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测绘实习报告

2020-03-03 03:58: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地质测绘实习报告

1:10000

(江宁区湖山村西貌头地区)

班 级13级地质三班 姓 名张亚 指导教师孙树林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5年10月9日

目录

第一章绪言 第二章地层 第三章地质构造

第四章地壳运动与地质发展简史 第五章结论

第一章绪言

1、测区概况

图1实习区交通位置图

湖山地区位于南京东面江宁区汤山镇,距南京城约28公里,南面有沪宁高速公路、南京 通往句容的省道,北面有湖山公路,交通较为便利。

这里气候宜人、山水相融、古迹众多、温泉喷涌。汤山素有“十万亩大山,四万亩良田”之称。山中有宝,石灰石、膨润土、紫砂、石膏等矿藏储量丰富,金矿储量列江苏省第一。温泉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形成了汤山经济的三大优势。

汤山湖山地区位于长江以南,沪宁高速公路以北,地势位于宁镇褶皱束的南带,地形上有三列山组成,走向北东东。北列山海拔高度在120~169米,包括排山与棒锤山;中列山山势较高,一般标高为160~250米,包括黄龙山、团山、陡山、纱帽山、土山、狼山等,主峰孔山高341.8米;南列山简称汤山,其主峰标高为292.3米。三列山之间是两个纵向谷地。北列包括排山与棒锤山南.这里地层出露齐全而清楚,易于观察,在宁镇地区少有的。

汤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温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植被覆盖率高。总体说来,汤山的气候适宜,且由于离市区较远,山里空气新鲜,很适宜人居。 本区地层自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发育良好,研究程度高。古生代和部分中、新生代地层,有达60年之久的研究历史,建有许多标本剖面,为广大地质工作者划分和对比地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汤山-湖山地区因其地层出露齐全清楚,被众多高校定为重要的实习地点。

2、实习任务

地质测绘实习是在课程理论的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的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与现场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并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次地质测绘实习的目的是使得学生掌握野外工作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野外基本技能包括地形图判读、定点、GPS及地质罗盘的使用、产状测量,地质现象记录,路线地质平面图、路线地质剖面图、地层示意剖面图、地质素描图等的绘制,地质摄影,标本采集和编录以及地质报告的编写等,通过实习,使学生在基本地质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得到初步训练。 地质测绘工作的全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准备工作阶段:收集资料、野外踏勘、编写设计书; 野外工作阶段:收集并研究野外第一手资料。这是整个地质测绘工作中最重要的阶段;

室内综合整理阶段:对野外资料、实验室分析鉴定资料和有关文献进行综合整理、分析研究,编制各种图件,编写报告并提交验收。

要求:在学习了解过程中,认识三大岩类(本次实习主要是沉积岩)、地层、化石和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节理)的常见类型或类别;初步认识和了解与火山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溶地质、经济地质、环境地质和现代外力地质作用与地貌等相关的现象与知识,以及主要地质体形成和地质作用的基本过程;认真主动地观察、测量、记录和思考,完成各项地质观察。

工作量:一份实测地层剖面图(导线平面图和实测剖面图)、一份综合地层柱状图、一份实际资料图(以小组为单位)、一份地质图(以小组为单位)、一份透明纸上的平面图、2个图切平面图、一份地质报告

第二章地层

一、地层岩性

宁镇山脉地区出露地层齐全,构造发育中等,岩性简单。宁镇地区地层单元属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宁镇地层小区,实习穿越路线区域地层由老到新为:

(一)奥陶系(O)—志留系(S)

高家边组(O3S1g)

本组为跨奥陶纪~志留纪的岩石地层单位。

命名地点:句容县高家边村,至今未有完整剖面。厚度大于50m。 本次实习未见到高家边组地层出露。此处不作描述。

坟头组(S1f)

坟头组厚度约214m,与下伏高家边组地层连续沉积,呈整合接触。 岩性组成:上部:灰黄色中厚层细砂岩夹泥质粉砂岩、页岩。 下部:黄绿色、灰绿色厚层细砂岩。

化石:丰富的霸王王冠虫、鱼类化石。

茅山组(S2m)

地层在测区发育少,在孔山北侧采石公路东端有出露,厚约22米。与下伏坟头组( (S1f) )地层呈整合接触。 测区缺失: S3~S4 地层。

岩性组成:紫红色、灰黄色、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夹紫红色薄层-中层粉砂岩。顶部:紫红色中-薄层粉砂岩、灰绿色粉砂质页岩。

(二)泥盆系(D)

(1)中下统:D2 D1在测区缺失

(2)上统(D3)泥盆系测区仅见五通群(D3C1W)地层 五通群(D3C1W) ① 观山组(D3g)

岩石坚硬,常构成高山之顶,露头好。

观山组(D3g)总厚约120m,假整合于茅山组(S2m)地层之上。

接触面略显受侵蚀之痕迹,局部见到细的砾石,砾石成份为茅山组砂岩。

岩性组成:1)底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砾石为紫红色粉砂质、黑色燧石质、灰白色石英质等;

2)下部以灰白色厚层石英砂岩为主,夹厚层砾岩,砾石以灰黑色燧石质、灰白色石英质为主,夹少量薄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页岩;

3)上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与灰黄色、黄绿色等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

② 擂鼓台组(D3C1l)

擂鼓台组地层为跨泥盆纪~石炭纪的岩石地层单位。

岩性组合特征:以灰黄色、黄褐色、灰红色、灰白色、灰黑色等页岩、粉砂质页岩为主,夹灰白色薄层-中薄层石英砂岩、粉砂岩、薄层泥岩和泥质粉砂岩。植物化石及孢子化石丰富。

本组厚约30m,与下伏观山组为整合接触。

图2五通组石英砂岩

(三)石炭系(C)

金陵组(C1j)

厚度:6m,与下伏五通群擂鼓台组(D3C1l)呈假整合接触。

岩性组成:灰黑色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厚层状,生物碎屑主要是:海百合及腕足类碎片,含有有机质及泥质成分较高,击之有臭味,底部有一层黄褐色铁锰质粉砂岩与擂鼓台组(D3C1l)接触。 化石可见笛管珊瑚

图3金陵组笛管珊瑚 高骊山组(C1g)

厚度:46m,假整合于金陵组之上,金陵组顶面有受过侵蚀之痕迹,侵蚀面起伏不平,因受过氧化,颜色发红,面上有Fe Mn质薄层堆积。 岩性组成:底部:黄褐色、紫红色铁锰质层;

下部:灰色、紫红色、灰绿色、灰白色页岩,夹薄层石英砂岩;

中部:灰黄色、灰白色中层石英砂岩、粉砂岩,夹灰色、灰绿色、灰紫色页岩;

上部:灰色、灰绿色、灰黑色、灰紫色页岩和泥岩,夹深灰色中层泥质灰岩和薄层石英砂岩。

图4C1g 砂岩、页岩互层

和州组( C1-2h)

与下伏高骊山组( C1g )为假整合接触,厚度约9m,出露少,零星分布。

本组地层为跨早石炭世和晚石炭世的岩石地层单位。

岩性:灰黄色中层-中厚层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 老虎洞组( C1-2l)

本组地层为跨早石炭世和晚石炭世的岩石地层单位。与下伏和州组( C1-2h)为假整合接触,厚度约8m 岩性组成:浅灰色、灰白色厚层-块状细晶白云岩,致密,坚硬,遇到HCl仅微弱气泡。特点:风化面有刀砍状溶沟。含有肉红色、灰紫色之燧石结核和条带,燧石结核的长轴和条带的延伸方向平行或基本平行岩层面方向。

图5 C1-2l风化面有刀砍状溶沟

黄龙组(C2h)

与下伏老虎洞组(C1-2l)为假整合接触,厚度约90m 岩性组成:底部:灰白色厚层-块状粗晶-巨晶灰岩,含白云质角砾块、团块。砾块半棱角、半滚圆状到不规则状,直径3~5cm为主,由方解石胶结。主体部分:以肉红色、浅灰色厚层-块状生物屑灰岩为主,夹微晶生物屑灰岩。

图6 C2h底部巨晶方解石

图7 肉红色黄龙组灰岩

船山组(C2P1c)

本组为跨石炭纪、二叠纪的岩石地层单位。本组总厚约45m,与下伏黄龙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岩性组成:1)底部:灰岩中含砾屑,下部产麦粒蜓(属晚石炭世)等化石 2)中下部:以浅灰色与深灰色互层的厚层生物屑灰岩为主,夹核形石灰岩、微晶生物屑灰岩。葛万藻化石;

3)上部:为灰色中层微晶生物屑灰岩、生物屑微晶灰岩,产球希瓦格蜓(早二叠世)。

图8 C2P1c中的船山球

(四)二叠系(P)

栖霞组(P1q)

与船山组( C2P1c )为假整合接触,厚度约130m。自下而上由五部分构成 : 1)碎屑岩段

黄色、灰黄色页岩、钙质页岩夹薄层生物屑灰岩,富含海百合茎和介形类等化石。 2)臭灰岩段 灰黄色,富含沥青质厚层-块状微晶生物屑灰岩、生物屑微晶灰岩,含黑色燧石结核。 3)下硅质层段

灰黄色薄层硅质岩、硅质灰岩,偶见夹灰黑色硅质页岩 ,露头零星 4)栖霞本部段

以灰色中厚层-厚层生物屑灰岩、微晶生物屑灰岩为主,含黑色燧石结核。

图9 P1q团块状灰岩

5)上硅质层段

深灰色中层-厚层微晶生物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含灰黑色隧石条带、结核,产拟纺锤蜓等化石,露头零星。

孤峰组(P2g)

与下伏栖霞组( P1q )整合接触,厚度约20m。

为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硅质页岩。坚脆,易破裂,风化后为多孔状,质轻。上部夹灰黄色页岩,下部夹含磷质结核页岩。

图10 P2g薄层硅质岩

龙潭组(P2-3l)

龙潭组地层与孤峰组(P2g)为整合接触,厚度约110m 岩性组成:下部:为灰黄色、灰黑色中层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为主,夹薄层煤层、薄层砂岩;

中部:灰色、灰黄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斜层理发育,夹薄层粉砂岩、粉砂质页岩、碳质页岩等

上部:同下部一样。

顶部:灰黄色中层白云质灰岩层或透镜体。

化石:植物化石丰富,羊齿类化石

图11 P2-3l中的大羽羊齿

图12 p2-3l中的长石石英砂岩

大隆组(P3d)

与下伏龙潭组(P2-3l)为整合接触,厚度约20m,出露在棒锤山南坡。

岩性组成:下部:黄绿色、灰绿色页岩为主,夹深灰色中层灰岩、薄层泥质粉砂岩和钙质页岩。

中部:灰黑色薄层硅质岩与硅质页岩互层,夹灰紫色页岩。

上部:灰黑色、黄绿色、灰黑色硅质岩和硅质页岩,夹灰色中层灰岩透镜体。

(五)三叠系(T)

青龙组(T1q)

青龙组(T1q),主要由灰岩构成,底部为页岩、泥岩和泥质灰岩;在江苏地区,自下而上分湖山段和沧波门段;与下伏大隆组(P3d)为整合接触。 1)湖山段(T1qh)

在湖山地区主要出露在棒锤山西端人工剖面,地层出露较完整。厚约170m。

可分四部分:

① 下部——页岩、泥岩段

② 中部——页岩、泥岩与灰岩互层

③ 上部——灰岩夹页岩

④ 顶部——灰岩段 2)沧波门段(T1qc)

以浅灰色薄层微晶灰岩、瘤状灰岩为主,底部为紫红色、灰紫色中层瘤状泥质微晶灰岩;在南京湖山地区出露不全,仅为下部,可见厚度大于80m,与下伏湖山段为整合接触。

本次实习仅见到沧波门段底部地层。

图13 湖山段下部黄绿色页岩泥岩夹薄层微晶灰岩

(六)第四系(Q)

以土黄色、棕黄色、灰黄色粘土、亚粘土、砂质粘土和粉砂层为主,在山麓地区为砂砾堆积,固结较差。广泛分布在谷地低洼地处,在孔山北坡人工剖面上出露较好。

二、岩石

三、第三系

四、第四系

第三章 地质构造

第一节 褶皱构造

1.西貌头向斜 南翼岩层较陡,地层倾角达70-80度,局部地层可能受到断层影响或者岩层自身重力压塌而直立或者倒转;北翼岩层较缓,地层倾角25-35度,褶皱横剖面不对称,陡山顶为向斜核部,核部地层为栖霞组(已被开采),枢纽走向NNE,轴面向南倾斜,属于不对称倾伏向斜。

2.孔山背斜

孔山背斜紧靠向斜北侧,与之平行分布,组成中列山之北坡,孔山主峰通过背斜轴部,褶皱轴在西端向西倾伏,轴部由五通组顶部及石炭、二叠等地层组成,在东端褶皱轴向东倾伏,轴部由五通组上地层组成,中段孔山顶褶皱轴明显昂起,轴部由五通组底部含砾石石英砂岩组成,背斜南翼地层倾角缓,北翼较陡,倾角为80-90度,枢纽近东西走向,横剖面不对称,轴面向南倾斜。

图14 孔山背斜核部出露处

第二节 断裂构造

1、F1断层:西貌头南坡逆断层

水平延伸约5km,从大石碑到陈家边,断层面向南东倾斜,倾角65~70度,南盘(上盘)仰冲,为逆冲断层

证据:地层缺失,西貌头南侧五通砂岩、页岩与黄龙船山灰岩碰头,为断层接触关系;

断层两侧岩石破碎,为压碎岩、断层角砾岩,灰岩中发育密集剪切节理,产状变陡;

断层带内石炭系地层为构造透镜体,产状紊乱; 局部岩层赤铁矿化现象严重。

2、F2断层:陡西大沟横断层

延伸2-3km,断层通过西貌头西侧垭口,走向北西,断层西侧地层不连续,且具有平移性质,方向左旋。在同一标高处断层东侧出露的是石炭二叠系灰岩;西侧为五通组地层,证明断层具有东侧下掉,西侧上升性质,通过三点定面原理,断层面向北东倾斜,倾角较陡,故本断层为平移正断层。断层角砾、插痕等

3、F3:孔山北坡走向逆断层

在孔山北坡采石公路东头,在五通组的中上部有一纵向断层,断层附近石英砂岩地层破碎,劈理发育,断层北侧地层产状突然倒转。证明断层性质仍然是南盘逆冲于北坡之上。该断层向东在陡山北坡的五通组内也表现清楚,石英砂岩成为压碎岩,局部变为角砾岩,在陡山东北坡脊上于五通组内也有破碎现象,附近有火成岩体贯,也应系该断层影响。向西在火石峰山脊东端的探槽中五通组内也有岩层的挤压破碎现象存在,也是该断层通过的迹象。

4、F4:孔山北坡平移断层

在测区内见到了6条平移断层,分别切断了先前存在的孔山北坡走向逆断层,与孔山北坡走向逆断层近似垂直,6条平移断层走向近南北走向,使C1-

2、C2h、C2P1c 和P1与断层两侧相互错开,所以使采石坑挖掘的形状近阶梯状。

图15近阶梯状的采石坑

5、F5:陈家边断层

在测区内未发现完整详细的断层标志,仅凭“逢沟必断”推测出陈家边断层的所在位置。断层走向近西北-东南走向,为右旋平移断层。

第四章地壳运动与地质发展简史

南京湖山地区地区作为下扬子区的一部分,位于下扬子断裂坳陷带东段。据区外研究资料,自前寒武纪末至奥陶纪,本区处于温度的浅海环境,地壳活动以轻度抬升、沉降为特点,生物丰富,形成有上千米厚的碳酸盐岩沉积。

露头地质特征表明,湖山地区在志留纪早中期仍处于海洋环境,以浅海、滨海环境为特点,构造活动较弱;生物丰富,以三叶虫、腕足动物、腹足动物和双壳动物为主;持续的沉积作用形成了大于300m厚的陆源碎屑沉积,构成了高家边组、坟头组和茅山组。

志留纪晚期,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地壳抬升,海水退却,本区成为陆地,遭受剥蚀,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泥盆纪早期及中期。自泥盆纪晚期至石炭纪初,在准平原化的条件下,区内堆积了厚近200m的陆相-海漫相碎屑沉积,初期的沉积中还混有早先茅山组以及更老地层的剥蚀物质。这些沉积物构成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底部的五通群。加里东运动构成了本区志留纪晚期和泥盆纪早中期地层的缺失,以及五通群与下伏地层志留纪茅山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

自石炭纪早期至二叠纪中期,本区地壳沉降、海侵成为主导。其中,石炭纪早期~中二叠世初期,海平面升降频繁,海侵、海退交替发生;总体上处于温暖陆棚浅海环境,间为海滨环境。在浅海环境时期,生物繁盛,以珊瑚、有孔虫、腕足动物、海百合动物和藻类为主,形成了碳酸盐沉积和生物礁,分别构成金陵组、和州组、老虎洞组、黄龙组、船山组和栖霞组;在海滨环境时期则形成陆源碎屑沉积,构成高骊山组;多次的海退造成五通群、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老虎洞组、黄龙组、船山组和栖霞组各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而二叠纪中期,本区地壳沉降、持续海侵、海水深度较大,生物以放射虫为主,形成了硅质、泥质沉积,构成孤峰组,使得孤峰组与栖霞组为连续沉积。

中二叠世末~晚二叠世早期的海退,致使本区处于以海滨为主、间夹沼泽环境,生活有腕足动物等,堆积了百余米的陆源沉积,与源自陆生的高等植物体碎屑构成龙潭组。自晚二叠世晚期,持续的海侵致使本区处于较大水深的海洋环境,生物以游泳、浮游的菊石等动物为主,发育硅质、泥质沉积而构成大隆组;至早三叠世,本区连续形成了泥质沉积、泥质与碳酸盐互层沉积、碳酸盐夹泥质沉积,以及碳酸盐沉积,它们共同构成了青龙组。嗣后,持续的地壳抬升、海退,使得本区在三叠世中晚期处于以海滨为主的环境,营潜穴生活的动物繁盛,堆积了以剥蚀物和陆源碎屑为主而构成的周冲组、黄马青组和范家塘组。

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在北北西-南南东挤压背景下,于三叠纪末期或稍早一些时候,本区发生褶皱断裂并致使地壳隆起而成为陆地,造就山与谷;又经断块运动并伴有演讲侵入活动。

自侏罗纪以来,本区以风化、剥蚀作用为主导,仅在侏罗纪早中期于少量山间洼地堆积粗粒碎屑物构成象山群。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古近纪。自新近系以来,在河流作用下区内广泛堆积了细粒剥蚀碎屑,构成新近系的沉积岩。印支运动及其后的长期风化、剥蚀、夷平、河流作用和沉积、堆积作用,塑造了如今所见的湖山地区的地貌状况。

综上所述,在志留纪~三叠纪期间,本区地壳运动以垂向升降为特点,除了受加里东运动影响志留纪晚期~泥盆纪时期为陆地状态外,志留纪中晚期及石炭纪~三叠纪主要以海洋环境为主,形成海相沉积地层;受印支运动影响,本区自三叠纪末以来持续为陆地环境,形成陆相沉积地层。印支运动奠定了本区现今所见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的基本布局。

湖山地区的地质发展历史是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历史,是地壳垂向和水平运动的构造运动史,是海相和陆相沉积的沉积史,也是江苏地区乃至我国下扬子地区地质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

第五章 结论

二十多天的山区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剩余的几天就是整理资料和编写报告了。 尽管住的地方比较挤,没有骏园宽敞,尽管每天的饭菜始终如一,没有骏园食堂更舒心,但是终将会成为我人生中不能忘却的一段记忆。忘不了1973年制的粮票,忘不了巴掌大的小卖铺,忘不了漫天灰尘的湖山公路,忘不了西貌头、136高地、孔山等等,都成为一串串特殊的字符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我们在艰苦中体验实习的快乐,在崎岖的山路上,感受实习的精彩,在高高的山顶上,欣赏自然的魅力!

这次的地质测绘实习比起上上学期末的普地实习,感觉学到的东西多之又多,毕竟实习的时间长了,而且是运用了上学期学的构造地质学知识来实习的。大三的这次地质测绘实习,是对普地实习的一次巩固与加深。在外出实习时,我们反复判读地形图,判断方位,定点,运用罗盘量取产状,记录地质现象;晚上回到教室里,我们整理资料,绘制相关图件。至此,我们已经完成的工作量:一份陡山北坡实测地层剖面图(导线平面图和实测剖面图)、一份陡山北坡综合地层柱状图、一份实际资料图(以小组为单位)、一份地质图(以小组为单位)、一份透明纸上的平面图、2份湖山地区图切平面图和此份地质报告。

尽管老师教过我们许多实习过程中的操作方法,但是也不免有时会出现错误。有的是出现在定点问题上,有的是在测量产状问题上,有的是在绘制图件的时候。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反复练习和教导,这些错误都基本改正。然而一些误差却不可避免,很多时候我们在量取数据时,因为仪器工具的限制,我们认为估读,随意性很大。例如判断高程,测量距离等,这些误差都给我们绘图带来很大的麻烦。但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减少误差。

艰苦而又充实的实习生活结束了,这次实习给了我很大很深的体会。在身体上,首先是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另一方面也有减肥的功效(尽管我不需要减肥,但对于那些需要减肥的同学无疑是莫大的益处);在工作上,让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规划,而且还需要细心;能力方面,老师任命我为大组长,在实习期间,我一直负责全队人员,提高了我的领导能力和和同学们协商交流的能力。

在这里,我也为带队的老师们和下一届的同学们提供一些拙见。希望老师们可以为下一届的学生提供一些精准的GPS,这样使我们定点更准确;希望老师给同学们更多独自野外实习的机会。然后,希望学弟学妹在实习地生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照顾好身体,千万不要感冒,因为感冒在山里面很难受的;另外,珍惜每一次老师带队出去的机会,要多和老师交流沟通。最后,在湖山实习基地的日常生活中,生活条件虽艰苦但却有着它独特的乐趣,同样希望生活条件能有所改善。

最后,感谢带队老师们!感谢相互陪伴的同学们!

参考文献:

1、《地质测绘基本知识》,2015年8月

2、《普通地质学》(第三版),舒良树,地质出版社,2010年9月

3、《构造地质学》(第三版),李忠权等,地质出版社,2010年6月

4、《岩石学简明教程》(第三版),肖渊甫等,地质出版社,2009年8月

5、野外实习记录本。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测绘实习报告.doc》
地质测绘实习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