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发布2003年度粮油工业统计信息

2020-03-03 15:45: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发布2003年度粮油工业统计信息

中国粮食行业网2004-8-6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发布2003年度粮油工业统计信息

根据2003年全国粮油加工业统计年报数字显示,全国纳入统计(以下简称入统)的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12777个,其中:大米加工企业7815个,年总生产能力6970万吨;小麦粉加工企业3469个,年总生产能力6395.8万吨;油脂加工企业1493个,年总生产能力4175.5万吨,精炼能力1309万吨。

2003年,大米总产量2131.3万吨,其中:特等米占31.8%,标一米占56.1%,标二米占9.4%;小麦粉总产量2789.4万吨,其中:特一粉占38.6%,特二粉占29.1%,标准粉占14.5%,专用粉占12.5%;食用植物油总产量953.1万吨,其中:大豆油占41.1%,菜籽油占30.1%,花生油占4.8%,棉籽油占2.8%。从食用油的等级结构看,色拉油占37%,高级烹调油占7.1%,一级油占9.2%,二级油占27.5%。

2003年粮油加工业主要经济指标为:

——现价工业总产值1668.3亿元,其中:大米加工业362.3亿元,小麦粉加工业464.6亿元,食用植物油加工业841.5亿元。

——产品销售收入1635.7亿元,其中:大米加工业349.8亿元,小麦粉加工业423.1亿元,食用植物油加工业862.7亿元。

——利润总额33.6亿元,其中:大米加工业6.7亿元,小麦粉加工业5亿元,食用植物油加工业21.9亿元。

——出口交货值24.5亿元,其中:大米加工业7.2亿元,小麦粉加工业5.4亿元,食用植物油加工业11.9亿元。

——资产总计998.7亿元,其中:大米加工业171.3亿元,小麦粉加工业321.6亿元,食用植物油加工业505.8亿元。

——负债合计725.9亿元,资产负债率72.7%;其中:大米加工业119.5亿元,资产负债率69.8%;小麦粉加工业220.2亿元,资产负债率68.5%;食用植物油加工业386.2亿元,资产负债率76.3%。

——年末从业人数33.6万人,其中:大米加工业10.3万人,小麦粉加工业13.3万人,食用植物油加工业9.94万人。

总的来看,粮油加工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产品结构正在调整优化,档次有所提高。大米产量中,特等米所占比重达到31.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特等米比重达到50%以上的省市有天津、辽宁、上海、江苏、山东、重庆、甘肃等;小麦粉总产量中,特等粉(含特一粉和特二粉)所占比重达到67.7%,专用粉比重达到12.5%,分别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专用粉比重达到25%以上的省市有内蒙、上海、浙江、广东、青海等;食用植物油总产量中,色拉油所占比重达到37%,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色拉油比重达到50%以上的省市有北京、天津、河北、浙江、山东、广西、重庆。

二是大型企业的主导作用增强,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在大米加工企业中,年产量达10万吨以上的有5家。黑龙江北大荒米业有限公司、安徽稼仙米业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金秋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胜兴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银欣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健良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福建莆田市东南香米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北京山轻机国宝桥米有限公司、吉林裕丰米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泉州市金穗米业有限公司等前10家企业总产量达112.9万吨,总产值达21.

2亿元,利润总额达0.42亿元,分别占全国入统大米加工企业总量的5.3%、6%和6.3%。其中黑龙江北大荒米业有限公司产量达30.3万吨,占全国入统大米企业总产量的1.4%,占黑龙江省入统大米企业总产量的8.1%;在小麦粉加工企业中,年产量达10万吨以上的有28家,其中达到20万吨以上的有7家。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河北五得利面粉集团有限公司、郑州金苑面业有限公司、河北华龙集团甲家面粉有限公司、河南莲花面粉有限公司、山东济宁市利生面业有限公司、北京古船食品有限公司、广东蛇口南顺面粉有限公司、江苏通州市银河面粉有限公司、湖北金华麦面集团有限公司等前10家企业总产量达393.2万吨,利润总额达2.8亿元,分别占全国入统面粉加工企业总量的14.1%和56%。其中:中粮集团、河北五得利集团、郑州金苑面业三家企业的产量分别达到82.3万吨、77万吨和73万吨,占全国面粉总产量的8.3%;在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中,年产量达10万吨以上的有19家,其中达到50万吨以上的有5家。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福建金石制油有限公司、广东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浙江金光食品(宁波)有限公司、上海嘉里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河北秦皇岛金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江苏南通宝港油脂发展有限公司、山东益海(烟台)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山东渤海油脂工业有限公司等前10家企业总产量达412.5万吨,利润总额达6.2亿元,分别占全国入统油脂加工企业总量的43.3%和28.3%。其中九三油脂和中粮集团产量分别达到113.8万吨和106.8

万吨,占全国油脂总产量的23.1%。河北省仅三河汇福和秦皇岛金海粮油两家企业的总产量就达

32.9万吨,占全省14个入统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总产量的87.3%。

三是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粮油加工业的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深化,民营粮油加工企业迅速发展,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生了一批在本行业位居前列的大型或特大型加工企业。如:大米加工企业中的黑龙江金秋集团、福建胜兴米业、福建东南香米业、吉林裕丰米业等;面粉加工企业中的河北五得利集团、郑州金苑面业、河北华龙集团等;油脂加工企业中的福建金石制油、江苏南通宝港油脂、河北三河汇福粮油等。

在全国12777个入统粮油加工企业中,民营企业单位数占74.1%,总产值占48.7%,销售收入占49.4%,总资产占46.8%,利润总额占48.7%,从业人数占57.3%。

在大米加工业,民营企业数量占73.5%,总产值占55.2%,销售收入占56.6%,利润总额占78.6%,总资产占46.8%,从业人数占56.6%;在小麦粉加工业,民营企业数量占77.1%,总产值占60.7%,销售收入占64.8%,利润总额占92.1 %,总资产占53.6%,从业人数占57.6%;在食用植物油加工业,民营企业数量占70.1%,总产值占39.3%,销售收入占38.9%,利润总额占29.6%,总资产占42.4%,从业人数占57.7%。

四是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在食用植物油加工业占据重要地位。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虽数量不多,但规模较大,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也较大。特别是在食用植物油加工业,位居前列的大型企业中,大都是外商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而且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国有企业。

五是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初见成效,“放心粮油”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品牌效应逐渐显现。一些国有企业通过改革改组,卸掉了历史包袱,转换了经营机制和经营理念,加强了企业管理,改善了经营服务,销售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好转。江苏通州市银河面粉有限公司改制后,加强了技术改造和经营管理,2003年面粉产量达到17.5万吨,销售收入达到3.09亿元,利润达到128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9%、15%和50.5%;江苏海安大公油厂破产后新成立的南通家惠油脂有限公司,2003年产量和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55.9%和45.5%。

随着“放心粮油工程”的深入开展和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的加强,名牌产品、放心粮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越来越成为人们购买和消费的首选产品。南通市2003年“放心粮油”产量占全市粮油总产量的比重,大米达78.48%、小麦粉达73.85%、食用油达68.82%;“放心粮油”总产值占全市粮油加工业总产值70.24%,销售收入占72.62%,利税占80.5%,利润占88%。

目前,粮油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仍不够合理,“小、散、差”的状况尚未改变;相当一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利用率较低;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流动资金不

足、资产负债率高、经济效益差的问题;在产品质量方面,还存在合格率不高和滥用面粉增白剂的现象。因此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提出:

一要深入开展放心粮油工程,加快推进粮油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要在严格审查的基础上,继续评审和推出“放心粮油”产品,加强监管,扩大市场占有率;要大力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总结各地开展“两代一换”的经验,进行宣传推广,并使其内容更加丰富,措施更加完善;要采取增设农村购销网点、成立农产品合作社等各种方式,加强企业与农民的联系,把放心粮油打入农村市场,从而提高农村市场粮油质量,保护农民身体健康;要搞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做好信用征集、评价、披露等各项工作和宣传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粮油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意识。

二要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培育名牌产品。粮油加工业要以中国名牌产品评价为契机,在全行业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实施“粮油名牌工程”。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名牌培育的基础工作,制定名牌培育计划,选择一批规模较大、产品质量较好、市场占有率较高、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和产品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加大服务力度和宣传力度,帮助企业搞好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使之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级名牌或省级名牌,从而带动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面临的人才问题更加突出。为此,要加强粮油加工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按照不同工种进行岗位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特别是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国家粮食局也将在全行业组织开展工种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工作,实行持证上岗。

四要加快国有粮油加工企业改革改组步伐。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鉴于粮油产品的特殊性和粮油市场稳定的重要性,对部分大中城市的国有骨干粮油加工企业,应适当保留一部分国有股份,实行国有控股或参股,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载体,以利于宏观调控和粮食应急措施的顺利实施。五要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一方面,要继续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积极推广高新技术,发展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产品档次;另一方面,要调整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扶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企业集团,提高粮油加工业的生产集约化程度,改变目前存在的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落后的状况。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以资本、技术、品牌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走低成本扩张的道路。要注意防止项目建设中的盲目性,对新上大型项目要特别慎重,避免形成新的包袱。

关于我国大豆压榨业有关情况的公告

------------------

中国粮食行业网2005-3-10

关于我国大豆压榨业有关情况的公告

(2005年第1号)

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

近年来,我国大豆压榨能力超常规快速扩张,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4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委托我协会进行大豆压榨能力统计工作,并进行行业预警。为此,我协会在有关部门和相关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下,对全国大豆压榨企业进行了初步的统计调查。现将有关情况简述如下:

一、统计范围

针对这次统计调查所面对的实际情况,我协会确定,这次统计调查的范围是:我国大豆土产区和相关地区仍在运营的、日处理大豆200吨以上的压榨企业,并将我国已建成的日处理大豆 1000吨以上的压榨企业,作为这次统计调查的重点。

二、加工能力

我协会的初步调查统计显示,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日处理大200吨以上的大豆压榨企业169个,总加工能力为日处理大豆23.37万吨,按300个工作日计算,折合年加工能力7010万吨。其中,日处理大豆1000吨以上的加工企业90个,平均日加工能力达2192吨,等于年加工能力5920万吨,占全部大豆压榨能力的84.4%。

三、产能分布

从初步统计调查来看,全国仍在运营的日处理大豆200吨以上的大豆压榨企业,分布在19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日处理大豆1000吨以上的榨油企业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等沿海地区。这7个地区共有千吨以上的大豆压榨企业63个,大豆日处理能力为14.4万吨,占全国千吨以上榨油企业总加工能力的73%。

四、压榨能力超过市场需求

从我国大豆压榨的资源供给来看,2004年国产大豆1800万吨之中,大体上有900多万吨用于榨油;同年进口大豆2023万吨。因此,2004年我国大豆压榨业的原料供给为2900多万吨,远远低于每年7010万吨的大豆压榨能力。

从豆粕的市场需求量来分析,2004年度我国国内的豆粕消费量预计为2100万吨左右,折合大豆2600多万吨;2004年度我国出口豆粕65.6万吨,折合大豆80多万吨。两项合计,2004年度我国豆粕的市场容量不到2200万吨,约折合大豆2700万吨左右。因此,现有大豆压榨能力是豆粕市场实际需求的2.6倍以上,大豆压榨业的年综合平均开工率不足40%。

五、主要问题

业内绝大多数企业认为,大豆压榨能力过剩,已经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产能过剩导致大豆压榨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加大了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二是大型大豆压榨企业的布局不尽合理,一港多厂的现象已经在大连、东莞等港口城市出现,更加剧了企业的经营难度和经营风险。三是大豆压榨企业之间争夺原料,采购分散,缺乏协调对外、统一订货的机制,增加了国内市场的不确定性。另外,仍有一些大豆榨油企业技术还不够先进,设备还比较落后,大豆榨油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任务还相当繁重。

针对这些问题和我国大豆压榨业存在的其他问题,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并在逐步落实。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要采取措施,避免大豆加工能力的进一步盲目扩张,并要积极探讨业界的联合之路。

在此,我们希望社会各方投资者,要非常理性地正视大豆压榨能力过剩的现实,慎重抉择,谨慎投资。

粮食行业协会工作总结

某县粮油行业协会工作报告

粮油信息快报

粮食批发市场粮油交易合同

粮食批发市场粮油交易合同

某县粮油行业协会200X年度工作报告

某县粮油行业协会2004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某县粮油行业协会2004年度工作报告

中国十大发布信息网站排名

粮食批发市场粮油交易合同[版]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发布2003年度粮油工业统计信息.doc》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发布2003年度粮油工业统计信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