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与社交礼仪

2020-03-02 06:12: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大学生与社交礼仪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就有“礼仪之邦”之美誉。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讲文明、讲礼仪、讲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大学生加强礼仪学习与修养,是造就现代化人才的需要。本文着重探讨当代大学生礼仪的起源、构建和发展等。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起源构建发展

孔子曾说:礼者,敬人也。强调在人际交往中人人皆不可失去敬人之意。荀子也说:礼者,养也。强调礼仪是每个人皆需具备的为人处世的基本素养。大学生礼仪实际上也就是大学生的一种交往和沟通技巧,现代社会随着交往的日益增多,人们比以往更加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和言行举止,这些看上去是小事一桩,却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及内在素质。

那么大学生礼仪的起源在哪?又如何构建并发展呢?

一、大学生礼仪的起源

创办于中国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的长安太学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正规大学,但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应该首先出现在欧洲,11世纪在意大利诞生的博洛尼亚(Bolognia)大学,堪称西方世界第一所大学。到了12世纪,法国巴黎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诞生,再到13世纪剑桥大学诞生,之后大学蓬勃发展。到1500年,欧洲已有六十余所大学,此后美国也诞生了最早的两所大学,即哈佛大学和后来的耶鲁大学,以及其他包括青藤名校在内的许多大学。大学和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西方文明进步的步伐。在近代西方大学发展的基础上,1810年洪堡在德国创立柏林大学,确立独立治校与自由教学的大学原则,更明确倡导大学应有学术研究的职能。现代大学由此诞生,远远落后的德国也在科技文明上迅速赶超英、法强国。1876年仿柏林洪堡大学而进一步创新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也是现代大学的重要里程碑,此后研究型大学在美国蓬勃发展,美国的社会与科技文明也迅猛发展。德国的现代大学也对近代日本大学的诞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发展起来的最早的东京大学,以及后来的京都大学。1895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诞生,1898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大学——京师大学堂诞生,1920年前后产生了中国近代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国立综合大学——东南大学,为此早期中国现代大学发展的三个里程碑。此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相继发展为中国早期高水平的现代国立大学。有了早期的大学之后,也就有了早期大学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青年群体,大学生便有了自己的礼仪规范。

二、大学生礼仪的构建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全面人才,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这种人才的特征不仅表现在具有较高的智商和能力,也需要有较高的情商和良好的礼仪素

质。因此,高校不仅要把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大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不容乐观,大学生礼仪修养存在与其所受文化教育不对的情况,大学生存在礼仪修养的缺失,这种缺失具体表现在个人修养、社会交往、生活细节等方面。例如,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声谈笑等缺少自我约束的失礼行为;在人际交往中莽撞冷漠、自私,缺乏基本的交往礼仪;追求个人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绝对“自我”,缺乏与周围环境的融洽相处能力;不会问候,不懂谦让,不尊重师长;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同学把无视校纪校规、行为放荡不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成是个性;有的同学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尊重别人,难以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等,与礼仪修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更不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大学生礼仪的基本内涵

大学生礼仪是对大学生在校园范围内以及在校外与他人交往的行为规范,其中更多地强调大学在校园范围内的礼仪交往。

大学生礼仪有着与普通礼仪相同的共性,同时也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更高要求。

1、校园礼仪的主体

大学生是校园里的主体,对大学生在校园行为规范上的要求,也是校园礼仪的一个重要内容。师生在校内进行日常活动时所应该遵循的礼仪规范就是校园礼仪,这些礼仪包括常规活动礼仪、集会与聚会礼仪、会议礼仪、运动会礼仪等。在这些礼仪规范中,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师生的礼仪规范反映着学校人员的素质和学校在社会上的形象。

2、大学生礼仪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际交往的扩大,人类社会产生了礼仪规范,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与古代强调礼仪的权威和尊严相比,现代礼仪更多地体现在人们之间思想沟通、情感交流、心意表达和友谊增进等方面,这就以为着礼仪不是所谓“上层人士”的特权,而是社会对所有公民的行为规范要求。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言行举止自然会受到公共礼仪的束缚,所以,大学生在遵守公共礼仪方面具有普遍性,但由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大学生礼仪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学生的礼仪更多地要同我们所处的环境相联系,即突出校园礼仪的特色。校园活动礼仪的主体是学生和老师,在校园礼仪中无论是常规活动礼仪,还是集会与聚会礼仪,都要体现出学生对于老师的尊重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友爱。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修养,因而对于我们的礼仪要求也要比社会中同年龄层次的青年人高。这种高要求就表现在对大学生的言谈举止的各个方面,也就是说,大学生的礼仪要同我们自身较高的文化素养联系在一起,而不能是“有文化,没教养”的代表。[1]这种较高的礼仪要求表现在大学生应该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个性修养、文化修养以及美学修养。

3、大学生礼仪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对于大学生的礼仪要求,不仅是停留在课堂的教学、辅导员的教育、学校的会议之中,最根本的是要落实在大学生的行为中。长期以来,学校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重视不够,大学生礼仪教育并没有单独成为一个教育体系,而是蕴藏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并且呈现出大学生礼仪教育政治化的趋势。这就导致学校在开展大学生礼仪教学过程中要么是讲得很少,要么就是讲得虽然很多,但要求又太高,让学生觉得难以达到,这就使学校开展的大学生礼仪教育大打折扣。开展大学生礼仪教育需要重视在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中贯穿始终,并且还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种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在毕业实习以及联系工作过程中更要充分重视礼仪的重要作用,因为这种礼仪不仅是他们在找工作时所必需的,就是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了,同样十分重要。武汉大学在2000年所进行的一次“社会究竟需要什么人才”的用人市场调查中,大学生在“文明修养”、“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自知之明”等方面就不为社会所完全认可,这实际上就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敲了一次警钟。[2]

(二)大学生礼仪的功能

大学生礼仪到底有些什么样的功能?礼仪的作用就是为了交往与沟通,在现代社会里,交往与沟通越来越重要。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经提出心理健康的四条标准,其中一条就是人际关系中彼此能够谦让。也就是说,在这次大会中就划时代地将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作为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有恰当的人际交往,而恰当的人际交往又需要合适的交往礼仪来完成,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礼仪在人际交往与沟通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功能。

1、大学生交际生活的一把钥匙

社会心理学提出了“相似性吸引”的理论,即个体之间如果在文化背景、生活状况、社会地位、职业特长、风俗习惯等方面相接近,就容易在心理上、感情上、行为上趋向一致,产生共鸣和相互信任,并进而相互建立友谊。大学生在学校里有着相接近的文化背景、生活状况、社会地位,如果懂得在交往过程中的礼仪,就容易与其他同学交往,其他同学也会乐于与其交往。相反,在交往过程中不懂有关的知识,则很可能被其他同学排除在外。

2、和谐校园的一块基石

和谐校园是学生完成学业、培养良好素质的良好环境,和谐校园的构建需要良好的学风和校风,而良好的校风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尽管现在高校学生刚一进校就要学习“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但关于礼仪教育的知识尚未很好地融于该教材体系中。其实,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大家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事实上,受过良好礼仪教育或礼仪行为训练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

有的同学认为,上大学与礼仪问题不沾边,学好专业知识就行。其实不然。开展礼

仪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礼仪素质就是让大家懂得如何遵循礼仪规范,发挥礼仪规范维护校园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

3、大学生事业成功的一个手段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走上社会,实现社会化之前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我们来讲,加强礼仪学习和修养,是塑造自我良好形象的必然需要。面对将要跨进的社会,无论是交友还是求职,或者是创业,只要是在社交活动中,就需要严格遵守道德规范,文明礼貌待人,言谈举止得体大方,做到谈话高雅、举止文明、穿着得体。只有这样,大学生才会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他人的帮助,在事业上获得广泛的支持。

4、大学生完善人格的一个途径

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Allport)曾经提出了六条健康人格的标准,即:①具有自我接纳的能力;②具有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③在情绪上有安全感并且能够接受自己;④在知觉、思想与行动上能够充分配合外界,不加歪曲;⑤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一定客观的了解;⑥有一致的人生哲学。[3]从奥尔波特的这六条健康人格标准不难看出,其中有多条谈到了社会交往礼仪的要求。由此可见,良好的人际交往礼仪能够促进个体人格的完美和提高。

(三)大学生礼仪的教育

重视对大学生开展礼仪教育就是重视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是大学生要注重礼仪问题,老师也要注重。为人师表,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校园里还应举办多种形式的礼仪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礼仪活动,包括国际礼仪的培养。

三、大学生礼仪的发展

知书达理,以礼待人,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深入大学校园就不难发现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还有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

社会在进步和发展,要求大学生所要遵循的礼仪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可以说,大学生礼仪的发展就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

(一)大学生礼仪与公共礼仪发展相结合

社会在发展和进步,公共礼仪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譬如,封建社会的公共礼仪就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对封建社会中的一些优秀礼仪规范的继承。礼仪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并沉淀下来的一种文化,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社会成员中的个体行为,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礼仪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与成功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礼仪属于礼仪之中的一个范畴,是社会对于当代大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这种行为规范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会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所以,当公共礼仪发展的同时,对大学生的礼仪要求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

(二)大学生礼仪与交往能力紧密联系

当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是开放的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很多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社交障碍与情感危机往往都同交往不适有很大关系。而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提高大学生交往与沟通能力,所以,大学生礼仪与交往能力有着密切联系。

(三)大学生礼仪与感恩教育联系密切

古人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是要提醒世人,当我们受恩于人时,切勿忘了感恩。感恩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感恩教育让大学生对于父母的养育、教师的教诲以及社会的关怀常常抱着感激之情。这种感恩教育需要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那就是在感恩教育中把礼仪融入其中。

我们可以很容易做到,只要常怀感恩之心。在校尊敬师长,在家尊重父母。这,就是感恩。这,也是礼仪的完美体现。

十分感谢xxx老师让我们对现代社交礼仪、大学生礼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我们了解到礼仪的重要性,学会一些简单的礼仪、礼节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郭娅:《大学生人际交往》,巴蜀书社2001年版,第9页

[2] 郭娅:《大学生人际交往》,巴蜀书社2001年版,第3页

[3]刘连兴、王景平、张美君:《大学生礼仪修养》,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页

大学生社交礼仪

大学生社交礼仪

大学生社交礼仪

大学生社交礼仪与修养

大学生社交礼仪论文

大学生社交礼仪论文

大学生社交礼仪论文

大学生社交礼仪论文

大学生社交礼仪细节

大学生社交礼仪论文

《大学生与社交礼仪.doc》
大学生与社交礼仪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