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五环节

2020-03-03 06:03: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学五环节具体要求

一、上课要求

1.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不得随意调课、让课、占课,不得旷课,无特殊情况不得坐着上课。

2、预备铃声响时,教师应站在教室门口,目视同学做好上课准备,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应学科的基本训练。在专用室上课的教师,应在预备铃声响之前组织学生进入专用室准备上课。

3、教师上课要注意仪表,衣着整齐端庄,教学用语要使用普通话。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提前下课、不在课教室内抽烟,上课期间不接听、拨打电话、手机关机或调到震动位置。

4、上课前教师应准备好教学用品,避免中途走出教室或叫学生中途出教室取教学用品。

5、重视思想教育。教师要明确每单元教育的德育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教材的思想性和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适时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标,端正态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6、深入研究教材。正确把握本堂课在单元中、在整册教材中地位。把握教材内容纵向衔接和横向联系,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情况下,找准教学突破口,不得出现有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的教学错误。

7、加强学法指导。教学要遵循教学规律,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深度广度和效果。注重师生互动,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要以学生主体为主,调动学生积极性。注重分层教学,反对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做法。

8、教学设计严格有序,教学活动内容充实,有梯度,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从已知到未知,理论联系实际,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循序渐进,定量适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准确,板书规范、突出重点,打好双基,关注体验与实践的环节,学生有相当时间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重视课堂总结,重视作业布置,。

9、重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积极、恰当地运用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有效的体现。拓宽学生视野,增强教学密度,反对信口开河、照本宣科或是“满堂灌”的做法。

10、讲究教学艺术。提高驾驭课堂和灵活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能力,保证按时按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对课堂出现学生违纪行为要用适当方式及时制止,课后个别帮教。帮教学生要态度诚恳,要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为主,要以理服人,讲求实效,反对冷嘲热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人格,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能随便把学生赶出教室或不准入教室,也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不负责态度。

二、备课要求

1、备教材:研究学科教学要求,熟悉整套教材,掌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认真研究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心中有学生,制订学期授课计划,单元授课计划,课堂授课计划。

2、备教法: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理论,结合教学要求,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正确处理教材与授课的关系,合理安排,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科学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实现有效教学。

3、备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德育、美育、理想教育的渗透,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情况,充分注意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愿学、乐学,努力做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备课件:充分合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本要注明上课所需的教具等。

5、备板书:板书设计精要。常用的板书设计有:观点式板书、线索式板书,表格式板书、图解式板书,提纲式板书等。板书力求清晰、扼要、突出重点。

6、备预设。教师要对课堂中学生将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预设,对教学进行清晰理性的预测,便于对课堂的生成能巧妙地做出调整与变动。

7、备练习:紧紧围绕知识点精心设计练习内容。数量适当,难易适度。题型丰富,符合课改要求,尊重学生主体意识。

8、教学反思:教案实施后,及时将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记录下来,特别是学生的主体有没有得到尊重与发挥,教学效果怎样进行反思,以利于下次课时或以后的教学作为借鉴。教学反思不少于三分之一。

9、做到超一周备课量,共享教案要有修改后的痕迹。5年内新教师必须备详案,第一年任教该年级该学科的教师也必须备详案,杜绝不备课上课的现象。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一)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意义:

1、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只有必要的练习,才可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形成能力。

2、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学生掌握如何,只有通过练习,才能知道学生掌握情况。

3、是能力提高的必要途径。学生只学不练是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非反复训练不可。

4、是改进教学方法的依据。在学生练习中发现的问题,是以后教学应该重视的,应该解决的。

(二)作业布置的要求:

1、要目标明确。既要考虑知识巩固的目标;也要考虑能力达成目标;更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形成的达成度。

2、要各个击破。每次练习不能什么题目都做,做的题型要清晰可辨,集中精力突破其中一点,因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3、要追踪反复。通过课堂教学,要在重点处反复;要在疑难处反复;要在易错处反复。

4、要渐次递进。要有加强基础;又有培养能力;进而开发智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5、要题量适当。初中应在1.5小时以内完成。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回家作业,三至五年级每门功课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6、要态度端正。养成独立思考,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作业书写工整,字体要规范,书写格式要统一,要求要一致,要及时检查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

(三)作业布置类型与功能:

1、预习作业。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授作业。要运用新知,要检测掌握情况。

3、家庭作业。要巩固基础,要形成能力。

4、课前三分钟作业。要加强基础的基础,要形成重要的能力。

5、复习课作业。要将知识形成体系。让能力得到巩固。

6、分层布置的作业。学困生反复基础得以巩固;学优生能力得以提高。

(四)批改作业要求:

1、要批前先做。教师先独立解答题目,感知题目难易。再看参考答案,并作必要修改。

2、要边批边记。要记错题类型;要记优秀答题案例;要记教学得失。

3、要既批又改。作业批改要认真细致,准确无误,无漏批、错批现象。要细致、规范改,批批改作业一律用红色圆珠笔或红色墨水钢笔。

4、要批改规范。要采用评语式、遵循启发、鼓励原则,促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作业批改应有评语或等次,并注明批阅时间。

5、要适度面批。在面批中照顾学困生;同时培养培养尖子生。

6、作业的批改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改”“有改必纠”。

(五)后续思考:

1、教师建立题库。教师要充分占有教学资料;要形成个人教学特色;要汇编自己题集。

2、学生有纠错本。要将错题分类。要用不同颜色纠错更正;有原因分析。

3、教师讲评要精。(1)选取要点,大讲特讲。(2)优秀案例,影响学生。(3)条分缕析,格外重要。

4、学会出题,帮助最大。(1)潜心研究,加深理解。(2)研究出题,更好答题。 (3)居高临下,得心应手。 (六) 作业批改查评标准

1、学生作业数量足;

2、教师批改次数够;

3、教师批改认真,有批语或等级,有批改时间;

4、学生作业整洁,书写规范,无涂改现象;

5、对学生订正的题目有老师复批痕迹;

6、根据学科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提倡评语式批改,以激励为主。

四、辅导要求

1、通过全面了解,考核测试,建立优生和后进生档案,重点分析后进生落后的原因,以便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2、在学科教学中,好、中、差学生要区别对待;在课间,对优生和差生进行适当的个别辅导;在布置课外作业时,重视中等成绩学生,保持其成绩稳定和提高,对优生和差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3、建立学生学习小组,逐渐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鼓励优生对后进生的生帮生,师帮生的“一帮一”活动。

4、教师应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纪律差的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5、组织好学科拓展活动,做好拓展活动辅导记录;学校每学期举行各年级学科竞赛,以便提高学生学习潜力与学习兴趣。

6.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反思自我,教师要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要树立榜样,给他们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7、教师应对学生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做好辅导记录。

五、复习、考试、评价要求

1、教研组有对复习、命题、考试、阅卷、评价的主题研讨,要重视提高教师的命题和评价能力。阶段考试试卷的命题应以大纲为纲,以课本为依据,难易度恰当,注意检查学生用所学知识、理论说明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研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期中、期末复习计划,提高复习效率。各备课组要在组长的带领下,集中全组老师的智慧,梳理教材知识点。要处理好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学生自主复习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按照循序渐进、阶段侧重、专题突出、精讲精练的原则合理安排好基础复习、强化能力、查漏补缺、综合运用这四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和实施过程。上好每一堂复习课,合理分配好讲、练的时间,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加强对复习内容进行系列化的专题训练。

3、教师应遵守考试监考规则、严肃考试纪律,保证学生考试成绩的真实性。

4、教师应按标准客观公正地批阅学生的试卷,并能对学生卷面中普遍存有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改进教学行为。教师应对每一次测试的学生成绩做好记载。对学生困难学生的成绩记性跟踪分析。

5、测试结束做好各个层面的质量分析。任课老师(分析班级情况)—备课组(分析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学习情况)—教研组(分析备课组活动质效)—年级组(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各班级情况)—教导处(分析教研组活动情况以及命题评价)。

6、关注合格率,关注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分析学困生的进步与不足,排查原因,采取积极对策提高学困生学习自信心。

教学五环节

教学五环节

教学五环节

教学五环节管理制度

教学五环节学习体会

教学落实五环节

五环节教学模式

五环节教学模式

落实教学五环节

五环节教学心得体会

《教学五环节.doc》
教学五环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