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2020-03-02 17:54: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规范公司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公司工艺技术水平,结合公司实际,制订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通用于各生产、辅助生产车间的各生产岗位。 3 准则

3.1 工艺、技术指标的管理

3.1.1 工艺指标由生产技术部制定报经理批准执行,任何人不得随意违反或改动,若因原料、设备的改变或因操作条件发生变化需作调整时,由有关车间以书面报告生产技术部审核,并报经理批准后执行。 3.2 工艺流程与设施的管理

3.2.1 对主要物料流程、辅助物料流程及其设施进行改变时,必须制定出完整的方案报生产技术部审核,并报经理批准后实施。

3.2.2 因扩建、技改及环保治理改变工艺流程及设施时,必须由有关单位写出可行性方案,经公司充分论证批准后方可设计施工。 3.3 工艺技术台帐管理

3.3.1 台帐种类包括:产量、消耗指标台帐、工艺指标台帐、技改台帐、操作事故台帐、质量事故台帐。

3.3.2 台帐的具体内容

3.3.2.1 产量、消耗指标台帐要求:各车间都要建立产量、消耗指标台帐,对全部产品的日产量、各类消耗的日耗量、单耗等进行记录。

3.3.2.2 工艺指标台帐要求:各生产车间都要建立工艺指标台帐,对所有的厂控和主要非厂控工艺指标进行逐日记录。 3.3.2.3 技改台帐

3.3.2.3.1 生产技术部和各单位均要建立技改台帐。

3.3.2.3.2 内容包括技改名称、技改的内容(包括意义)、费用、实施的起止时间、提出人和实施人、实施效果。 3.3.2.4 操作事故台帐

3.3.2.4.1 生产技术部和各生产车间都要建立操作事故台帐。

3.3.2.4.2 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日期、地点、事故名称、事故属性、事故损失、事故原因、责任人、处理结果、防范措施,可根据本车间的实际情况增减内容。

3.3.2.5 质量事故台帐

3.3.2.5.1 生产技术部和各生产车间都要建立质量事故台帐。

3.3.2.5.2 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日期、地点、事故名称、事故属性、事故损失、事故原因、责任人、处理结果、防范措施,可根据本车间的实际情况增减内容。 3.3.2.6 台帐的填写与保管

3.3.2.6.1 台账的填写由各车间工艺员或事务人员填写,必须按时认真填写,填写的数据必须准确、真实。

3.3.2.6.2 台帐必须清洁、无乱划。

3.3.2.6.3 每本台帐的封面都写清记录的起止时间,每本台账记录完毕时,交由生产技术部存档保管,不得损坏和丢失。 3.4 操作规程管理 3.4.1 规程的编制

3.4.1.1 操作规程的内容与编制必须按编制标准进行。

3.4.1.2 规程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编制,或指派某车间、人员来编制,经审核后报经理审批。 3.4.2 规程的修改

3.4.2.1 修改的前提条件有:工艺技术上做了重大的改革,则应重新编修规程,新建、扩建车间,通过上级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应对原规程进行修改。 3.4.2.2 规程修改的程序

3.4.2.2.1 由规程使用部门提出修改规程的报告,报生产技术部。 3.4.2.2.2 报告由生产技术部审定,经经理审核批准后方可生效。

3.4.2.2.3 报告的内容包括:修改的内容和原因,新技术的来源及可靠性,对新技术的实践效果和经济效果的说明,新技术对仪表、电气、分析等方面的要求,对安全生产等的分析。 3.4.2.2.4 修改后的规程及时下发至车间操作人员的手中。 3.4.3 规程的使用和管理

3.4.3.1 工艺技术规程应下发至车间操作人员。

3.4.3.2 由车间技术员负责向操作员工贯彻规程的内容,做到人人都懂、都会。 3.4.3.3 工艺技术规程由生产技术部发放。 3.5 生产过程管理

3.5.1 各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执行,并如实填写原始记录。

3.5.2为确保工艺指标的严格执行,生产单位要对工艺指标执行情况进行巡回检查,并做好记录。

3.5.3 生产技术部对各生产单位工艺执行情况进行现场巡检,每周检查2至3次, 每月对公司 2

各生产单位进行汇总,对查出的问题进行通报并进行相应的处罚。 3.5.4 关键控制点管理

3.5.4.1关键控制点是指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或不稳定的工序。

3.5.4.2质量不稳定或重要的产品在必要时由生产技术部设置关键控制点,由车间对工艺参数实行连续监控,车间定期对操作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生产技术部定期检查。

3.5.4.3关键控制点的指标达不到要求时,由生产技术部和生产车间组织人员查明原因,及时建立纠正措施;短期查不出原因的应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攻关,确保操作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3.6 工艺事故的管理

3.6.1 工艺事故的分级按公司有关规定。

3.6.2 事故处理应遵循的三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预防措施不放过,具体执行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3.6.3 事故一旦发生应立即电告公司生产技术部并组织抢险,重大以上事故要报公司有关领导。

3.6.4 对工艺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应在三天内写出事故报告报公司。 3.7 原始记录 3.7.1 原始记录要求

3.7.1.1 字体要工整、检查要经常化、管理要标准化。

3.7.1.2 按时填写,做到及时准确,不得随意涂改和伪造数据,保持记录的整洁。 3.7.2 原始记录的管理

3.7.2.1 岗位记录本由生产车间工艺员按月分类存档。

3.7.2.2 原始记录应按保密的有关原则进行管理,杜绝无关人员查阅和抄录。 3.8 交接班记录填写

3.8.1 生产岗位的操作人员要按规定时间到岗,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对岗交接办理交接手续(签字)后,记录下岗位运行情况、安全注意事项、卫生状况、工具数量等。 3.8.2 对当班发生安全、质量、设备事故和处理措施进行记载,不得隐瞒,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3.8.3 记录巡回检查项目和检查时间。每检查一次,应详细记录一次,不得事先预记和事后补记。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将汇报情况、分析处理过程、接受的指令等记录清楚。 3.9 技术开发管理制度 3.9.1 技术开发管理的范围

3.9.1.1 技术开发项目的开发程序管理。 3.9.1.2 技术开发项目的实施计划管理。

3.9.1.3 技术开发项目的科技成果管理。 3.9.2 开发程序管理 3.9.2.1 项目的准备工作

3.9.2.1.1 选题的依据包括:上级部门的指令,工厂近中长期发展规划,生产、经营临时需要。

3.9.2.1.2 选题的原则包括:所选题目应具有在生产和经营上的必要性,条件上的可能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选题时做好充分的文献调查、市场调查;掌握该项目的国内外生产工艺设备情况,以及产品的需量、价格、质量标准等。 3.9.2.2 项目的选定

3.9.2.2.1 提供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等的评审文件。 3.9.2.2.2 项目评审文件由生产技术部审核后报由经理审定。

3.9.2.2.3 批准后的项目应确立项目负责人,进行完善实施方案,组建专业组并配齐辅助人员。

3.9.2.3 实施计划管理

3.9.2.3.1 制定实施项目的各种年、月计划。

3.9.2.3.2 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解决。 3.9.2.3.3 做好与项目有关单位的协调工作。 3.9.2.4 科技成果管理

3.9.2.4.1 技术开发项目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写出各种技术资料报告或工作报告等。 3.9.2.4.2 由有关部门提出对科研成果的处理意见,报上级审批。

3.9.2.4.3 项目成果鉴定所需的资料有:项目研制报告,文献总结及调查报告,产品技术标准,研制工作总结,产品检经济评价试验报告,文献总结及调查报告,标准研制工作总结,技术报告,成果的实物样品,应用报告,经济评价试验报告。 3.9.2.4.4 成果鉴定后及时将有关资料报成果管理机关。

3.9.2.4.5 成果鉴定后及时做好成果的建档、存档、划密及保密工作。

3.9.2.4.6 由有关部门提出项目推广意见报上级领导批准,推广实施后进行项目应用情况的信息反馈工作。

3.9.2.4.7 根据成果确定受奖人员及奖金分配方案。 3.10 工艺技术的技改管理制度 3.10.1 技改的依据

3.10.1.1 上级领导、部门的指令。 3.10.1.2 生产、经营临时需要。

3.10.1.3 技术、产品市场需要。 3.10.2 技改的提出

3.10.2.1 公司内的员工均可对车间或其它车间提出技改建议、方案。 3.10.2.2 提出的技改方案应具有以下内容: 3.10.2.2.1 名称。

3.10.2.2.2 内容、有效性;工艺流程简述或画出流程简图。

3.10.2.2.3 效益测算。如当时无法测算,则应说明其在生产、经营上的重要意义。 3.10.2.2.4 预算费用。

3.10.2.3 技改方案应经本车间领导审核后,报生产技术部,由生产技术部审核后报经理批准。

3.10.2.4 方案批准后,由生产技术部组织实施,或由生产技术部指定某车间、人员来组织实施。

生产工艺技术控制管理制度

水厂工艺技术管理制度最新

炼油工艺技术管理制度(终0131)废

深度处理工艺技术

烧烤工艺技术指南

采煤工艺技术概述

工艺技术岗位职责(共)

工艺技术科科长岗位职责

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自荐信

不锈钢冶炼工艺技术简介

《工艺技术管理制度.doc》
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