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100》有感

2020-03-01 16:52: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读《给教师的建议100》有感

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研究体会和教学经验,提出了几个在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内容有十一页多,阅读之后,摘录几条觉得很有启发意义的话:

1.驾驭学生思维的艺术,绝不在于事先把自己的每一条思路规定好,并且只讲事先准备好了的东西,而在于根据具体情况来讲当时需要讲的东西。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觉察课的发展情况,能正好从本节课发展的逻辑出发,按照此时此刻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2.由事实过渡到概括性结论——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充满情感的时刻,就好比是学生攀上了一个高峰,为取得胜利而满怀喜悦。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时,总是费尽心机地考虑,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实现这种提高,怎样帮助学生“攀上高峰”,使他们成为“思想家”和“发现者”。

3.青年学生有一种喜欢用“思维的眼光”把握大量事实的需要,教师应当满足这种需要。对学生来说,如果他不能体验到自己思考的自豪感,那么他就不高兴进行脑力劳动。

4.学生要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越多(在中、高年级要记住的东西是很多的),就越有必要进行思考和推论。这样似乎能消除疲劳,激发学生对知识和事实的新的兴趣。

5.许多学生在童年时期学习得很顺利,而到了少年期,却会变得愚笨、没有才能、对知识漠不关心了。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正是在这个时期,当学生的头脑需要思考、推论和研究的时候,他却被“解除”了思考的任务。教师想出的各种巧妙办法,都是为了尽可能地减轻学生对掌握教材的困难。结果得出一种很荒诞的情况:按教师的本意应该是减轻了学生的脑力劳动的办法,却在实质上把学生教育得不会从事脑力劳动了。

6.什么是掌握知识呢?这就是使周围的世界的事物、事实、现象和事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真正的掌握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即:学生感到了知识是他进行智慧努力的结果,他自己去获取知识,同时找到运用知识的领域,从抽象真理再过渡到接触新的具体事实。当学生把问题的实质弄明白以后,这就是他顿然领悟的时刻:似乎一片黑暗一下子被鲜明的火光照亮了。

7.记忆力变坏是在少年期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正当一个人应当尽量多地思考的时期,却把他从思考中“解脱”出去了。应当引导理解力差和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去独立发现真理。发现带来的喜悦,在经过自己努力而发现的真理面前的惊异感,这是智力发展的动力。这是走向自我确立的一个阶梯:学生体验到自豪感,体验到自己对自己的尊重。

8.如果滥用那些有趣的、形象的、鲜明的、花花绿绿的东西,就会导致学生过于兴奋:教室里总有人小声讲话或做小动作。教师为了“压倒”学生的嗡嗡声,就提高嗓门讲课。而这样一来又引起了更大的兴奋。这种兴奋可能使学生一连几节课安不下心来。于是,也就谈不上进行正常的脑力劳动了。毫无疑问,使用愚蠢的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样精细的事情上表现出教育的无知,这些正是使青少年变成“难教的群民”的原因之一。

9.要使学生对学科的本质形成牢固的兴趣,就应当使课堂上学习的教材里包含一定“份额”的一直的东西和一定“份额”的未知的东西。结实未知跟已知之间的深刻联系,这是培养对知识的兴趣的教育诀窍之一。

10.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时,总要设法使一些知识成为掌握另一些知识的工具,——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和知识的牢固性,归根结底都取决于这一点。留出时间,让学生去独立地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现象和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正是通常被称为“知识的巩固”的真正实质之所在。巩固知识不应当仅仅归结为当教师刚刚讲完时就立刻喊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11.有人认为,为了克服学校搞唯智主义的偏向,有必要让学生参加一些体力劳动。这种观点是令人困惑莫解的。缺乏动脑的劳动,也跟孙边让人去搞一些体力劳动(以免他无所事事)一样,都是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害的。有些思维品质只有在双手从事精巧劳动的条件下才能发展的。

12.系统化是思维之母。教师要选择一些专门的作业:让少年学生把事物和现象按其特点归入一定的组、纲、时期、风格等。

13.让学生通过理解、通过深入思考教材的实质而进行的识记才是最牢固的识记。为了防止学生死记硬背那些没有理解的东西,教师在检查作业时,不要出那些要求学生原样复述教科书课文和教师讲述的原话的题目。要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进行独立思考、对比、比较和解说。

14.对学生的脑力劳动要做有计划的安排,使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回过头来重新分析事实和现象,以求达到更深刻地理解的目的。

15.在小学各年级,知识跟技能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孩子们首先学习读、写、观察和表达自己思想的技能。

16.小学的课堂教学里,占有重要的地位的作业形式,是那些体现出教师的言语、直观形象和实际活动相统一的作业形式。教师尽最大的努力把抽象概念的含义讲清楚。每一位小学教师都逐渐积累而编成一本“抽象概念词典”。对于这些抽象概念(如:自然界、有机体、物质、原因、结果等),教师不断地利用新的事实来加以解释。

附读书后记:

一篇1篇,一字一句,算是粗略地把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虽然感觉也有了一些收获与体会,但其中很多部分还不是很理解,有待于再进一步研读。下面准备把这100个建议的体会都打印出来,装订成一本,便于再读的时候做补充和修改。接下来的十几天(月底前,还有16天),要认真阅读教研室张主任布置的《备课的变革》了,还得准备讲演稿,每天所写的材料也可发在博客上,希望偶尔路过的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有感

读给教师的101条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第九条有感苏建平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读《给教师的建议100》有感.doc》
读《给教师的建议100》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