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文庙

2020-03-02 03:37: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穿透时空看文庙》

本期导视:

是什么让它在近两千年里几经损毁又涅槃重生? 是什么让历代官绅乡野、文人墨客纷至沓来?

又是什么将它重新推向现代郑州人关注的视野,引来争议不断? 敬请关注《文化郑州》本期最新探索《穿透时空看文庙》 主持人:

大家好,欢迎收看这一期《文化郑州》,我是吕雷,抖落1900多年的历史风尘,2006年,当郑州文庙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时,太多的郑州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在一番 “笑问客从何处来” 荒唐的疑问后,开始用诧异的目光探询这位“老郑州”的前生今世!虽说郑州文庙并不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全部内涵,但作为古代读书人的聚集之地,郑州文庙却是这里文脉渊源的点睛之笔。历经风风雨雨,它来源何时?有着什么样的经历?在郑州这座城市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又是什么让它引来争议不断? 。 解说:

说到文庙,那可不是什么希奇的地方,稍微有些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那就是孔子庙,有的地方也叫夫子庙,唐朝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孔庙又称为“文宣王庙”。明朝以后,孔庙统称为“文庙”。 旧时,全国许多地区在县一级城镇都会设文庙,所以国内文庙可以说数不胜数。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著名的四大文庙。有建于公元前478年的山东曲阜孔庙;有建于元代大德六年的北京文庙;有落成于宣统元年的吉林文庙和北宋景祐元年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的南京夫子庙;而建于1900多年前汉代的郑州文庙,如果从建筑年代来说,真可以称为如今中国文庙中当之无愧的大哥级建筑了。

从郑州火车站往东,到东大街和紫荆山路交叉口向东不远处,坐落着一个修葺一新的古式院落,这里就是郑州文庙。眼前的这座郑州文庙,便是2004年到2006年由郑州市人民政府拨款3000万元重新修建的。但如果在空中俯瞰:宽阔的广场,全木结构的牌坊,“棂星门”, “泮池”, “状元桥”,大成门,乡贤祠,名宦祠,大成殿、尊经阁,东西厢房等排列有序,规整庄严。

2006年以前,对许多住在这里的老郑州人来说,它只是个破旧的庙宇。只有极少数的郑州人,才知道这里曾经是在历史上几度辉煌的郑州文庙。现在让我们穿过这重重的院门,透过这层层地砖,去探索历史深处的郑州文庙。

说到郑州文庙的诞生,那可是1900年前的事了,咱们不得不说到东汉的汉明帝刘庄。

汉明帝刘庄,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个儿子。光武帝死后他继位,在位18年。

当时的东汉建都洛阳。据说这个汉明帝刘庄特别喜欢读书,他经常到当时的国子监,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立大学里巡视,并且亲自给学生们上课,还隔三差五来国子监给学生们讲解经书,答疑解惑。皇上的行为自然得到了汉朝各级大臣们的效仿,一时间办校成风,各地纷纷办起了各式学校。

当时的郑州,还只是三川郡的一个小小管县,但是,由于距离汉代都城洛阳很近,自然近水楼台,很快就开办起了自己的学校,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郑州文庙前身。 既然是学校,又为什么会被称做文庙呢?

据文献史籍《孔子》《孟子》等书记载:早在周王朝时期,中国已经开始出现了学校,天子办的学校叫“辟雍”,诸侯王办的学校叫“泮宫”地方办的学校叫“痒序”, 由于儒家学说体现了执政者的政治需求,所以在汉武帝的时候,宰相董仲舒就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奠定了孔子的历史地位,到了东汉,各地新建的官办学校如县学、州学、府学等都敬奉孔子,学校里一般都专门设有敬奉孔子的殿堂,后来就逐渐形成了庙学合一的新模式,再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一些学校就渐渐将这些庙学合一的学校演变成了专门敬奉孔子的孔庙,相对于“武庙”,就是供奉关羽、岳飞的庙,这些敬奉孔子的孔庙便统称为文庙了,郑州文庙便也如是。

“学而优则仕”是一句在民间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名言,也成了历朝历代无数学子的共同梦想,尤其了隋代以后,科举制度的确立更进一步将儒家学说推崇到了一个新境界,一心想要鲤鱼跳龙门的万千学子更是无不对孔子顶礼膜拜。因而使得文庙香火不绝; 据明朝嘉靖《郑州志》记载:郑州文庙规模人气最旺的时期是在元代,当时郑州文庙占地已达37亩,有200多间东西配房。文庙也是当时郑州屈指可数的建筑。每年的春秋两季,郑州文庙都会举行大规模的祀孔大典,每逢此时,可以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地方文武官员及各界名流都要到此参拜,史料中这样形容祭祀场面:“钟鼓齐响,笙歌共鸣”,可见场面之热闹与隆重。也许你要问:为什么在元朝这个蒙古族领导下的国家里,作为汉文化典型的文庙会有如此兴旺的景象呢?

史料记载:儒家文化的社会地位在元代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孔子在元代还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使其美誉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孟子等历代名儒也获得了崇高的封号;元朝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专门设立“儒户”阶层,保护知识分子,“愿充生徒者,与免一身杂役”。也就是说,在元代,只要愿意学习,知识分子是可以不干活的。

纵观历史,元代的普及教育远远超过了前代,据记载,当时全国的书院就达到400多所,州县级学校的数量最高时达到24400余所。对元代儒家文化的发展,现代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曾这样评价:“以论元朝,为时不过百年。„„若由汉高、唐太论起,而截至乾隆二十年以前,则汉、唐、清学术之盛,岂过元时!”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郑州文庙鼎盛于元代的原因了。

对教育的重视自然带来丰厚的汇报,今天郑州地区仍让我们叹为观止的观星台、工程庞大的贾鲁河两大工程,都是元朝时修建的。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无论统治中原的是汉族、蒙古族还是满族,对孔子的尊敬却始终不变。文庙的幸存,也许正是得益与此。

历史上郑州文庙的几次破毁都与大火有关:史书记载:元朝时一场大火,使文庙建筑遭到巨大破坏。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官署按照原来的样式重建,明、清两代亦多次重修,但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文庙再遭大火,建筑毁废殆尽。

采访:[几经大火和修复] 本期导视:

是什么让它在近两千年里几经损毁又涅槃重生? 是什么让历代官绅乡野、文人墨客纷至沓来?

又是什么将它重新推向现代郑州人关注的视野,引来争议不断? 敬请关注《文化郑州》本期最新探索《穿透时空看文庙》 [现场读书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正文解说:

[电视画面:国学教育班]

2006年郑州文庙修建后,在这里开设了国学班。

据史料记载:历代,文庙都是要么前庙后学、要么左庙右学、或者右庙左学。按照古例,郑州文庙修复后也以前庙后学的形式开设了国学班,郑州文庙目前是国内恢复文庙的传统教育功能,从而实现“有庙有学”的第一家文庙。 [电视画面:文庙仪式] 对于着汉服、行成童礼、祭孔、读经…这种模式,目前有赞美者,有质疑者,更有反对者。

有人认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是穿上汉服在文庙行几个礼就能学到的,需要深入到中华文化的内部学习,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有的表示,他曾看到过行成童礼的过程,感觉在现代的外衣下套上一层汉服行礼的形式非常别扭,只要能让人领略礼仪的精髓,穿什么样的衣服并不重要。

与此不同的是,有人认为,国学是中国几前年来的文化精华,再说反复的诵读可以有效地唤醒右脑强大的记忆力,还可以使孩子变得很有礼貌。

采访专家:(谈恢复国学的个人看法) 主持人:

今天,在这琅琅的书声中,当我们穿过重重的院门,透过层层地砖,我们也许就能找到历史深处文庙的内涵,我们知道,孔儒思想还将继续传承,文庙还将继续活在我们身边,感谢收看这一期的《文化郑州》,再见!

文庙导游词

文庙导游词

文庙工作总结

建水文庙

吉林文庙导游词

大同府文庙

桐城文庙导游词

宁远文庙导游词

建水文庙导游词

建水文庙导游词

《郑州文庙.doc》
郑州文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