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策划书

2020-03-02 07:37: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校企合作策划书 目录

一校企合作项目介绍

(一)校企合作概述

(二)校企合作原则

(三)校企合作背景分析 1校企合作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2校企合作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四)校企合作目标 二组织结构

(一)领导组织结构

(二)相关负责人职责 三校企合作项目实施计划

(一)校企合作的产出

(二)校企合作方式

(三)具体实施步骤 四校企合作培养的保障机制

一 校企合作项目介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创造、创业是呼声较高的词,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转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面的渗入拓宽,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计算机专业的重要战略选择,通过校企合作不仅可以实现产与学双方互赢,而且能够借助于校企双方的优势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生的创新项目转化成创新产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一)校企合作项目概述

校企合作项目是指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通常是由企业作为出资方,高校提供师资,从而构建学生、企业和学校共同交流的平台,合作建设高效能的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实现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校企合作培养既属于继承性工作,又属于开创性工作,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形态不断变化,其方式、内涵、方法、手段都相应地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征。如何更有效地推进这项工作是高校、企业和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高校、企业和政府共同积极推动、勇于实践、敢于担当、善于创新,才能产生积极而有效的成果。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合格人才,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策划书分析了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结合计算机专业特色,详细介绍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及带来的影响。

(二)校企合作原则

高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形成一个长期合作的联合体,从而达到互赢、共发展的趋势。在进行合作企业选择时,高校必须明确基本的原则: 1共同目标原则

高校与企业应该达到共识 ,都具备一致的目标、意向以及价值观。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校企双方合作共赢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2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3优势互补原则

校企联合并不只是注重双方力量的叠加 ,更注重的是双方的优势互补 ,从而使得力量达到最佳。 4校企互动原则

学校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5信誉良好的原则。

不管是高校,还是企业,在进行高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时,都必须注重信誉,这样才能相互促进,大大提升合作成功的机率。

(三)校企合作培养背景分析 1校企合作培养的必要性

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计算机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我院积极探索开展校企结合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力求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初步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第一,校企合作是高职培养目标的需要。我国人才大体分为四种类型。学术型:从事基础理论或前沿科学研究的人员;工程型:从事设计规划决策的人员;技术型:从事工艺、实施、管理的人员;技能型:从事操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员。 计算机相关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校与企业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传统教学具有局限性,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校企合作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普通教育的教师主要是学术型人才,“双师型”的教师,主要指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的教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从社会上引进或聘用既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的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或作兼职教师;二是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去,与企业结合,学习实践知识。通过与企业合作,使教师接触职业工作环境,了解学生毕业后起步岗位的业务要求和基本职责、素质技能,使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的要求。

第三,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我院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处于生产或服务的第一线,接触面广,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处处遇到的都是实际问题,事事都离不开集体合作,技术更新速度快,市场变化多端。这样的工作环境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做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特别要具备胜任某个职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基础、人文素质、专业能力、身心健康等,对学生这些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最好身处工作环境一段时间进行身心感受。通过校企合作,接受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熏陶,使学生毕业时具有较好的职业素质,缩短胜任岗位需要的时间。

第四,校企合作是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途径。目前,我院比较注重重视实践教学,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为4∶6,专业课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为1∶1。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目前情况下困难重重。一方面学院专业多样化,实践场地要求不同,学校不可能自行全部解决;另一方面,设备更新速度快,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校内实训基地难以跟上,学生就不能接触到本专业先进的东西;再者,校内实训基地不可能完全模拟企业环境,用人单位与育人单位脱节使学生脱离了生产环境和工作岗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而且许多职业技能只有在实践岗位上才能培养。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教育经费不足的窘况,只有校企联合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2校企合作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学校资源(补充院系的软硬件设施) 第二,学生的实践热情 第三,企业人才需求

(四)校企合作目标

1、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质量标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基于对学生负责、促学校发展、满足企业需要的角度考虑,院方与企业共同制定 学生培养方案,对学生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培养标准及考核方式重新设置,作为院方也会关注学生生活,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勤工俭学机会,为贫困学生增加资金资助机会。同时,与企业签订协议,成立实践教学工作组,明确双方的职责,配备相应的专兼职管理人员等,聘请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和科技人员担任指导教师,积极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编写或更新实习、实践指导教材,全面制定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计划,以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

2、培养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就业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企业对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递增,学校如何培养出与企业需求接轨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院校热议的话题。校企联合培养技能型人才,能够实现学生社会能力培养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培养学生具备“职业人”和“社会人”的良好形象和行为规范;实现专业设置与行业岗位对接,使专业设置符合社会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实现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按照企业人才需求规格和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标准进行校企“课程置换”。只有这样,校企合作才能形成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双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最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改善学生的就业质量。 二 组织机构

(一)领导组织机构 主办方:

##(大学名称) 承办方: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以院系领导为执行成员的领导小组

(二)领导小组职责

三 校企合作项目实施计划

(一)校企合作的产出

1、学生

第一,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为学生争取更多资助、扶持机会 第三,改善学生就业质量

2、学校/院系

第一,有利于学校的形象建设

第二,增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建设,提升竞争力

(二)校企合作方式 1.“订单”合作模式

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订单班等。 2.工学交替模式

是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期实施轮换。学分制专业为企业员工优先录取,实施阶段性教学。

3.教学见习模式

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4.顶岗实习模式(2+1模式)

2+1模式是指在校专业学习2年,第3年专业顶岗实习,即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建立标准化的流程(教学—实习—就业),它的实质是:一是注重实用技术;二是毕业可拿双证(毕业证和资格证);三是保障就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5.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

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职工培训基地,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企业或学校);二是不同企业同类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或企业);三是特殊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如电工、电焊、工程机械操作工培训基地。

6.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学校长设专业的不同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7.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企业家报告会。学校每年举办校企联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职工培训基地,

(三)具体实施步骤 四 校企合作培养的保障机制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学校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企合作工作。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单位,建立定期联系,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内容、模式、进展情况、顶岗实习情况、招工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

(三)学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必须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院、系、部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每年评选2-3个系部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从全院评选5-10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不突出的单位不得参加全院的先进单位的评选。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四)完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的制度化建设。学校应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政策制度体系,确保规范、有序、可持续推进和实施,主要包括:明确校企合作双方有关基地建设和工作实施的责权利制度;明确校企合作双方各有关工作人员和教师;工程技术指导人员的责权利制度,明确校企合作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要求和相关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激励考核制度,项目评估和反馈体系;明确校企合作双方有关的安全保密教育的流程、规范和要求。

校企合作策划书

校企合作策划书

校企战略合作策划书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策划书.doc》
校企合作策划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