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教育工作总结

2020-03-03 22:47: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市教育局教育工作总结

20**年,是镇江教育“一手抓以布局调整为重点的硬件建设,一手抓以教育教学管理为核心的软件建设,不断推进教育‘率先当强’”的攻坚之年。一年来,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市委第五次党代会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把握大局、统筹兼顾、狠抓落实,突出抓好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布局调整、素质教育、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推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为率先实现镇江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具体表现为六大方面: ⒈教育布局调整取得了新进展。市属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主要完成以下工作:一是省镇中改扩建工程竣工。省镇中改扩建方案由同济大学设计,共拆迁校内住家108户,重建了校园的道路和管网,新建了大门、办公楼、教学楼、食堂、学生宿舍计5万多平方米,总投资近1亿元,于今年9月竣工。省镇中改造后,校园面积扩大到160亩,不仅校容校貌焕然一新,被称为江苏省老校改造的典范。今年5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回母校参观;教师节之前,市委、市政府又为改造竣工的省镇中举行了盛大的竣工典礼。二是一中XX区校主体工程封顶。一中XX区校占地350亩,总投资1.8亿元、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目前征地工作已完成,教学区拆迁已结束。截至10月底,已完成投资1.2亿,建成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宿舍6.2万平方米,体育馆、田径场也已破土动工,一期工程的校园绿化已经启动。三是多项重点工程积极推进。易地新建旅游学校、建设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是2006年市政府为民办的15件实事之一。截至10月30日,市旅游学校已与蒋乔镇、五凤口社区签订了征地协议,新校区东边地块的放线定桩也已完成,年底前将举行开工典礼。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已完成投资450万元,占总投资的1/3,其中科技楼、劳技楼已竣工,建成科学探究室、通用技术实践室、钳工实践室、木工实践室、车工实践室等15个劳技课专业教室,电力增容已完成,绿化工程即将进场施工。由恒顺集团承建的“恒美山庄配套初中”8月份正式开工,已完成土地平整、高压线迁址,正在履行建设报批手续。实验高中风雨操场、塑胶跑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⒉深化素质教育结新硕果。今年以来,我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省委书记李源潮提出的“德育为先,素质领先”的素质教育要求,深化义务教育课改实验,推进高中阶段课程改革。

第一,切实加强德育工作。4月份,召开了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抓好行为养成教育。将“三仪式一典礼”(升旗仪式、入团入队仪式、成人仪式和毕业典礼)纳入德育考核内容,举行了“好习惯伴我行”童谣比赛,评选了32所“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二是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市属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教研组,上半年开展培训活动22次,开设学生讲座6场,家长讲座4场,面向社会讲座3场,接待学生、家长咨询2000多人次。三是抓好法制教育。中小学普遍开设了法制教育课,做到课时、教师、教材、考核“四落实”。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到少管所参观,对师生进行警示教育。四是抓好暂差生教育。学校普遍建立“暂差生”档案,充分发挥关工委、法制副校长作用,与“暂差生”建立帮教关系,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机制。将全年刑事作案成员中的在校生比例控制在万分之三以下。

第二,扎实推进课改实验。义务教育阶段,围绕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开展了“开齐开足课程”、“利用节假日补课”的两项专题督导检查,规范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行为;市教研室举办小学课改巡回观摩周活动,重点面向农村学校、教师,送教下乡;市教育工会举办了“魏书生课程改革现场报告会”,并请魏书生为千名教师上了语文公开课。高中教育阶段,普通高中结合研究江苏省2008年高考新方案,召开了“全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会议”。职业教育启动了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模块化教学为特征”的职教课程改革,开展了“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年”活动,组织师生举行了职业技能竞赛。与此同时,市教育局研制了高中学生、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通过创新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来推动新课程改革。

第三,坚持学校特色创建。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使学校越来越重视特色创建。2005—2006学年度数、理、化、生物、信息技术奥赛中,获省级一等奖的学生达到33人次;在江苏省第六届运动会上,江苏省镇江中学夺得男子排球比赛乙组第一名、丹阳六中夺得女子足球比赛第一名、镇江九中夺得手球比赛第一名;在江苏省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我市文艺节目荣获一等奖5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12个。21所中小学创建成“XX市健康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得到了扎实实施,育人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⒊强化、优化管理有新成效。一年来,我们坚持“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促进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迈上新台阶。

第一,探索学校管理新模式。今年,我们引进了英国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已在上海试行6年、常州试行3年)理论,市属学校全面制订并实施2006—2009年三年发展规划工作。暑假以来,通过逐校调研、评审论证,促进校长增强办学责任,明确发展目标,系统超前谋划,自主生动发展,提高办学水平。与此相配套,正在研究建立校长任期目标制、督导评价制、履职考核制,以此促进每所学校立足现有基础,积极主动发展,探索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主动发展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第二,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普通高中,针对办学规模、生源状况变化的实际,不断完善“年级部管理”、“双案制教学”、“晚自习管理”“寒暑假工程”等新型管理模式,着力建立各方面协作共进的机制,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为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初中学校,我们通过引进常州中考试卷、解剖XX市后六中学现象,引导校长、教师总结反思,向教学管理“精细化”要质量、要效益问题。 第三,教科研工作成效显著。强化“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意识,发挥教研、教科部门研究、服务和指导的职能。教科所抓好重点课题研究,进行国家级、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义务教育评价”等的研究,取得阶段成果。教研室服务基层,预约调研,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有力指导。六所老重点中学加强了协作机制,组织调研性测试和统批、分析工作,开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年”活动。

强化管理、优化管理,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006年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大市本

一、本二以上达线率分别超出省平均值1.25和0.58个百分点,总平均分比去年提高了13.39分;市属高中本二以上达线突破1000人大关。镇江一中张梦媛、周枕竹两学生的成绩分获江苏省文科第4名、理科第10名,并列为XX市文、理科“状元”。

⒋队伍建设有新举措。教师承担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是推进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一年来,我们以“三大”活动为主线,加强队伍建设。一是抓好校长培训。以强化管理、优化管理为主题举办暑假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市教育局选派11名教育管理干部、校长到常州挂职。二是开展“三大”活动。在去年“三爱”师德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启动了“三大”,即“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技能大练兵、专业知识大比武”为重点的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活动。市教育局指定必读教材6本,集中购买发给每位教师;成立活动领导机构,建立了工作网络;暑期全市教师提前三天集中,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组织多场报告、演讲、交流会,促进教师认真读书;开展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个人网页评比,以先进典型引路等,活动既轰轰烈烈也扎扎实实。“三爱”、“三大”活动构成了具有鲜明镇江教育特色的教师队伍建设“姊妹篇”,与深化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与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结合起来,营造了教师爱岗敬业、钻研业务、发展专业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学校、教师自我提高、自我激励、比学赶帮的热潮。三是公开招考新教师。会同人事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新教师63名,积极探索教师队伍管理的新机制。

⒌区域教育现代化取得新进步。今年,我们高度重视县(市、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工作。一是各项教育投入政策得到落实。上半年结合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下半年结合减免学杂费专项督查,加大了对市教育工作会议出台的6项财政教育投入政策(预算内执行班主任津贴新标准、生均公用经费新标准,以及足额安排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设备和校舍维修专项经费、减免城乡“低保”家庭相关经费、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和教育费附加(含地方教育附加、地方教育基金)的督查力度。今年,各地财政预算内都加大了教育投入。例如,班主任津贴都执行了新的标准,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都做到了不低于小学60元/生·年,初中90元/生·年。2006年,丹阳预算内教育拨款比2005年增长了20%左右,净增约4000万元。秋学期减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工作首战告捷。9月份,财政第一期补助资金1412.25万元已拨付到校,23.24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和信息技术费获得减免。二是合格学校建设积极推进。市政府召开了农村中小学“四配套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农村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器材、理化生实验设备、图书资料四项“配套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截至10月底,省帮扶的句容、丹徒农村定点初中均通过了省四项“配套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验收;其他地区均制订了规划,落实了资金,明确了进度,为年底前全面完成农村初中“四配套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三是乡镇教育现代化创建积极推进。镇江新区、XX区积极推进乡镇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新区统一规划了姚桥、丁岗、大路三镇的中小学布局,撤并了丁岗中学,原校址交给镇江机电高等职业学校,联合举办新区职业技术学校。明年拟撤并三镇的石桥中学和所有村完小。今年已投入800万元,新建了丁岗中心幼儿园、丁岗中心小学综合楼和大路中学食堂,并准备明年建造大路中学综合楼。9月份,XX区也启动了高桥中心小学易地新建工程,目前已征用土地48亩,规划新建校舍10000平方米,基建工作已进入到图纸设计阶段,所需资金约1000万元正在筹措。四是开展创建调研。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以后,省教育厅先后两次下发《2006年—2010年江苏省县(市、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征求意见稿)》(24条版本、15条版本)。3月份,组织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认真方案。10月份,又到扬中专题调研,解剖麻雀,分析现状,研读指标,查找差距,督查推进。

⒍教育宣传再续新篇。今年,我们高度重视教育宣传工作,努力唱响教育优先发展的主旋律。围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高考大面积丰收、省镇中改造竣工、管好用好教育经费、“三大”活动、毛芊老师事迹等话题,上半年市以上新闻媒体发稿量突破了200篇,其中在《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报刊发表3篇,省级教育报刊发表8篇。报道总量及国家、省级媒体报道数均已达到去年全年报道量。与电视台、电台联办《教育在线》栏目功播出节目80期。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加强,为优化镇江教育环境作出了新贡献。

此外,在党团、工会、招生、安全、国防教育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据统计,20**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毕业率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8%,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超过9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2.7%。创成省级乡镇社区教育中心3个,省级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各1个,省级职业学校示范专业2个。市教育局被国家有关部门表彰为“全国人口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被省政府、省有关部门表彰为“江苏省“四五”普法先进集体”、“江苏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XX市“四五”普法二等功单位”“参加江苏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二等功单位”、“2003-2006年度全市档案工作集体”“XX市环保工作先进集体”,市教育工会获得“江苏省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创新成果二等奖”等。

今年教育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创建教育现代化县(市、区)的工作氛围还不够浓厚,还未引起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二是句容、丹徒等地用教育费附加安排生均公用经费、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减免学杂费的金额还比较多,XX区预算内教师工资还留有250万元的经费缺口等。三是建设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中遇到突出矛盾,影响了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工程进度;市实验初中二期工程、市六中操场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还未能解决。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市教育局教育工作汇报

市教育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市教育局教育工作总结.doc》
市教育局教育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