上进行严格把关,坚持选择确有雄厚实力、丰富实践经验和良好信誉的部门作为工程的主要施工单位。大佛的铸造是一项大规模、高难度的工程,筹建委决定由南京晨光集团承建此项工程。南京晨光集团有令人信赖的技术,并曾在建造香港天坛大佛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佛的建筑结构设计由设计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而名闻海内外的华东建筑设计院承担,大佛艺术造型由南京艺术家吴显林负责雕塑设计。

2009年,无锡灵山大佛风景区还与中检江苏公司签订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合同,开创了江苏省内5A级景区CQC双体系认证的先河。其中,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即要求坚持旅游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协调的方针,实现景区节能降耗,成为生态园林,使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统一。灵山大佛景区在落实景区与自然环境科学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3、充分、正确使用舆论力量

灵山大佛景区发展如此迅猛、影响如此巨大的原因是充分利用了正面舆论的效应,使其为自身的发展广开门路。灵山大佛的建造和民心、顺民意,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人们不仅将建造灵山大佛看作佛教界的事,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认识建造大佛的重要内涵。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尤其关注大佛的建造,他先后多次亲临小灵山现场视察指导,多次为灵山大佛赋诗题词,并亲自进行“五定”,即定点、定形、定名、定位、定向。此外,在修建前,由于想到建成后是新景区,没有底蕴,所以灵山人巧妙地将灵山大佛与天下闻名的乐山大佛、云冈大佛等放到了一个等级,为灵山大佛迅速打开知名度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无势可借的情况下通过自己造势,增加了公众的注意力,使人们对灵山大佛又多了一层信任和支持。大众的支持成了良好舆论形成的前提,灵山大佛正是借助这样的机会不断扩大正面舆论的范围和力度。

2 1997年,灵山大佛刚刚建成,在国内旅游行业还缺乏知名度,灵山人就想到借助灵山大佛开光大典为灵山打开知名度。1997年11月15日,灵山大佛隆重举行开光盛典。由于灵山大佛的落成是中国佛教史上近百年来最大的一件盛事,因此世界佛教三大教派数十位大德高僧共同主持开光盛典。各地信众从凌晨四时起就陆续赶来,车流绵延20多公里。包括凤凰卫视在内的几十家媒体对开光典礼做了报道,灵山的知名度获得了极大提升,为灵山顺利走向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内,灵山人就迅速地将广场和大佛建好,让来参加节日庆典的国内外宾朋刮目相看、深感震撼,无形中相当于起到了免费广告的作用。此外,灵山景区很注重利用大型活动如灵山文化旅游节、除夕撞钟活动等宣传造势,每举办一次大型活动,都要邀请国家领导人、国外友人、国内名流参加,使景区知名度不断扩大。注重媒体的宣传作用也是其不断提高知名度的又一手段,灵山充分借助媒体的影响力加强人们对其的良好印象。除了面向大众传播媒体做宣传,他们还结合弘扬佛教文化,不定期地组织佛教信徒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了景区在佛教信徒心中的地位和知名度、美誉度。就这样,灵山景区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越来越好,地位也不断提高,这得益于舆论的良好推动力,提高了灵山大佛的知名度,将灵山景区的发展推向成功。

此外,灵山人还提出了“经营景区”向“经营品牌”转变的理念,通过品牌的创新和运作,实施多元化发展,构建大型旅游产业集团。在此理念的指导下,灵山通过自身的努力,形成了旅游、餐饮、食品、香烛、旅游工艺品、房地产、生物科技等为主的多元化产业链,景区的形象和层次都得以大大提升。

这尊宏伟庄严的大佛是中国佛教界近百年来最大的一件盛事,同时也将成为太湖明珠——无锡的标志之一,对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无锡灵山大佛

无锡灵山大佛

无锡灵山大佛

无锡灵山大佛导游词

无锡灵山大佛导游词

无锡旅游灵山大佛导游词

无锡灵山大佛旅游营销策划方案

游无锡灵山大佛作文500字

无锡灵山大佛的专业导游词

灵山大佛

《无锡灵山大佛.doc》
无锡灵山大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