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

2020-03-02 10:59:5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秦皇岛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生本理念下的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qhd125kt2011216 学 科:语 文

课题主持人:袁瑞雪

课题人所在单位:青龙县八道河总校

课题组成员: 王辉 陈宏志

常金亮

王宪军

邓文辉

李清娟 陈志勇

崔兰芳

张秀莲

周海侠

丁晓侠

一、课题的提出

正在深入推进的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以人为本”,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习方法的变革,引导学生学习方式逐步向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转变,为他们终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所农村中心小学,我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把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与构建高效课堂有机结合。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一理念,引领师开始尝试着实践生本教育,重点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全体教师平时的教学中还有一段距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并变成持续的教学行为,部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又回到了习惯的老路上去。

针对此状况,我校课题组提出了《生本理念下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并进行研究,积极探索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生命的提升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一)任务:本课题在近两年的时间里,研究完成所有的科研内容,并达到所有课题研究的各项目标,确保顺利通过验收。

(二)研究目的

1、彻底转变教师观念和教学行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自主、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

2、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努力为学生营造人性化、民主化、情感化的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地互动、合作、交流,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预计有以下突破:

1、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一生本教2

2 育的理念,找出生本教育与我们阅读教学相融合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使生本教育理念与阅读教学有机整合;

2、构建可借鉴、可操作、可推广的小学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验证。

3、提供典型的教学设计、案例、课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素材。

(三)研究内容:

1、调查、分析影响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因素

2、课前准备工作研究,及学生课前研究与教师学案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3、学生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研究。

4、构建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安排:

1、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7月) 4月: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教师。

5月: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 6月: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5月)

课题研究方案由袁瑞雪负责撰写,实验教师根据实验方案开始实施,实验教师可以边学习边实践,各位实验教师以本校课堂为主阵地,以低、中、高年级实验班的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同时,通过网络交流、集体研讨、反思,进行小学语文多课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通过课例、案例研究,撰写心得、论文、反思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总结实验方法,研讨存在问题,写出具体材料。

2011年9月:深入课堂,寻找存在问题:学生课前学习方法、课上的小组合作、教师的学案设计等。

2011年10月:针对学生心理、年龄、地域和学习兴趣等特点,寻找对策。

2011年11月——12月:对学生进行预习习惯和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积累资料;

3 2012年2月——2012年10月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通过教学设计、案例、课例研究、主题研讨、反思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开展教学研究,初步构建适合农村小学语文多课型有效教学模式。

2012年11月——2013年5月:论证教师进行课内有效教学和学生素质提高的初步效果;

3、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2月)

2013年6月——9月:对实验班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师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后期的调研测试、分析研究。

2013年10月——11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013年12月:整理课题组成员探究总结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案例、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高效教学模式体系。

2、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指导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

3、调查法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农村小学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4、观察法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观察学生的学、审视自己的教,对课堂教学现象进行观察、记录。

5、实验总结法

4 本课题的研究,将注重实际、注重实践、注重实效。在大量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成功的经验,并适当进行理论上的提升。

五、课题的保障条件

(一)课题组人员情况:

课题负责人善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同志,有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主任,以及一些优秀的一线教师,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他们都是教师中的骨干力量,都有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每人都是无私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的,且思想活跃、敢于创新、善于实践。课题组成员均有课题研究经历,承担或参与过(或正在研究中)多项市、县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他们撰写的论文曾获省、市、县级奖励,这为本课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保障条件:

1、时间保障

子课题申请立项之前,我校就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批准后将利用这半年的时间进行总结和提炼。课题组成员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研究。

2、经费保障

经费由课题组成员自行筹备与学校支持相结合。

3、设备资料保障

(1)学校图书室文献资料丰富,教师可以随时查阅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文献资料等,为教师开展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学校已接入因特网,内有校园网,为实验提供了交流平台,保证了实验活动的开展。

4、制度保障

(1)实验研究工作常规:A、建立周实验研究工作日制度,每周星期五为课题实验工作日;B、建立月研讨交流工作日制度,每月最后一周周五为研讨交流日;C、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定期学习信息技术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等,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的理论素养;D、制定实验操作规程,落实实验方案;E、实行分工协作制度,使实验人员既各司其职又密切合作;拟定了科研课题教学管理评价方案。

5 (2)实验教师队伍建设:配备工作扎实,有创新意识、有开拓精神、有较好业务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教师承担有关课题研究。使实验科研人员在年龄、知识、能力等方面互补并形成结构优势。强化角色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实验教师要明确实验班是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高层次教学班,实验教师应当既能教学又懂科研,克服主客观困难,努力完成研究任务。学校要保证实验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为实验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考察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

(3)实验研究条件建设:逐步完善校园网络建设,配备实验必需的设备、软件,保证实验研究所需费用。

(4)建立实验研究专项档案,所有资料都要进档归类,专人妥善保存。

六、参考文献:

1、《教育走向生本》、《谛听教育的春天》等书籍。

郭思乐

2、《从发现身边的问题做起——教师教育科研的起步》

张金华

3、《高效课堂22条》

李炳亭

6 6

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doc》
课题开题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