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

2020-03-01 16:26: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

在拉萨旧城八廓街西面2公里处,拉萨河北的红山顶上,耸立着一组中世纪藏式宫堡群一一布达拉宫。它的南面与药王山相对,北面是巍巍群山,著名的大昭寺在它的东面,*喇嘛的夏宫罗布林卡在它的西南,位置适中,一直是新旧拉萨的中心。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最早见于《新唐书》记载,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对其规模和形象都有记录。当时在西藏尚无文字,有关它的资料也都是在后来的藏文著作中迫述:“红山以三道城墙围绕,中心筑九层宫室”,“共为一千间,宫顶竖立长矛和旗帜”,“王宫南面为文成公主建九层宫室,两宫之间,架铜银合制吊桥以通往来。”宫殿“一切宫檐,一以宝为饰。走廊台阁,铃铎冷然”,像帝释宫一样辉煌壮丽。公元762年焚于雷火,幸存部分,以后又遇灭佛等多次社会*,遭到破坏。公元10世纪以后由于各地奴隶主之间的纷战,教派的争斗,使拉萨变得冷落,遗址也一直作为佛教场所使用。

公元1642年,蒙古和硕特部王固始汗在战胜藏巴汗之后成为绝大部分藏族地区的统治者,尊崇第五世*喇嘛为宗教领袖,政治中心又回到了拉萨。在清朝皇帝分别册封第五世*喇嘛为“西夭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但喇*喇嘛”,固始汗为“遵行文义敏慧顾实汗”以后,在宗教方面,黄教已是凌驾于西藏各派佛教之上;在政治方面,固始汗把西藏地方政权交给第五世*喇嘛,在西藏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作为西藏最高统治者权力的象征,统治者选择了离当时势力最大的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等黄教寺院最近的拉萨作为新王朝的首府,并于1645年,采用西藏各地政权的宗山建筑传统形式,在早期布达拉宫的遗址上动工建造宫堡,先建成白宫,后建造红宫。

布达拉宫占地约40公顷,是由山上宫堡群,山下方城和山后龙王潭花园三部分组成。 宫堡群是用块块巨石依山势建造,主体建筑居山顶最高处,占据了整座山头,两侧为附属建筑,总平面呈不规则形,东面总长约370米,南北最宽处270余米,最高处(红宫顶)为117.19米。

在宫堡群中央外墙涂红部分为红宫,藏语称颇章玛布,是在白宫竣工后修建的。当时第五世*喇嘛已圆寂,由总管第巴桑结嘉措主持在松赞干布宫殿遗址上建造。虽是后建,但因为了巩固新政权和以黄教大师*的名义控制全藏的政治需要,红宫在位置和规模上都比白宫重要和宏大。红宫总高13层,依山坡分三段向上建造,底下4层沿山壁砌筑实墙,外涂白色,为晒佛台,再上4层作地龙墙,五层以上布置佛殿、灵塔殿等。除了顶层有7座汉式金瓦顶外,为藏式平顶建筑。它西面与第十三世*喇嘛灵塔殿及僧侣宿舍(藏语称“扎下”,外墙白色)相连,五世、七世*喇嘛及以后历世*灵塔,灵塔殿,佛殿等都集中在这里,是历世*喇嘛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成为布达拉宫的寺庙部分。历世*喇嘛自称为观世音化身,居布达拉即梵语普陀罗,意为持舟山是观世音道场,所以红宫也立意按观世音菩萨居住的观音无量宫来设计。平面为方形,在地龙墙以上五层的中心部分,上下布置两座殿堂。底层司西平措,俗称西大殿,为第五世*喇嘛灵塔殿前的享殿。殿东向,东西进深七间,南北宽7间,共44柱,南面第二排中减少4根柱子,其前后八根柱子,将屋面抬高成天窗。总面积为725平米,是红宫中最大的一座殿堂。

大殿四面分别建有灵塔殿、佛堂,殿堂大门都朝向大殿。西面为第五世*喇嘛灵塔殿,门上悬乾隆二十五年御书“涌莲初地”匾额匾下置*宝座。灵塔殿中间三间高至楼顶,盖金瓦歇山顶,两侧各为四间,高三层。正中供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造第五世*喇嘛灵塔,左右两侧分别为第十,第十二世*喇嘛灵塔和八座佛塔,面向东;南面为持明佛殿,面阔占大殿全部南壁,进深三间,高二层,为一窄长空间。殿内佛台呈口形,供奉银制莲花生及其化身像。左右两壁及前壁放置经橱;东面为菩提道次殿,殿内八柱,正中奉黄教祖师宗喀巴像,四壁佛完内供奉噶当派、格鲁派高僧像“尊;北面为*世系殿,面阔占大殿全部北壁内柱20根,后壁正中供奉释迎牟尼像及第五世*喇嘛像,左右两侧分别奉观音、松赞干布、一至四世*喇嘛像。佛堂西端为第十一世*喇嘛灵塔。塔前辟殿门,上方悬汉、藏文“大悲朝宗”匾额。

西大殿内装修肃穆庄严,44根内柱用兰白花图案借毽包裹,柱头、托木、梁架雕刻佛像,绘有动物、花卉等吉祥图案,四壁绘制以第五世*喇嘛生平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壁画。大殿内及四面佛堂内的柱头、托木、梁架等彩画,东、南、西、北四方分别施红、绿、白、黄不同颜色,是按照观音坛城的色彩设计的。佛堂内所奉灵塔、佛像以及佛台装饰所用金、银、宝石、珍珠、玛瑙、松石等琳琅满目,木雕、石雕、金银浮雕具有藏、汉、梵式多种风格。

在西大殿的上面是壁画廊和供养殿,壁画廊四壁除各种佛殿殿门以外,画满以总管第巴桑结嘉措生平和布达拉宫修建历史为主要题材的壁画共700多幅,总面积200余平方米,是研究十七世纪前后西藏政治、宗教、民俗文化等宝贵资料。壁画廊环西大殿顶修建,供养厅建在中央,西大殿顶上,东西面阔7间,南北进深4间为铜瓦汉式庞殿顶,是供养四周佛殿及

七、

八、九世*喇嘛灵塔殿的拜殿,这里终日酥油灯通明、香烟缭绕,建成后被桑结嘉措赞为“光明普照,芳香遍宫”,充满了宗教气氛。

在红宫地龙墙以上第三层有一间法王洞,传说是松赞干布在此修行。现存佛殿为东西略宽的方形平面,面积约27平米,殿内奉松赞干布、文

成、尺尊二妃像及吐蕃大伦禄东赞和大臣吞米桑 布像,左右三面有转经廊,廊内有突出地面的山 石,由此可断定为红山顶,是史书记载的法王洞 位置,它也是我们今天确定吐蕃时期布达拉宫位

置的依据。在法王洞上面是观音堂,传说也是布达拉宫的早期建筑,为建红宫时重修。佛堂平面方形,上覆六角攒尖金瓦顶。门口上方悬有清同治帝御书“福田妙果”匾额,堂内四壁布置佛兔,正中为夔金重檐完,奉松赞干布本尊旗檀自在观音像,传说是宫内传世之宝。

红宫中心部位最高处建殊胜三界殿,藏语称“萨松朗杰”,为东西阔五间,南北深三间,长方形平面。在殿内靠北壁供奉写有汉、藏、满、蒙四体字“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牌一块。清朝时*喇嘛在此殿向牌位、皇帝画像行礼,另外在此亦用清廷制定的金奔巴瓶掣签,决定*、*灵童的仪式。

宫堡的东面是白宫,藏语称颇章嘎布,因其外墙涂白色而得名,总高七层为藏式平屋顶建筑。西面与红宫相接,东面为宫前东欢乐广场(藏语称德央厦),广场两侧建回廊与东面僧官学校相连。自第五世*喇嘛以来历世*喇嘛坐床典礼和举行重大政治活动的东大殿;居住用的东、西日光殿;经师、摄政的办公用房等都设在这里,是*喇嘛进行政务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成为布达拉宫的宫殿部分。

白宫主殿崇青厦俗称东大殿,方形平面,坐北朝南,面阔、进深各七间,南面第三排减去二柱,共34柱,在减柱处作3间xZ间之天窗,东、西、南三面采光,是藏式集会殿(都纲)常用的形式,北壁置千佛完,完前设*宝座,座上方悬挂同治御笔,汉、满、藏四体文“振锡绥疆”匾。殿内壁画绘制藏族起源、藏传佛教发展历史及第五世和以前各世*喇嘛的传记等。每组壁画主题突出,生活气息浓厚,人物形象生动逼真,画面疏密有致,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殿门在东壁中央,门外为前厅和前廊,前部经三并木扶梯和大石阶向下至宽阔平坦的东欢乐广场,广场用石板铺地,周围建有二层回廊,是*喇嘛及上层 僧俗宫员观看跳神打鬼和藏戏表演的场所。 根据第五世*喇嘛之意,要将布达拉建成为全西藏最大的宗山,在宫堡建筑群四方建筑四个大堡,在堡内建护法神殿,藏语称“觉”。在西面建有圆堡称吉布觉;红宫北面较小的方堡称丹玛觉;红宫东南角建一座比较大的方堡是厦千觉;在最东端建圆堡称玉杰觉。

在红、白两宫的底层地龙墙内都建有仓库,贮存物品的种类和数量远比县宗多,因此规模大,分类细,除了粮食外,还有酥油、干肉、茶叶、食盐、药材、弓箭等库房,库门朝向宫内。

布达拉宫的北面是高耸笔直的宫殿后墙,故不另筑宫场保护,只在东西两侧筑墙与山下方城相接。方城同其他宗山一样,藏语称“雪”,即宗山下的意畏。方城东西长300余米,南北宽约300米,东、西、南三面各筑一座大门,南墙东西两角各建一座角楼。城内有为布达拉宫服务的行政建筑,僧俗官员住宅、印经院、马厩、骡院、炮库、象房等。

布达拉宫宫壑群是包含有巨大的宫殿、寺庙、学校、僧舍、*喇嘛家院等大型建筑群,为适应其多种功能的需要,在山顶各区入口和通行道路组织得很有条理。进方城后沿南坡上山,有阶道直通中央晒佛台东侧的平台,从这里起,分东西两路进入白宫和红宫。从西路进红宫,通过红宫西门可以到达僧房,在西端山脚下另有蹬道与僧房相通,这是一条朝佛路线;从东路经曲折的通道到东欢乐广场,从广场西端三并扶梯进入白宫,是一条朝拜*喇嘛的路线;北面有马道,回马平台与*家院及龙王潭花园联系。

布达拉宫下部是沿山壁用石块砌造的实墙,开有盲窗如同楼层,使整座布达拉宫犹如生根于布达拉山岩之中;建筑群利用山势地形,错落布置,使它们与山丘浑然一体,增加了布达拉宫的总体量;突出上山阶道外侧的阶梯形线条,拉长了上山阶道的长度,更加增强了布达拉宫建筑的高耸、雄伟感觉;采用较大的墙身侧脚,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感等等。这都是集中了藏族工匠的智慧,用夸张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布达拉宫的雄伟。在色彩运用上,根据建筑不同内容外墙涂色,在大片红色、白色石墙上,配以黑色梯形窗套和檐部深红色怪柳根檐墙,在蓝天衬托下,色彩对比非常强烈。在佛殿装修上,室内墙壁、梁架、柱头、栏干等也都饰满壁画、雕刻和彩画;万尊佛像以及嵌满金、银、玉石、珠宝的佛塔和灵塔等都是研究西藏历史、艺术和佛教文化的宝贵资料。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导游词

游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导游词

布达拉宫导游词

布达拉宫导游词

布达拉宫导游词

布达拉宫导游词

建筑艺术教案

《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doc》
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