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2020-03-01 18:17: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当代中国的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摘要 人类学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社会科学,其研究的进展和理论的进步都依赖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领域,同样追求以实践为核心的研究方法、研究理论以及用实践来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当代中国,人类学和马克思主义在实践观上具有相当的共同性,也对社会科学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人类学 实践 马克思主义 田野调查法

一、人类学研究视野中的实践观

(一)作为社会科学的人类学

十九世纪中期,人类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其研究和发展逐步完善,并逐步深入到社会科学研究的诸多领域。

人类学,顾名思义是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早期人类学的研究源于殖民者对新大陆的探索,随着社会科学和人类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学者认为“人类学的研究便是同时从生物性和社会一文化性两方面出发,全面而又深入地研究‘人’本身及其所创造的文化”。人类学成为了一个涵盖生物、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在所有的社会科学中,人类学算是“一门最为多样和不定的学科之一,……而人类学家之间对文化发展和社会进化的看法也不尽一致”,尽管如此,人类学家及人类学的工作者们仍然对这一学科有相当的共识,原因便是基于实践研究的最基本的人类学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法,或者是田野调查法。

(二)以实践活动为主的研究方法

田野调查法,就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人某一社区,通过直接的观察、访谈、居住等方式,参与社会去生活,获取一手资料的过程。“人类学的材料,主要不是来自现成的书本,也不是取自官方的文件,也不想某些自然科学学科得于实验。它的基本来源只有一个:田野工作”,而田野工作是实践性的,是将书本理论知识放人到当代社会生活中,获取材料一手材料,再将这些材料用之于我们的理论研究当中。

人类学的整个传统理论和指导思想,都是在田野调查的指导之下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从美国人类学之父博厄斯到英国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到中国二十世纪中早期的费孝通、林耀华、凌纯声,再到当代世界和中国的人类学研究者,几乎没有一项研究的完成和一位大师的出现不是以深厚的功底、扎实的调查以及充分的实践来完成的。时至今日,实践已经成为了人类学学科的共识和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二、以实践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概念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既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创造的优秀理论成果。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形成了包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内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很多方面,但是从社会学研究的角度看,时至今日对人类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根本点是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本点就在于与时俱进。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坚决反对错误倾向;又反对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和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不断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新的回答。在这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是光辉典范。

世界上任何科学的发展无一不是与实践理性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通过实践,精确的把握微观世界,同时又对整体性有所把握,才能更好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将科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将思想理论运用到科学实践当中,指导人们的实践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人类学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

(一)人类学思潮中的马克思主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波及到整个西方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出现,让很多学者开始意识到过去的社会研究对理论知识的缺乏,纷纷开始转向新的理论解释,许多人类学家也逐渐转向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研究和探求。

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和田野材料,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原始社会和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至关重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就是一部以人类学资料为主的著作,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借用人类学中唯物史观的研究成果,系统地阐述了人类社会史的发展及趋势。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思想和人类学思潮之间有着十分重要而密切的联系。

(二)倡导实践的研究方法

当代世界,只要提到人类学,人们便会想到田野调查,便会想到田野调查的相结合的非常重要的实践性研究方法。一定程度上,人类学之所以重要不仅是见之于其深刻的思想理论方面;更是归功于其余现实生活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性知道的研究方式。当今社会,没有田野的人类学是不成立的;没有实践的人类学田野同样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实践指导的研究范畴

实践在社会现实的层面不仅一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实践也在科学层面指导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学和所有的社会科学一样,我们的研究都是从人类自身开始,经过实践又回归到人类自身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最重要的莫过于有实践为指导的思想和研究。

在人类学产生之初,研究者们在书房、图书馆、办公室进行写作和探讨,但是自从田野调查的实践行为进入到人类学者的视野之后,田野工作,实地调查就和人类学的科学探索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从马林诺夫斯基、博厄斯、拉德克利夫一布朗、埃文斯一普理查等国外知名人类学家,到费孝通、林惠祥、凌纯声、林耀华等当代中国人类学的开创者们,再到当代知名的人类学研究者,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的研究成果不是在客观和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的;也没有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成果是凭空主观臆断的;更不可能出现超越实践、超越现实的人类学研究和理论范畴。

四、实践――持续地发展、动态地看世界

实践,不管是在历史长河中,还是在社会科学的发展史中,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正是在时间的指导下,我们的社会才得以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我们的研究才得以深入、整合、再认识。

如果说人类学是研究人本身的一门社会科学的话,那么,对人的了解便是在不断重新自我认识、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的。正如人类学学者所说:“人类学知识产生于社会,来自对人的世界的参与观察和体会,它向来没有脱离社会的思想和实践。”从这一角度看,实践的本质就是认知,而认知则是为了刚好的实践,人类学范畴的实践和马克思主义中坚持的唯物主义观念,也就是对实践的一种认识。实践就是要让人们更理性的看待社会、看待自己、看待发展,就是要不断地在实践中,重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认识发展。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梦

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课社会实践调研参考题目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个人感想

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历史意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特征体现

《当代中国的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doc》
当代中国的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