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的教学设计与评课稿

2020-03-02 13:38: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三 国 鼎 立》教 学 设 计

武陟县北郭乡第一初级中学 陈凌云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三国鼎立形成的基本史实;形成正确的三国鼎立的时空概念。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官渡之战的复述能力,同时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反映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史料,整理史料,展开丰富的历史想象,形成语言文字,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利用教学挂图、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形成的有关史实。

阅读课文,最大限度的利用科文所提供的文字、图片、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通过学习三国时期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价值观。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启迪自己的学习生活。

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2、难点: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二、教学设计说明

这堂课基本设计为以教师为主导, 提出问题,学生先自读课文,熟悉课文基本内容,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和生成新的问题,改变过去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法,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诸葛亮等事件和人物,多少都有一定的了解。讲解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加以深化。为此我设计安排了三个教学活动:

1、通过播放《三国演义》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2、鼓励学生看图讲《三顾茅庐》故事,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也增强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3、分组讨论“喜欢曹操还是诸葛亮”,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平常了解的三国知识相结合,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

在这堂课上,通过展示与三国历史有关的诗词、动画,设置情境教学,使学生能深层次的体味历史,如播放《赤壁之战》短片,引导学生了解官渡之战的经过;引导学生朗读《龟虽寿》,体会官渡之战后曹操当时心境,更好的理解曹操率大军南下,企图一统天下等内容,感怀历史的同时引出问题,自然过渡。

三、学法设计

1.学习本节内容时,引导学生要注意将历史的真实情况和自己以前从小说或电视剧中了解到的有关三国的故事进行比较,分辨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经过艺术加工了的。

2.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节课许多历史现象,要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的东西。如: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的故事,反映了袁绍和曹操对人才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曹操善于用人的特点。再联系到曹操恢复北方经济方面的措施,更能看出他高人一筹的政治家品格。

3.分清主要与次要。学生在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胜败原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可让学生对诸多因素进行比较,看看是哪个因素决定着其他因素,找出这个决定性的因素,便可找到战争胜败的最主要原因。

四、教学资源 多媒体、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导入 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听到这熟悉的音乐,我们立刻就可以想到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那么,我们可以想到,那些关于三国的人物与故事呢?。

生答:………。

师: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这雄浑的音乐,将思维的触角伸向三国,去探究,去追问。

一、官渡之战

1、多媒体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曹操的诗句“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他们相互之间不断地进行战争,广大人民生活困苦,以至于在黄河中下游的人口聚集区竟然出现了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情况。那么,当时北方的割据势力中哪两个人的实力最强?袁绍盘踞在哪里?曹操盘踞在哪里?

生答:…….。

师:据说,曹操一开始的力量十分弱小,那么他是怎样强大起来的呢? 生答:……。

2、师:俗话说,一山容不得二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一场大战迫在眉睫。学生讲述官渡之战的经过,(注意讲清作战双方、结果、特点、作用。)

3、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哪些?(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生答:(1)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2)袁绍自恃兵多将广,不听许攸建议,相反,把许攸气走,中招致失败。

曹操短期内迅速崛起,并称雄北方,这会对他的心理产生什么冲击呢?

1、多媒体展示曹操《龟虽寿》 学生集体齐读

师;好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中,你们看到一个怎样的曹操的形象?

师:曹操已经称雄北方,依然“志在千里”“壮心不已”,那么,曹操的“志”“壮心”到底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后答

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兵锋直逼南方两大势力,企图以武力统一南北,一场大战又要打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赤壁之战。展示,>

2、引导学生思考:

①当时,南方有哪两股重要的割据势力?

②面对曹操的大军压境,刘备和孙权有何对策? ③联孙抗曹的计策是谁给刘备出的?

3、介绍诸葛亮,鼓励学生看图片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

4、播放《火烧赤壁》片段。

引导学生思考:赤壁之战的作战双方、结果、特点、作用。

5、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师导:词中的周郎指的是谁? 引导学生思考:《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是位年轻俊朗的武将,而诸葛亮是位足智多谋的长者。而实际情况呢?说明文学作品和真实的历史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1、展示三国鼎立形势图

引导学生思考:三国是哪三股割据势力呢?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

2、填表:考察同学们的即时记忆

3、师:踏着战争的脚步,三国最终形成,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使各国的经济呈现独有的特色,请三位同学分别代表魏蜀吴来介绍一下本国的经济特色。

介绍吴国造船业,强调卫温到达夷洲(台湾),加强了台湾地区和内地的联系。同时说明台湾岛的台独势力大肆宣扬台湾独立,这是一种分裂祖国的行为。应为民族所不耻,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

五、结课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总结

六、活动与探究

1、选择题(略)

2、猜历史谜语

3、辨析题: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率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袁绍的军队。

4、分组讨论:你喜欢曹操还是诸葛亮,为什么?

《三 国 鼎 立》课 例 评 析

合山市实验初级中学:彭新连

《三国鼎立》中三国这一话题人人熟悉,入手应该不难,但其中人物繁多,事件错综,时空转换较大,要讲清讲好非易事,所以现行的教材截取了其中最重要的三个代表事件:

一、官渡之战;

二、赤壁之战;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本堂课的导入部分采用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在雄浑、低沉的乐曲声中把学生带到了那段历史,接着从军阀混战的历史背景入手,讲到曹操的崛起,然后引到官渡之战,这框内容不仅让学生知道时间、人物、结果、影响等基本的史实,还着重分析了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在过渡到赤壁之战这一框中呈现了曹操在统一北方后所写的一首诗,以此点明他还想一统天下的雄心。赤壁之战中的火攻有一段较详细的描述,学生比较感兴趣,最后一框三国鼎立的形成关键是让学生掌握三国建立的人、时间、都城以及三足鼎立之后各自经济发展情况。

看完这节课后,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可取之处

1.三环设计的思路明晰。三大框内容通过情境设计带领着学生一步一步,渐渐进入每个内容去解决每个任务,让学生非常自然的领会本课的知识要点,及事件脉络。各框衔接自然。

2.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对比能力。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

3.运用图片音乐诗歌等直观素材,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4.适时进行情感培养。通过本课学习,还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如: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发扬谦虚的精神,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等。

二、不足之处

1.教学设计中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够。任务的设置与完成大都以提问题为主,只有两处是采用了学生讨论形式,如果能先提供给学生一些相关素材,让学生自己来扮演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再现一二个历史情景。如“曹操迎许攸”“三顾茅庐”“诸葛亮献火攻之计”等,这样课堂会更生动,学生对历史事件会记得更牢,也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当然我们要注意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掌握不好有时会控制不了局面。

2.部分教学设计内容偏深。如: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评价可以简化一些,介绍他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是正面人物,这一点甚至可以不讲。随着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虽然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课上得有深度,但是对于初一学生要求有些过高。

3.有些问题讨论不充分。其中两次战争曹操一成一败的原因分析过于粗糙,应当加以更详细的探讨;两次战争最好列表进行比较,以便学生清晰的认识与掌握。

4.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力还有待提高,《火烧赤壁》这一框可以用视频,视觉冲击力会比图片展示更强。

5.本节课教学内容较多,时间分配上有点问题,最后的课堂操作稍微有些仓促。 总之,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今后在课堂教学上要多下功夫,还要多看一些相关的书籍,以提升教学水平。

五、板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评课稿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的教学设计与评课稿.doc》
三国鼎立的教学设计与评课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