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2020-03-01 20:03: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5七律·长征

备课时间:2014年10月18日

上课时间:2014年10月21日 班级:五(3)班

一、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体会理解这些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的意思并体会红军的所向无敌的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3、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的意思并体会红军的所向无敌的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2、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三:课前准备:

①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VCR。 ②准备诗配乐《七律〃长征》。

③教学多媒体课件。

四、学情分析:

此诗距离现在学生实际生活较远,结合内容的理解上看注释而理解全诗的意境。而诗的背景和赞颂红军的精神则是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本课有机地与课外相结合,努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形成共鸣,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同时也深刻地领悟出毛主

1

席豪迈的诗风。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通过课内外资料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谈话揭题,读通读准诗歌: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然而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为新中国的建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把这首诗读通、读准。(让学生自由地读)

2、介绍这首诗的体裁:

3、出示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图。(板书课题)

4、根据资料,再读诗歌:

5、同学间读诗心得,交流感受:

6、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红军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苦难与豪情。读诗

(二)赏读诗句,领略诗境

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的出示)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交流)

请同学们自由地认真诵读全诗,这两句诗句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

2

——也就是中心句,请用笔把它划出来。你们都是划的这两行吗?(板书:远征难)

理解“万水千山”“只等闲”。

2、“五岭/ 逶迤/ 腾/ 细浪,乌蒙/ 磅礴/ 走/ 泥丸”。(出示)

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理解磅礴的意思:气势雄伟)这气势雄伟的乌蒙山怎么是滚动的小小泥丸了呢?红军是怎样面对的?(再次引导学生抓住“不怕”“只等闲”)。

难道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真的如同他们说的那么容易嘛?你想象一下他们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再带着感受读一读,讨论红军其中的辛苦。

(学生齐读、指名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呢?

3、出示:“金沙/ 水拍/ 云崖/ 暖,大渡/ 桥横/ 铁索/ 寒。” 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

师小结: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夺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多少红军战士葬身于滚滚的大渡河中。

我们胜利了(读)—(怎样读)

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又该怎样读)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更加明确怎样读)三个句子带着不同的感情去朗读。

3

现在,你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生各抒己见) 出示:铁索度图片

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

小结: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夺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多少红军战士葬身于滚滚的大渡河中,知道这个背景指导学生读句子。欣赏红军勇士飞夺泸定桥度视频。 你认为该怎样读这句诗?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雾气蒸腾,巧渡金沙,欢快心情)

这一暖一寒,一喜一泪,不正是体现——(学生自由补充)

4、出示:“更喜/ 岷山/ 千里/ 雪,三军/ 过后/ 尽/ 开颜。” “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师: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生齐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诵读全诗,品悟诗情

1、过渡: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他们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你听到过哪些红军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呢?

交流:《金色的鱼钩》、《丰碑》、《草地夜行》等让学生讲讲大致的故事情节。

2、这些困难在这首诗中用哪个词语予以表达?(远征难)

3、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么样的?齐读:

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学唱七律诗,升华情感

让我们带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读全诗吧!

(五)作业布置

(1)出示:填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 )腾细浪,乌蒙( )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梁( )寒。

更喜( )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抄写生字词语,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背诵。 ( 板书设计:

25、七律〃长征

险山恶水-----英勇、乐观 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通过课文的学习,首先是精彩回放,走进长征。

一、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5

二、现在的小学生对长征是非常陌生的,为使学生理解文本,领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以读带讲,运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感情朗读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提升,素养得到提高,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三、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采用比喻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本体喻体强烈反差,足见红军的顽强和乐观。在学习课文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完课文我让学生高声朗读诗句,再现红军长征的一些英勇场面:如巧渡金沙水、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爬雪山等。通过想象加以补充,加以充实,使长征的一些画面再现眼前,运用想象再现诗的意境,确实是学习诗歌的一种良好方法。在以后的诗歌学习当中,将继续推广运用这些方法,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初步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整堂课以学生的感悟为主,以感带读,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乐观主义精神就在这里渗透进学生的思想中。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们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和想象红军长征途中的千难万险,红军对困难的藐视,红军的伟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象情景朗读,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对长征的英雄们肃然起敬。

6

8

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2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教案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