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小刀

2020-03-04 02:30:2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赴延安红色学习心得体会

小刀

5月25-26日两天,学院组织我们30余名学生赴延安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为期两天的参观学习中我们先后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和延安革命纪念馆,回顾了那段艰辛的革命历史,重温了宝贵的延安精神。

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这13年是承前启后的13年,是我们党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的13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我们首先参观了枣园和杨家岭。枣园和杨家岭是当年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工作生活过。当时当地老百姓把比较好的住处让给了中共中央的同志们,但是那也仅仅是几口稍微整齐、结实一些窑洞,大多都是一口窑洞用来生活起居,一口窑洞用来学习工作,里面的陈设极其简单,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张地图、一柜子书籍资料,如此而已。跟国民党要员们的办公场所相比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然而,就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领导我们党和军队还有全国的爱国同胞们,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就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毛泽东同志汇集全党的智慧写出了《论持久战》一文,正确的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走势;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主张,客观的评价了局势,提出了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胜利的正确论断;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要知道《论持久战》的提出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到一年的时候,那时我党就能客观地评价局势,清晰的预测战争的发展阶段实在是让人钦佩不已。《论持久战》一文一经问世就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国民党将领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国民政府也把《论持久战》作为全国抗战的指导思想。

1 结束了枣园和杨家岭的参观后,我们一行人又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在延安工作时的珍贵照片,看到了复原的延安人民生产自救,纺纱织布比赛的场景,回顾了359旅南泥湾开荒,建设塞上江南的事迹,看到了红军和八路军的制胜武器小米加步枪,还有缴获的日军各式武器。看到悬殊的军事装备对比,更感慨中国军队顽强抗日的艰难。参观的最后,讲解员重点向我们介绍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的伟大的时代精神,它的原生形态就是当年在延安形成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和劳模精神等。每个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都有它特有的科学含义。延安精神被高度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是各个原生形态精神的升华;各个原生形态精神又是延安精神的生动体现。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它的内容丰富,源远流长,永远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返回的途中,我的脑海里不时闪过那些老一辈革命家们工作生活过的简陋窑洞,回现我党领导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画面。在那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我党的革命先辈们凭着顽强的意志,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困难,战胜了一度被认为不可战胜的敌人。今天的我们,有着如此优越的条件,我们怎能被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轻易打败。我们必须鼓起十二分的勇气,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坚持和发扬延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航天梦,顽强拼搏,努力奋斗!

2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最新)

延安红色心得体会

一次洗涤心灵的红色之旅 ——赴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教育基地学习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张金莲

赴延安党性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教育学习心得

延安红色教育学习心得

《赴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小刀.doc》
赴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小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