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课程结课论文

2020-03-02 00:29: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议中西方餐饮礼仪及其差异

摘要:

民以食为天,无论中方西方,餐饮之事从人类诞生起就是亘古未变的要事。它是人类不分种族地域每天不变的要事,是社会交际的重要项目,人人时时都避不开它。进入和平发展的新时代之后,餐饮礼仪更是变得愈发重要起来。本篇论文主要探讨了一些关于中西方餐饮方面的重要礼仪常识,以及它们之间差异,并就此探讨它们的发展形成、影响、意义及应对方法等。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掌握这些礼仪常识对人们的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能进一步推动现代化文明社会的和谐友好发展,促进国际之间的文明友好交流,个人觉得这是探讨本文论题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

中西方、餐饮礼仪、经济全球化、差异、礼仪文化影响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国际之间的各种经济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而民以食为天,餐桌礼仪在人们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更是日常生活中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一定的中西方餐饮规则的知识及其差异便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规则,才能在各种宴会聚餐上游刃有余,应对有度。

一、中西方餐饮礼仪差异之中国餐桌上的礼仪:

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1]。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生活的各方面也有了更多的国际交流,吸了许多外来文化。而如今的中国餐桌礼仪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大,已经比较开放,趋于国际化,宾主之间可以轻松随意一些,不必太过拘谨,不过当然,有许多传统文化还是流传了下来,老一辈人尤其注重,因此,该有的礼仪还是要有的。

当与中国传统家庭一起进餐时,要注意一些细节上的传统礼仪,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个人禁忌等。中国人认为饮食与命运息息相关,要是犯了禁忌会带来不吉利的事情。比如,中国人一餐不会端上七盘菜,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就是要有七盘菜的;不要把筷子插在装满米饭的碗里,因为在佛教文化里,将双筷插在碗里是葬礼时的祭祀仪式,如果你在餐桌上这么做,意味着你希望餐桌上在座的人死掉;在以渔业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家庭吃饭,吃鱼时吃完了一面之后,最好不要用筷子把另一面翻过来,因为若是弄破鱼身,对主人家则意味着渔船可能会翻沉。

二、中西方餐饮礼仪差异之西方餐桌上的礼仪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订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流传下去。西方用餐仍然是很讲究,一是讲究吃饱,二是享受用餐的情趣和氛围。若是前往朋友家做客,需要穿着得体的衣服,送上合宜的礼物,表现优雅有礼的的举止。 若是正式的西餐场合,礼仪则更为重要和繁琐。

 餐前穿着。男士也要穿整洁的上衣和皮鞋,指定正式服装时要注意必须配上领带,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

 入座礼仪。最好是从左侧入座,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要几乎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

 用餐礼议[2]。

肉类:切牛排时应由外侧向内切,切一块吃一块,请不要为了贪图方便而一次将其切成碎块,这不但是缺乏气质的表现,而且会让鲜美的肉汁流失,非常可惜;割肉块时大小要适中,不要切得太大,以至于有嘴巴合不起来的危险。咀嚼食物时,请务必将嘴巴合起来,避免发出声音,而且口中食物未吞下之前,不要再送入口。

贝类海鲜:贝类海鲜应该以左手持壳,右手持叉,将其肉挑出来吃。吃鱼片时,可用右手持叉进食,避免使用刀具,因为细嫩的鱼肉很容易就会被切碎而变得难以收拾;遇到一整条鱼的时候,先吃鱼的上层,再用刀叉剔除鱼骨,切忌翻身,吃龙虾时,可用手指去掉虾壳后食用。

水果:水分多的水果应该用小汤匙取食。桃类及瓜类,餐厅会先削皮切片,应该用小叉子取食。草莓类则多放于小碟中,用匙或叉取食均可。另外,在吃水果的时候,餐厅通常会提供洗手盒,里面会放置花瓣或柠檬。以供洗手之用。

甜点:一般蛋糕及饼类,用小叉子分割取食,较硬的用刀切割后,同样用小叉子分割取食,至于霜淇淋或布丁等,就可用小汤匙取食。如果遇到小块的硬饼干,可以直接取用。

三、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对比

中国与西方在饮食文化方面就有较大的不同之处,中国人比较喜欢大伙儿一起到茶楼,因为比较热闹,还可以品尝更多款式的点心和菜肴,虽然茶楼都备有二人饭桌,但大多数摆设的还是供四位或以上食客用的饭桌;而西方则喜欢三两人一起去肯德基麦当劳,或是有格调的西餐厅、咖啡厅等比较有情趣氛围的地方,这些地方一般都是双人座较多,也设有一定比例的单人座。地域餐饮礼仪的不同便是由此种种无法细数的饮食文化的不同而衍生的。

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一般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如果你是主人,则以和缓的动手,指向某张椅子并对客人说:“请坐这里。”如果你是客人,等主人示意你坐下时,才坐下。如果主人径自坐下而没有示意你坐在哪里,你就坐在最靠近他的位置。要是坐圆桌子,对着大门的是主座。档次高一点的饭店,会用餐巾予以区分,餐巾最高大的位置不能随便坐,除非你打算好请客。

在西方的餐桌礼仪中: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后,男主人便会引领客人依次入座,而女主人则走在最后面。上放置姓名卡,以示座次,如果没有这项安排,那么座位安排原则一般为:座次安排以男女分隔而坐为原则,男主客优先入座,其位置在女主人右边,而女主客在男主客右边,其它夫妇则以对角方式就座。男女夫妇分坐显示出了美式宴会的开放及活泼,希望能藉由宴席上座次的安排来增进彼此间的熟稔,同时也可使用餐话题多样化,气氛和乐。 入坐原则是客人先入坐,长者先于年轻人入坐,已婚者先于未婚者入坐,陌生人又先于熟识客人或家人入坐。 中国的餐饮文化在清代就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可过满。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3]。

四、总结

由上面对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的介绍和对比可以知道,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对餐桌上的礼仪都很看重,需要注意的事情也不少。餐桌礼仪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会经常能够用到的,为了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确需要好好学、好好注重我们自身的行为举止,做到尊重他人,不失礼节。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以后与外国友人交往或是参与西式宴会的机会更多了,对中西方餐桌礼仪之间的差异也要特别注意。同时,这也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和谐友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餐桌礼仪”词条

[2]《西方礼仪文化》作/译者:欧玲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3]《中国礼仪文化》作者:刘青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社交礼仪结课论文

社交礼仪结课论文

社交礼仪结课论文

会展礼仪结课论文

职场礼仪结课论文

数控课程结课论文

大学生社会礼仪结课论文

公共社交礼仪结课论文

大学生现代礼仪结课论文

大学生社会礼仪结课论文

《礼仪课程结课论文.doc》
礼仪课程结课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