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存等制度,应急预案

2020-03-02 11:18:3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

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分别用有警示标识的黄色包装物或容器物盛装封闭。

2、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应分类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3、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4、放入包装物或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5、盛装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 3/4 时,必须进行紧实严密的封口。

6、必须使用有警示标识的包装物或容器。如果其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或增加一层包装。

7、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储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或生活垃圾。

8、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 ( 袋 )、注射器应将针头剪掉,针头按损伤性废物收集,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 ( 袋 )、注射器按感染性废物收集。

医疗废物暂存处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特制定管理制度如下:

一、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处应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二、要有严格的封闭措施,设专人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三、认真执行各项安全措施,做到防鼠、防蚊蝇、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四、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禁止转让和买卖医疗废物。

五、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

六、专职人员必须按制定时间、路线,并使用专用密闭运输工具,收集、运送医疗废物。

七、从各医疗废物产生点收集回的医疗废物要分类放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容器内。

八、认真执行登记制度,收集医疗废物及时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并保存登记资料至少三年。

九、收集的医疗废物不能外流、泄漏、扩散,只能交给指定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焚烧处理。

十、将医疗废物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时,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

十一、每次收集完毕,在暂存点及时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先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刷洗,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十二、当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及时对贮存点、设施进行消毒和清洁处理,先用高压水冲洗,再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

十三、专职人员在收集或运送医疗废物时,要穿防护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穿胶鞋。接触医疗废物后,脱去手套要按照六步洗手法认真的洗净双手。

十四、在工作中要防止被锐器刺伤,一旦发生刺伤要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十五、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即刻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十六、因管理失误,发生医疗废物丢失、泄漏、扩散,要承担相应责任,并根据情况给予罚款处理。

七、医疗垃圾、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分别运送。医疗垃圾暂时贮存不能超过48小时。

医疗废物转运制度

1、安排专人及时收集本诊所产生的医疗废物,转运人员在接收医疗废物时,应外观检查医疗废物的包装与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打开包装袋取出医疗废物;对包装破损、包装外表污染时应当重新包装;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储存地点。

2、转运人员收集医疗废物时要与废物产生地点负责人进行废物交接登记并签名,登记的内容有:医疗废物产生地点、日期、废物类别及需要说明的事项。登记材料存档三年。

3、转运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必须防止造成医疗废物盛装容器破损或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一律实施袋装封闭运送。

4、转运人员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储存地点。

5、本诊所内部一般每天转运一次。

6、医疗废物转交出后,应当对暂时储存地点、容器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7、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及时对容器进行清洁消毒。

8、填写医疗废物转移联单,由绿洲环保公司医疗废物接收人员和我诊所医疗废物管理人员交接时共同填写,保存时间为三年。

医疗废物卫生安全防护制度

1、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熟悉本机构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各项工作要求及安全防护知识。

2、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执行。

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医疗废物的人员要有严格的防护措施,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工作帽、口罩、

3、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每次运送或贮存结束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4、要掌握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处置过程中预防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5、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处禁止吸烟及饮食,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6、每日对运送车辆及设施进行清洗消毒,对暂时贮存处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7、在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医疗废物过程中,要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的发生。要掌握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8、定期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9、感染管理科经常对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等工作。

医疗废物相关消毒制度

1、严格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2、暂时储存室及区域每周用 0.1-0.2 %的含氯消毒剂对墙壁、地面或物体表面喷洒或拖地消毒,每周一次。

3、防护用品在每天工作结束后要用 0.25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4、医疗废物转移出去后对其区域及用品用 0.1 %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拖地消毒。

5、医疗废物转运工具及容器每日用 0.1 %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洗消毒。

6、对医疗废物包装物表面被污染时要立即采用 0.2 %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

7、每次收集或转运医疗废物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并洗澡。手消毒用 0.5 %碘伏消毒液或 75 %的酒精擦拭 1 — 3 分钟。

8、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溢出、散落时,立即进行收集、消毒处理。

医疗废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1、成立医疗废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 组长: 成员:

2、在收集转运医疗废物当中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或意外事故时,转运人员立即向医疗废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报告,必要时和区应急联动中心联系,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应急处置小组人员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3、确定流失、泄漏、扩散或导致意外事故的医疗废物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程度。

4、应急处置小组人员尽快组织有关人员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或导致意外事故的现场进行处理,对流失的医疗废物应及时追回,情况严重时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

5、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要尽量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及现场其他人员和环境的影响

6、转运人员对泄漏、扩散或导致意外事故医疗废物迅速进行收集、清理和消毒处理。对于液体溢出物采用木屑等吸附材料吸收处理。并对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以防扩大污染。

7、清理人员在进行清理时必须穿防护服、戴手套和口罩、穿靴子等防护用品,清理工作结束后,用具和防护用品均须进行消毒处理。

8、如果在操作中清理人员的身体 ( 皮肤 ) 不慎受到伤害,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更换防护用品,受污染皮肤部位用 0.25 %过氧乙酸擦拭 3 分钟后洗澡,必要时接受医护技术的救治。

9、清洁人员必须对污染的现场地面用 0.1 — 0.2 %的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擦地消毒和清洁处理,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10、必须及时向区卫生局、环保局报告事故发生情况,事故处理完毕后,要写出书面报告交区卫生局、环保局。报告的内容包括: (1)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其简要经过, (2) 泄露散落医疗废物的类别和数量、受污染的原因及医疗废物产生科室, (3) 医疗废物泄露、散露已造成的危害和潜在影响, (4) 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

11、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万一被医疗废物污染或刺伤时,立即向应急处置小组人员报告,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必要时接受医护技术救治,进行体格检查,防治传染疾病,需要时应及时转运到二级以上医院救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废物收集、转运、暂存管理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废物收集、转运、暂存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工作制度 2

医疗废物应急预案

医疗废物应急预案

医疗废物应急预案

医院医疗废物怎么分类收集

医疗废物收集

医疗废物暂存场所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存等制度,应急预案.doc》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存等制度,应急预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