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堂小结七法

2020-03-04 00:48: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学地理课堂小结七法

近些年来,在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新课导入”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但“课堂小结”却为不少人所忽视。其实“小结”与“导入”一样,对于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完善精要的小结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如同一出戏闭幕式。如果“表演”得当,可以促使学生达到“惟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既问”的境界。为此课堂小结必须注意以下几种方法:

一、归纳总结法

这种方法是授完课时,对全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是地理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结尾方式。它可以是教师示范,也可以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或师生共同讨论完成。归纳总结必须体现提纲挈领,全面准确,力求多形式、有深度,不能只是前面教学内容的机械再现或简单重复。

例如《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一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有地势高低和气温高低,一般它们都呈反比。

地势高,气压低气温高,气压低

气势低,气压高气温低,气压高

(二)地球上的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可简称为“六风”“七带”)其名称要求记住。

二、画龙点睛法

课堂结尾时,实有必要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教师有条不紊的在“画龙”的基础上,“终曲”要恰到好处地“点睛”,这有助于学生快速地再现本节课的内容,起到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

例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讲完后,可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概括为: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周年变化

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各地所得太阳热能量的季节变化

天文四季的变化

这样的概括既全面;又很容易看出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所导致的结果。这种概括性的结尾,是对新授内容的提炼、浓缩,既眉目清晰,更画龙点睛。此举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立“疑”激趣法

巧设悬念,立“疑”激趣,可引人入胜,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悬念的设置要因时而异,因材而异,如新学科、新章节的“绪论课”可考虑用悬念性结尾。除了向学生介绍即将学习的课程的特点,内容以及学习方法外,在结尾时,不妨展示其中一两个有趣的“片断”或精彩的“镜头”,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理解性较强的内容也可设立巧妙的疑问,诱发学生积极探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比如讲:“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后,可让学生思考:从散射的观点看,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可浑浊的天空为什么呈灰白色?经过诱导、思考,使学生认识到:浑浊的天空,空气中含有许多尘埃、水滴,质点的颗粒较大,它们对

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散射能力几乎是相同的(物理上称的漫射),只能漫射出白色光线。所以浑浊的天空呈灰白色。再如讲完“地球的自转”后,可让学生思考:假设地球的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那么太阳日还长于恒星日吗?

悬念性结尾,“收”中欲“展”,使学生思前,觉余音缭绕;顾后,兴味盎然,欲奋力再攀。

四、绘图列表法

这种方法是运用图示或表格概括总结当堂所学知识,或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变零为整,化繁为简,使知识之间脉络清晰,一目了然。其实,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的板书即为运用此法进行小结奠定基础。

中学地理课堂调研报告

中学地理课堂实验教学探索

开头七法

七观法

中学音乐课堂导入法探析

中学音乐课堂情境导入法

浅谈地理课堂小结的艺术(推荐)

中学地理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育才中学七年级七班班班规班法

七、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中学地理课堂小结七法.doc》
中学地理课堂小结七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