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与经验

2020-03-03 14:09: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国共产党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与经验

[内容提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建国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实践。总结和研究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和适应中国国情的环境保护工作经验,对于深化对党领导环境保护工作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推进“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环境保护 实践 经验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08)02-0069-06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一向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制定正确的环境政策、法规来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由于国情、时代背景的不同和客观条件的局限,党的领导集体对于环境保护工作有着不同的认识,保护环境的举措也有差异。因而,对建国以来我们党领导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与经验进行研究,对于当前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建国以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领导环境工作的历史考察

1.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在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前这一时期里,从总体上讲,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

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经历了否定存在环境问题到逐步重视环境保护这样一个过程。在当时,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国家既没有设立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也没有提出明确的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环境生态问题”一度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环境理论的“反动观点”。出现这样的情况,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因素。从主观上讲,当时我们党特别是毛泽东同志一贯主张“人定胜天”,强调通过发展生产力来不断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相反忽视了自然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从客观上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面临着西方国家的严密封锁,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我们党把工作重心放在迅速恢复经济上。同时,由于当时人口相对较少,生产规模不大,工业化程度较低,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大多是局部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尚不突出。上述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

尽管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发生以及危害的不断显现,环境问题逐步引起了我们党的重视,并在实践中采取了必要的举措,如提出兴建大中型水库,治理水患。1952年,毛泽东根据淮河实情,指出“必须先把淮河治理好,且以此为契机,大兴水利,根除全国水患。并请周恩来挂帅组织专家抓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治本工作”,他先后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要把黄河事情办好”、“一定要根治海河”等一系列号召,并多次视察黄河、长江等,寻求治本方略。同时,毛泽东把水利建设看成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国家在进行规划时,必须要进行综合考虑,要有水利方面的规划;在国家财政预算时,也要有水利建设方面的预算,以便从财政上保证新中国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他强调,水利建设本身要

有“全国一盘棋”的整体思想,国家不仅要有流域规划,而且也要有小型水利规划。1958年8月,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文件指出:“除了各地区进行的规划工作外,全国范围内的较长远的水利规划,首先是以南水北调为主要目的的即将江、淮、河、海河各流域联系为统一的水利系统的规划和将松、辽各流域联系为统一的水利系统的规划,应该加速制定。”

周恩来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多次强调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他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有环境污染问题,社会主义中国同样也有。他指出:“经济建设中的废水、废气、废渣不解决,就会成为公害,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1973年,周恩来在接见某外国经济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要注意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保证不使土地、河流、空气遭到污染”,“如果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不把这个优越性表现出来,那么我们算什么社会主义国家”。在周恩来的支持下,中国派代表参加了1972年6月联合国召开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关环境保护的全球会议,并将“中国也存在环境问题”写进了递交这次大会的文件中。1973年8月,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32字方针和我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1973年11月,中央将该《规定》批转全国,强调“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大事”。这次会议的召开和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们党已经把环境保护提到关系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的高度来认识,也标志着中国的环保政策正式产生,环境保护事业正式起步。随后,1974年10月,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专门负责领导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

2.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末我们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明显,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日益突出。面对这种现实,我们党不断深化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环境保护思想,并领导广大人民进行了有效的环境保护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将环境保护工作确定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1981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指出:“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管理好我国的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正式确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环境保护提高到比“基本国策”更高的高度来对待,将其视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可靠保证。1996年,江泽民在全国第四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这方面的工作要继续加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1997年,他在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指出: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都很重要,都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安全,都是我们必须长期坚 持的基本国策。同时他还指出:“环境保护工作,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一论述无疑把环境保护提到了一个更新更高的高度。

实践与经验

班主任工作实践与经验班主任工作经验

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经验读后感

市环境保护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与规律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历程和宝贵经验

发达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做法与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经验

环境保护教育与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2

《中国共产党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与经验.doc》
中国共产党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与经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