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山村

2020-03-02 10:49: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谁”不作为疑问代词,是“任指”表示没有例外。两个“谁”字连用,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因此,森林被破坏也就顺理成章了,森林遭到过度砍伐也就有了一个前提──没有人管。“拎”“一棵一棵”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

2、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两个“不断”表明了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说明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这句话含蓄的说明了“过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

3、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这里连用三个“变成”构成了排比句。它非常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房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这个句子,深刻地表达出对人们把树木当柴烧这种错误行为的一种遗憾和谴责。

4、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是指人们砍伐树木造的房子、做的家俱以及卖树换来的物资等。靠破坏自然换来了虚假繁荣,最终得到了大自然更严厉的惩罚。

2、最开始那是个美丽的小村庄,接着人们开始砍树盖房、造犁,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后来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最后,被洪水卷走。

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使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是小村庄消失的直接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人们没有环保意识,贪图眼前利益,致使村庄最后消失。

【郁郁葱葱】

形容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湛蓝】

深蓝(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 【锋利】

(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裸露】 露出,没有遮盖。 【咆哮】

野兽的吼声,这里形容河流的波涛声。 【清澈】 (水)清而透明。 【应有尽有】

应该有的都有了。形容非常齐全。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四川省达州市第七小学 王仕斌

课前谈话:我们昨天已经是朋友了,你们这个班是个充满自信的班级,你看他们的眼睛大大的,腰板挺得直直的。(生眼睛睁大,腰挺直)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上课。 师: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不太喜欢这种称呼。小朋友们好! 生:大朋友好。

师:好,孩子们,咱们今天学习一个新的课文,齐读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生齐读)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放录像:小村庄原来的面貌。 师:这就是村前的那条小河,小河的水唱着歌向远方流去,一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浓浓的绿荫之中,就是这美丽的小村庄。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就在课文里呢!请打开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讲了什么故事呢?生字都认识了吗? 生:认识。

师:我们把生字都勾划出来,和同桌读。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准,读给同桌听,赶快行动。

生读。

师:不少孩子都划好了,别忘了读给你的同桌听啊。都读好了吗?回答我的问题时声音要大一点。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来读一读本课的词语。

出示词语:斧头。 指名读。

师:请大家跟着他读。下一个── 生:盖房。

师:会读的一起读这个词。这个词可不好读,读什么? 生读:造犁。

师:我不喜欢你们齐读,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非常好,平翘舌都读得很准。咱们城市的孩子没见过犁,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词,一起读。

生读:造犁。

师:下面这个词又不好念。 生读:裸露。

师:是这样读吗?你来读。谁来教他读。 生教读。

师:大家一起读这个词。 生读。

师:下面一个词谁愿意读。 生:柴烟。 开小火车读。

不断减少扩大家具随着冒出柴烟

师:真不愧是火车头,读了两个词都读对了。刚才有个生字,大家可要注意,睁大眼睛看清楚了,出示:冒出

师:谁来提醒大家写这个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千万不要把上面的日字写成目字。 师:是日字吗? 生:不是。

生:上面那个日字下边不用封口。 师:日字是扁的吗? 生:不是。

师:这个字写时注意什么? 生:下边的目字要写得窄窄的。

师:再仔细看,第三笔和第四笔写时注意什么。我在黑板上写,你们在本子上写。你写一个不满意就再写一个。

指导书写。

投影出示学生写的生字。

师:好了,咱们继续往下读。你会读你要抢着读。 抢读:洪水何处包括…… 师:真不简单,全都读对了,这么多生字都认识了,了不起!这回再读课文我们就不怕了。读课文,待会儿选择你最熟的段落,读给每个老师听。

师:谁来读读。 生读。

师:来,我们男女生赛读。 女生读。

师:咱们女孩子读得真好。来,男孩子读。 男生读。

师:咱们男女同学都读得很好,我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

师:我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听第六自然段了。来,我们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生齐读。

师板书:什么都没有

师:指的是哪些东西呀,爱读书的孩子,细心的孩子赶快在书中找答案。 生:指那个小村庄,外面下着雨,下了五天五夜,把小村庄没了。 师:他说小村庄没了,谁来补充,所以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是哪些? 生:这些房子和树木都被树木冲走了。 师:你是说用斧头砍下的树变成了房子。 生:就是砍下的树家具都被冲走了。

师: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那些靠斧头得到的东西,包括这个小村庄都没有了,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小村庄啊,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的脑子里有什么问题吗?

生: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冲走? 师:你善于提问题,是聪明的小朋友。 生:树木减少会造成如此恶劣的环境吗? 师:你很会提问题,说明你认真读书了。我觉得刚才那个孩子提得问题非常有意思,为什么小村庄被洪水冲走了,这个问题我们仔细读课文就可以知道,大家仔细读课文,把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开始!

生读。

师:好,不少孩子已经找到答案。下面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小组交流。 师:因为什么呀!

生:他们把树都砍掉了,所以得到了惩罚。

生:他们把树砍掉了,变成一片草地所以得到了处罚。 师:说得真好,把书中的语句读一读。 生读相关句子。

师:一棵棵?是吗?看看。 生:不是,二三棵,五六棵。 师:家家都这样砍行吗? 生:不行。

师:村子的人们砍树砍得特别多。是数量多(板书:数量多)太不像话了,砍那么多树,行吗?一年年一代代,可见他们砍树的时间怎么样?

生:很长。

师:这样不停的吹下去,土地就怎样── 生:裸露。 师:一起看看这。

出示: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板书:裸露)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土地在悄悄地变化。 师:树砍了,土地变化了,小村庄就没了吗?你说。 生:因为盖房。 师:还有吗?

生:把树全砍了。如果有树,小村庄就不会被冲走了。 师:第几自然段写的是小村庄被冲走了。 生:第五自然段。

师:一起读,让我们一起感受那洪水中的小村庄。 生齐读。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放录像:不幸降临到那曾经美丽的小村庄。滚滚洪水(课件临时有点问题,没能放完。)

师: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那洪水中飘摇的小村庄,我们只能到课文中去看看。 生读。

师:听老师读一遍。 师读。 师:再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多美的小村庄啊,就这样被洪水卷走,什么都没有了。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

生:小村庄就这样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来说。 生:我觉得小村庄这样做对环境很不好。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心里不好受。

师:读出你的心里感受,读吧。 生读。

师:请坐,想读的一起读,读出你们各自的感受。 生齐读。

师:亲爱的小朋友,先前那个小村庄的故事结果是那么令人遗憾,引人痛惜,但给人们留下的是更深的思考,我们下节课再思考,好吗?下节课老师要检查你们课外搜集的环保的资料。

简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过程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公明街道玉律小学 杨爱忠

这篇精读课文语言朴实、含义深刻,篇幅短小,以一把斧头为线索贯穿全文,就是这把斧头,砍掉了原来美丽的小村庄的一切。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课文把小村庄的人们在山上砍树建房,制造工具和家具,用树木当柴烧等行为一一列举出来,表面上看小村庄的人们好像是得益不少,但正因为他们的这些行为,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可以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本次教学分三个教学环节:

1、课前引入谈话,创设情景(一组与课文有关的画面),学生边看边想,引入课题,由课题入手,教师相机引导,如:你想象一下小村庄是什么样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大胆去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巧妙的利用课件,把原来美丽的小村庄的画面展示过渡到很多年后风沙满天,裸露的土地,让学生看后自由说,尊重学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的对话,学生的回答充分展现一种民主氛围。

2、问题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被()毁灭了。学生自由读课文,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想,挖掘文章的内涵,“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被什么毁灭了”?学生的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村民、有的说是洪水、有的说是斧头,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体现了民主的氛围,学生自由说,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于是让学生的自由选择,分为村民组,洪水组,斧头组三个学习小组,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3、师生合作,自主探究,师生合作是本堂课的中心环节。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相互启发诱导,体现了一种和谐的探究过程,在学生找出所要说明是谁毁掉村庄的理由时,达到训练学生自主的思维能力,如:你想各种各样的家具指的是什么?“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白烟消失在天空上”你看了这句话想说什么?如果你是那棵树,你会说些什么?……等。让学生站在被说话者的角度去思考,去品味,换位思考,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乐学善思,明理悟情,谈体会说见解,不人云亦云,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从过去的重视教学结果转变到重视教学的过程。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让学生说说斧头、洪水、村民,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课文的延伸:你想对哪些乱砍乱伐的人说些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多角度的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可贵的是,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解放了学生的头脑,让学生敢想;解放了学生的嘴,让他们能说;解放了学生的眼,使他们更能感悟事物的本质。

【课后总评】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强化了自主意识,发挥了主体作用,教师从教课文中跳了出来,树立了为学生而教的新观念,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参与率高,课堂气氛活跃,从过去的“要我学”过渡了“我要学”。通过探究,活化知识,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甚至能知其必然,初步掌握了探究语言文字的门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案例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城关三小 古月琴

全新的的教学理念呼唤着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双主教学”应运而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风,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指导,使学习成为目标明确,氛围愉悦,人人投入,个个实践,省时高效的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在一场连续的大雨后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的事。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气氛活跃。 师:我们心中都有一个疑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呢?我们一起看看吧?(出示课件)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这儿有许多树木。 生:有一条小河向远方流着。 生:有许多的人家。

生:天空很蓝很蓝,河水干净极了。 师:小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生:生活在这儿的人民一定很幸福。

师:这么树木郁郁葱葱,小溪清澈见底,空气清新的甜润,假如你生活在这个小村庄,会感觉怎样?

生:我会感觉很幸福。 生:我会感觉很快乐。 生:我会感觉很自豪。

师:可是有一天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出示课件: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 (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师:一起读读这句话,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呢? 生:那么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冲走了呢? (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合作学习,汇报读懂了什么)

师: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被洪水冲走了,冲走的仅仅有小村庄吗? 生:还有那把斧头。

生:还有那些房子、家具、工具、柴火。

生:还有小村庄的人们,所有的一切都被洪水冲走了。 师:导致什么都没有了,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生:人们过多地砍伐树木。 生:裸露的土地越来越大。

师:学到这儿,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 生:小村庄的人们,你们太愚蠢了。

生:小村庄的人们,树木是大地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 生:小村庄的人们,我们应该保护环境。

生:小村庄的人们,破坏自然环境,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啊!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通过直观画面,让学生看到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首先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

在教学完这节课时,我体会到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是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首先是讨论前──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观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没有──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思想,有针对性去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独特的想法,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点评:正确处理工具性

与人文性的关系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国际实验学校 姚 远

一、《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是山谷中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一棵棵树木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由于过度砍伐,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洪水中,小村庄被卷走了

上好这样的课,有一定的难度,课文的人文性很强,一不小心,就会偏离本质走入歧途,使语文课变味、甚至变质,如何处理好这个关系,我们必须对本课以正确的定位。课标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上好的关键是要给人文性以准确的定位,具体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作为人类应充分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但又不能破坏自然、破坏生态平衡。这样的人文内涵,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不易理解,如果只是单纯、机械地加标签、带帽子,例如环境保护、生态意识等等,这样容易使语文课变成说教课变成帽子课。因此,人文定位极其重要。教研组也反复进行商量研究,在此基础上,费老师能够以工具性为主渗透人文性,因此内涵是隐性的、感悟的,是在语感训练中感受到的,基于这样的理念,在本堂课上,费老师能抓住了三个手段达成目标:

1、给学生以强烈的感觉冲击,如视觉、听觉,形成强烈的对比,形成心理震荡,引起兴趣产生强烈的矛盾冲突。在课前复习了生字,进行必要的语言训练,并通过图象对孩子形成冲击。

2、从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着手,进一步引起冲突,在学习“树木变成一栋栋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时,首先出示句子,请学生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孩子回答到:很多树木被砍掉。接着进行指名朗读,教师追问: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都有些什么?再指名朗读,并提问:“还会变成什么?”课堂上,学生回答到:木马,门,玩具,犁子。最后进行了填空训练:()的斧头。孩子体会到了:致富、锋利、牢固、幸福。在课堂中,这一填空不仅出现一次,再次出现时,学生又体会到:带来危害,残忍,带来不幸,造孽。在这样巨大强烈的板书对比中,教师板书“一切都没有了”这两个环节的设置使课堂再次引起矛盾冲突,引起强烈震撼和深层思考,当强烈的对比展示在学生的眼前的时候,老师打出了一个问题:面对这把斧头你想说些什么?这下,孩子们的思路更加活跃了,纷纷回答到:这不是斧头的错,是使用斧头的人的错;我一定会劝他们不要砍了,我们这个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我会多种树,少砍树;这是人类造成的;可以砍树,但人们必须要种树,这样小村庄可以继续保存下去。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斧头中感受到的, 并非教师所强加的,人文性是隐含着的。 3、教师结课时布置了作业──续写,这一环节的设置既达成综合性学习目标,更为了孩子在灾后小村庄的续写中形成正确的、积极的环保意识。从现象上看,这些环节设置是隐性的、浅层次的,对象是三年级儿童,环保意识必须在浅层的摸得着、看得见中悟到,并不是教师强加的,说教的。我们力求在人文性的目标上能够做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在字里行间透过文字的表层理解了深层的含义。

二、正本清源、还其本质

新课标出来后,为改革课堂教学,转变教师观念等等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几年来,我们南湖国际的老师们在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在热热闹闹的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冷思考。语文教学需要创新、需要改革、需要与时俱进,但是我们感到是否有一点过热了,走过头了?工具性是语文课的本质属性,而掌握这一门工具,如果远离语言实践活动,那么课上得再好、观念再创新、手段再花哨也是空中楼阁,天马行空。因此,我们的冷思考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切切实实地给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活动,这与课标中提倡的观念是合拍的。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从这样的理念出发,加强语言实践活动,是落实语文本质的需要。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我们在费老师《一座美丽的小村庄》中发现了以下几点改革:

1、词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在复习了“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以后,让孩子们应用这些词说说课文的内容,这一训练是高效的,到成的目标又是多元的。第一复习掌握的词。第二进行有机的说话训练。第三在说话训练中进一步概括了文章内容。课堂不是更优质、更高效了吗!

2、句的训练。文中“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一句子训练中抓住两个“不断”,让孩子体会锋利的斧头破坏之大,并抓住了省略号,这是语言训练的空白点,让孩子们进行了说话训练,“望过去再望过去,你会看到什么?”孩子们说:树木会减少,草地会减少,小村庄不美丽了。表面上是补白训练,但本质上达到了两个目的:第一,进一步体现人文性,第二,发展儿童语言。 3、注重语言训练,但更注重的是借助语言进行语感训练。叶老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以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语感训练──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最敏锐的感觉。”语感训练就要靠朗读,在书声朗朗中感受,教师在朗读指导上抓得比较扎实,“一年年,一代代,不知多少年,多少代,什么都没有了”这句子的朗读引导上是到位的,基本读出了感受。

4、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的能力,而理解和应用语言的形成是课堂上迁移规律的应用,课后,灾后小村庄的读写除了上述人文性的目标外,是学生由读到写的迁移过程,从而培养孩子的书面表达能力。

但在整堂课中,某些句式训练还不够到位。“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时,教师首先进行读,再体会到哪些家具、工具,然后出示()的斧头。但是对于“一栋栋、应有尽有、各式各样”这三个词的训练略显不足,语感的训练必须在词语的训练中形成,需要透过文字感受深层次的意思。教师如果能更走进文本,课堂也会更加饱满。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经验的不足,临场机智不够,因此在结课时,显得比较草率。如果能在最终的朗读中在学习之后有个提高就更圆满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材简说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比如,通篇课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但在读完课文之后,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学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课前谈话:我们昨天已经是朋友了,你们这个班是个充满自信的班级,你看他们的眼睛大大的,腰板挺得直直的。(生眼睛睁大,腰挺直)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上课。

师: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不太喜欢这种称呼。小朋友们好!

生:大朋友好。

师:好,孩子们,咱们今天学习一个新的课文,齐读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生齐读)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放录像:演示小村庄原来的面貌。

师:这就是村前有一条小河,小河的水唱着歌向远方流去,一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浓浓的绿荫之中,就是这美丽的小村庄。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就在课文里,呢!请打开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讲了什么故事呢?生字都认识了吗?

生:认识

师:我们把生字都勾划出来,和同桌读。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准,读给同桌听,赶快行动。

生读。

师:不少孩子都划好了,别忘了读给你的同桌听啊。都读好了吗?回答我的问题时声音要大一点。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来读一读本课的词语。

出示词语:斧头

指名读

师:请大家跟着他读。下一个

盖房

师:会读的一起读这个词。这个词可不好读,读什么?

生读:造犁

师:我不喜欢你们齐读,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非常好,平翘舌都读得很准。咱们城市的孩子没见过犁,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词,一起读。

生读:造犁

师:下面这个词又不好念。

生读:裸露。

师:是这样读吗?你来读。谁来教他读。

生教读。

师:大家一起读这个词。

生读。

师:下面一个词谁愿意读。

柴烟。

开小火车读。

不断 减少 扩大 家具 随着 冒出 柴烟

师:真不愧是火车头,读了两个词都读对了。刚才有个生字,大家可要注意,睁大眼睛看清楚了,出示:冒出

师:谁来提醒大家写这个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千万不要把上面的日字写成目字

师:是日字吗?

生:不是。

生:上面那个日字下边不用封口,

师:日字是扁的吗?

生:不是。

师:这个字写时注意什么?

生:下边的目字要写得窄窄的。

师:再仔细看,第三笔和第四笔写时注意什么。我在黑板上写,你们在本子上写。你写一个不满意就再写一个。

指导书写。

投影出示学生写的生字。

师:好了,咱们继续往下读。你会读你要抢着读。

洪水 何处 包括……

师:真不简单,全都读对了,这么多生字都认识了,了不起,这回再读课文我们就不怕了。

读课文,呆会儿选择你最熟的段落,读给每个老师听。

师:谁来读读。

生读。

师:来,我们男女生赛读。

女生读。

师:咱们女孩子读得真好。来,男孩子读。

男生读。

师:咱们男女同学都读得很好,我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

我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听第六自然段了。来,我们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生齐读。

师板书:什么都没有

师:指的是哪些东西呀,爱读书的孩子,细心的孩子赶快在书中找答案。 生:指那个小村庄,外面下着雨,下了五天五夜,把小村庄没了,

师:他说小村庄没了,谁来补充,所以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是哪些?

生:这些房子和树木都被树木冲走了

师:你是说用斧头砍下的树变成了房子

生:就是砍下的树家具都被冲走了。

师:应有具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那些靠斧头得到的东西,包括这个小村庄都没有了,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小村庄啊,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的脑子里有什么问题吗?

生: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冲走?

师:你善于提问题,是聪明的小朋友。

生:树木减少会造成如此恶劣的环境吗?

师:你很会提问题,说明你认真读书了。我觉得刚才那个孩子提得问题非常有意思,为什么小村庄被洪水冲走了,这个问题我们仔细读课文就可以知道,大家仔细读课文,把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开始!

生读。

师:好,不少孩子已经找到答案。下面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小组交流。

师:因为什么呀!

生:他们把树都砍掉了,所以得到了惩罚。

生:他们把树砍掉了,变成一片草地所以得到了处罚。

师:说得真好,把书中的语句读一读。

生读相关句子。

师:一棵棵?是吗?看看

生:不是,二三棵,五六棵。

师:家家都这样砍行吗?

生:不行

师:村子的人们砍树砍得特别多。是数量多(板书:数量多)太不像话了,砍那么多树,行吗?一年年一代代,可见他们砍树的时间怎么样?

生:很长。

师:这样不停的吹下去,土地就怎样

生:裸露

师:一起看看这

出示: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板书:裸露)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土地在悄悄地变化。

师:树砍了,土地变化了,小村庄就没了吗?你说

生:因为盖房。

师:还有吗?

生:把树全砍了。如果有树,小村庄就不会被冲走了。

师:第几自然段写的是小村庄被冲走了。

生:第五自然段,

师:一起读,让我们一起感受那洪水中的小村庄。

生齐读。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放录像:不幸降临到那曾经美丽的小村庄。滚滚洪水(课件临时有点问题,没能放完。)

师: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那洪水中飘摇的小村庄,我们只能到课文中去看看。

生读。

师:听老师读一遍。

师读。

师:再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多美的小村庄啊,就这样被洪水卷走,什么都没有了。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

生:小村庄就这样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来说

生:我觉得小村庄这样做对环境很不好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心里不好受

师:读出你的心里感受,读吧。

生读。

师:请坐,想读的一起读,读出你们各自的感受。

生齐读。

师:亲爱的小朋友,先前那个小村庄的故事结果是那么令人遗憾,引人痛惜,但给人们留下的是更深的思考,我们下节课再思考,好吗?下节课老师要检查你们课外搜集的环保的资料。

结束。

有一个小山村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案

《一个小山村.doc》
一个小山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